1950年,一位妇人看报纸,发现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是自己失踪的丈夫

崔以安沧桑史 2024-11-13 13:39:08

标题:1950年,一位妇人看报纸,发现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是自己失踪的丈夫

引言:

世人皆知胡志明是越南的开国领袖,却鲜有人知他与一位中国妇人有着难解的姻缘。1950年春日的一个清晨,广州城内一位中年妇人正在翻阅《人民日报》,突然间她的双手开始颤抖,泪水不住地往下流。报纸上那张照片中的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分明就是自己阔别23年的丈夫阮爱国!这位妇人颤抖着写下一封信,寄给了北京的邓颖超。不久后,她收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答复:那个在报纸上的胡志明,确实就是当年在广州与她结为夫妻的阮爱国。这位妇人叫曾雪明,她的丈夫如今已是一国之主,可为何他们之间却有着近四分之一世纪的生死相隔?这段尘封的往事背后,又有着怎样令人唏嘘的故事?

一、姻缘起于革命之城

1924年的广州,这座百年通商口岸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孙中山先生在此建立革命政权,国共合作的局面使这座城市成为了各方革命力量汇聚的中心。在越秀山下的一条老街上,广州妇女运动讲习所就坐落在此。这里不仅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据点,也成为了一段跨国革命姻缘的见证地。

当时的广州妇女运动讲习所内部设有医务室,由一批进步女性担任护士和助产士。其中就有年轻的曾雪明,她是广州著名华侨商人曾氏家族的小女儿。与大多数富商之女不同,曾雪明没有过着优渥的生活,而是选择了一条服务基层的道路。

在讲习所工作期间,曾雪明结识了一位特殊的越南女性梁惠群。梁惠群是越南革命者林德树的妻子,她不仅在医务室工作,还经常协助越南革命者们的活动。正是通过梁惠群,革命的火种开始在曾雪明心中播撒。

1924年秋天,一位自称阮爱国的越南同志来到广州。他是应共产国际的派遣,担任苏联顾问鲍延罗的翻译。这位阮爱国就是后来的胡志明。在广州期间,他不仅要完成翻译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联络在华的越南革命者,为越南革命事业寻求支持。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德树在越南会馆为胡志明举办了一次小型座谈会。会后的茶叙中,林德树注意到这位越南同志的生活十分简朴,甚至有些拮据。作为老友,林德树向胡志明提出了婚姻的建议。恰巧梁惠群也在场,她立即想到了在讲习所工作的曾雪明。

在梁惠群的精心安排下,1925年初的一个周末,胡志明与曾雪明在越南会馆首次见面。当时的胡志明已经35岁,而曾雪明年仅20岁。虽然年龄相差较大,但两人的谈话却十分投机。从革命理想到社会现状,从妇女解放到民族独立,他们的对话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

这次会面之后,胡志明开始频繁出入妇女讲习所,名义上是为了调研中国的妇女运动,实则是为了见曾雪明。每次见面,胡志明都会带来一些进步书籍,与曾雪明分享阅读心得。渐渐地,曾雪明被这位博学多才的革命者所吸引。

然而,这段感情并非一帆风顺。当胡志明向曾家提出婚事时,遭到了曾雪明母亲的强烈反对。在母亲看来,一个居无定所的外国革命者,无法给女儿带来安稳的生活。直到曾雪明的长兄从美国归来,经过深入了解后,才最终说服了母亲同意这门婚事。

二、短暂的甜蜜岁月

1926年10月,胡志明与曾雪明在鲍延罗公馆举行了一场简朴而庄重的婚礼。婚礼上,来自共产国际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同志以及越南革命者共同见证了这对革命伴侣的结合。邓颖超和蔡畅等人专程从各地赶来参加婚礼,为这对新人送上祝福。

婚后的生活安排在鲍延罗公馆内。这座位于越秀山下的建筑成为了这对革命伴侣短暂而温馨的家。公馆内的一间朝南房间被收拾得格外整洁,这就是他们的新房。房间虽然简陋,但因为曾雪明的细心布置,处处都显得温馨。

每天清晨,当胡志明出门工作之前,曾雪明都会为他准备一杯越南咖啡。这是她特意向越南同志们学来的冲泡方法。咖啡的香气与晨光一起,构成了他们婚后生活最美好的开端。白天,胡志明忙于革命工作和翻译事务,而曾雪明则继续在妇女讲习所学习。

