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我是冬日豪猪。立足东营,聊聊山东,环视全国,侃侃地球。我就是一枚爱码字的小博主。
东营数字化道路原名(2000前)
西一路—崂山路
西二路—胜华路
西三路—五台山路
西四路—泰山路
西五路—天山路
东二路—青州路
东三路—兖州路
东四路—莱州路
北一路—青岛路
北二路—泰安路
北三路—烟台路
每隔一段时间,就跳出几个什么什么代表或者某某委员,以及个别上了年纪怀旧的老人,嚷嚷着要把数字化的道路改回原名,说是原名更有文化底蕴,并且还正儿八经的“上奏章”。
年轻人则是因为数字化路名简单好记又方便,不愿意改,他们甚至连原名叫啥都不知道。
2000年,部分较长道路改为数字化命名后,经历了25年的沉淀,新路名早已深入到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中,90后、00后、10后,完全不知道原名是啥!甚至是70后、80后群体也完全适应了数字化路名。
好不容易,东营市民都熟悉了新路名这么久了,就因为你怀旧就要改回去?
那要是等年轻人冲进了权力的圈子,也来个对数字化路名的怀旧,是不是也可以再改一次?!
《山东省地名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地名更名应遵循“可改可不改的地名,一般不改,以保持地名的稳定”。道路的更名涉及多个部门,不仅需要对道路标志、门牌号、房屋楼盘信息、地理信息、居民身份信息等方面进行变更,还要承受人财物等方面的巨大成本。
就这两年,有些人也没有消停,想方设法非得要改回原名,就像清朝的遗老遗少,一腔热血想要复辟一样。
距离更名已经过去25年了,你大清朝都灭了,还舍不得剪辫子呢?!
袁世凯复辟称帝,在位不到3个月,又过不到3个月,嗝屁了吧?豪猪小编天生严重转向,搞不清楚东西南北,在陌生城市徒步,开着高德地图,依然是转来转去,像个无头苍蝇。
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有一次,为了在基地客运站坐公交车去东城,从百货大楼北边打车去百货大楼东边,因为问了路,我也找不到方向。
在东城求学几年,坐在教室里坐了几年,依然搞不清为什么太阳这鳖孙老是从北边升起?开学之后的几天,有一次从宿舍去教学楼,愣是迷路了,在校园里转了一上午!
就是这么离谱,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就这毛病。
如今