晚上的时光是属于两人的。胡志明经常与曾雪明分享当天在工作中遇到的事情,讨论革命形势。有时,他们会一起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胡志明担任起了曾雪明的理论导师。在这样的交流中,曾雪明对革命理论的理解不断加深。

每逢周末,两人都会去越南会馆参加越南革命者的聚会。在这里,曾雪明不仅学习了越南语,还深入了解了越南的历史文化。她开始为越南革命者们缝制衣物,准备药品,甚至利用自己的医护知识为生病的同志们诊治。

1927年初,广州的政治形势开始变得紧张。胡志明的工作愈发繁忙,经常深夜才能回到公馆。尽管如此,曾雪明始终保持着房间的整洁,确保丈夫回来时能吃上一口热饭。她还经常帮助胡志明整理文件,翻译中文资料。

在这段时期,胡志明写了大量关于中国革命形势的报告。每次写作,曾雪明都会在一旁为他准备茶水,有时还会协助他誊抄文件。这些文件后来成为了研究中国革命史的重要史料。

鲍延罗公馆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与生活的温情。每当有外地同志来访,曾雪明总会准备一些简单的饭菜,让大家在忙碌的革命工作之余,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然而,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1927年3月,国民党右派开始了反共活动的准备工作。胡志明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他开始将重要文件转移,并安排越南同志们分批撤离广州。曾雪明也开始收拾行装,准备随时转移。这对革命伴侣都没有想到,他们共同生活的时光,即将在政治风暴中戛然而止。

三、命运多舛的革命情缘

1927年4月12日凌晨,国民党在上海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共政变。这场政变如同多米诺骨牌般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4月15日,广州街头已经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搜捕行动。胡志明与曾雪明不得不在当晚紧急分开。临别时,胡志明将一封信和一些文件交给了曾雪明,嘱咐她将这些材料转交给留在广州的地下党组织。

分别后的第三天,曾雪明按照约定前往越南会馆寻找丈夫的下落。然而,越南会馆已经被国民党特务查封,所有的越南革命者都已离开。通过地下党的联络员,曾雪明得知胡志明已经转移到了香港。

5月初,曾雪明收到了一封从香港寄来的信。信中胡志明告诉她,他已经安全抵达香港,但因为被英国当局盯上,可能很快就要离开。信中还提到,他已经安排了香港的同志接应她,希望她能尽快前往香港与他会合。

然而,事态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就在曾雪明准备动身前往香港的前一天,国民党特务突然搜查了她的住所。虽然没有找到任何革命文件,但她还是被监视起来,失去了离开广州的机会。

在香港,胡志明的处境也变得异常危险。英国殖民当局在国民党的施压下,开始对越南革命者进行搜捕。6月19日,胡志明在香港被捕,关押在维多利亚监狱。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广州,曾雪明立即托人联系香港的律师,准备为丈夫辩护。

1927年8月,胡志明的案件在香港高等法院开庭。曾雪明设法来到香港,想要旁听审判。然而,她只能在法庭外远远地看到了被押解的丈夫。这成了他们最后一次见面。由于证据不足,加上共产国际的营救,胡志明最终被释放,随即离开香港前往苏联。

在此后的日子里,曾雪明多次尝试与胡志明取得联系。她通过各种渠道写信,但大部分信件都因为战乱和环境险恶而未能送达。1928年至1930年间,她曾三次收到来自不同地方的回信,字迹虽然模糊,但她认出那是胡志明的笔迹。信中提到他已经安全,正在为越南革命事业继续奋斗。

1930年后,两人之间的联系彻底中断。曾雪明只能通过零星的新闻了解胡志明的行踪。有时是在越南北部山区组织革命,有时是在中国云南边境活动。每一条消息都证实着他还在为革命事业奋斗,但也意味着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印度支那后,胡志明在越南建立了抗日武装。而此时的曾雪明,也在广州参与了地下抗日活动。战火使得两人的命运再次交织在相似的轨道上,却始终无法相见。直到1945年,当胡志明在河内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时,曾雪明才从收音机里再次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

四、二十三年后的重逢时刻

1950年3月17日,一个平常的早晨,曾雪明像往常一样在广州的家中翻阅《人民日报》。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关于中越建交的新闻,配发了一张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的照片。这张照片让曾雪明的手不住地颤抖——那熟悉的面容,分明就是自己23年未见的丈夫阮爱国。

经过反复确认,曾雪明决定写信给在北京工作的老友邓颖超。信中详细叙述了她与阮爱国的相识、结婚经过,以及1927年被迫分离的经历。她请求邓颖超帮助确认胡志明是否就是当年的阮爱国。

邓颖超收到信后立即着手调查此事。通过外交渠道,她很快得到了确切的答复:胡志明确实就是当年在广州工作的阮爱国。这个消息迅速传回广州,曾雪明随即提笔写下了第二封信,这次是写给胡志明的。

1950年4月,中越两国建交后,胡志明应邀访问北京。得知这个消息后,曾雪明向组织申请北上。考虑到事情的特殊性,组织批准了她的请求。4月26日,曾雪明抵达北京,被安排住在西郊宾馆。

4月30日下午,在邓颖超的陪同下,曾雪明见到了阔别23年的丈夫。会面安排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一间会客室内。当胡志明走入房间的那一刻,时光仿佛回到了1927年的广州。尽管两鬓斑白,但那双坚定的眼神依然如旧。

这次会面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胡志明向曾雪明详细讲述了这些年的经历:从香港被捕后辗转到苏联,又到中国云南,最后回到越南领导革命。他特别提到了1941年在越南北部建立革命根据地时,曾多次派人打听广州的消息,但因为战争原因一直未能得到确切回复。

曾雪明则向胡志明介绍了她这些年在广州的生活。她一直保持着革命者的身份,在抗日战争期间参与地下工作,解放后在广州妇联工作。她还保存着当年胡志明留给她的几封信和一些照片,这些都是他们共同生活的见证。

会面结束时,胡志明表示,他和曾雪明的婚姻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缔结的革命婚姻。如今,他已经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越南革命事业,担任着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的重任。他请求曾雪明理解他无法履行丈夫的职责,但他永远感激她在革命事业最艰难时期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这次重逢后,两人又恢复了书信往来。每逢重要节日,胡志明都会托人带些越南特产给曾雪明。而曾雪明也经常通过外交渠道,将广州的荔枝和一些中国茶叶寄往河内。这种特殊的联系一直持续到胡志明去世。

在此期间,中越两国的外交往来中,很少有人知道这段尘封的往事。只有少数几位老同志,在私下谈话时会提起当年在广州的那对革命伴侣,感叹命运的奇妙和革命事业的艰难。

五、革命伴侣的最后岁月

1969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逝世。这个消息传到广州时,曾雪明正在整理一些旧照片。其中有一张是1926年在广州越南青年会拍摄的合影,照片虽已泛黄,但仍清晰可见胡志明站在青年们中间的身影。

得知胡志明去世的消息后,曾雪明向组织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前往河内参加追悼会。考虑到当时中越关系的复杂性,这个请求未能获准。但组织安排她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悼念活动。在悼念活动上,曾雪明向越南驻华使馆转交了一个精心准备的檀木盒子,里面装着她保存了四十多年的信件、照片和一些历史文献。

1970年初,曾雪明开始着手整理两人之间的往来书信和相关文献资料。这些材料包括1926年至1927年期间胡志明在广州的工作笔记、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相关文件、以及1950年后两人断断续续的通信。她将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整理成册,并写下了详细的说明。

1972年,应组织要求,曾雪明开始撰写回忆录。在回忆录中,她详细记述了与胡志明相识、相知的过程,以及他们在广州期间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关于1926年底至1927年初期间,胡志明在广州组织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活动细节,这些都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1975年,越南实现统一。这一年,曾雪明收到了来自河内的一封信。信是由胡志明的秘书转交,内附一张1950年胡志明在北京的照片,背面写着"赠雪明同志"的字样。这是胡志明生前特意留给她的最后一件礼物。

1976年,已经74岁的曾雪明将自己保存的所有相关历史资料全部捐赠给了广东省档案馆。这些资料包括了大量关于1920年代中越革命者在广州活动的第一手史料,对研究中越两国革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此后的日子里,曾雪明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她经常应邀到广州各大学作革命历史报告,向年轻一代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在这些报告中,她始终以"同志"的身份谈及胡志明,将重点放在他们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经历上。

1978年春,曾雪明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广州一所大学的革命历史报告会上。她向学生们详细讲述了1920年代广州对越南革命的支持,以及越南革命者在广州的活动情况。这次报告的录音稿后来被收入广东革命历史档案。

1980年10月15日,曾雪明在广州逝世。遵照她的遗愿,一部分骨灰被安葬在广州,另一部分则由越南驻华使馆转送到了河内。在她的遗物中,发现了一本未完成的手稿,记录着她对中越两国革命友谊的回忆。这本手稿连同其他遗物,现已永久保存在广东省档案馆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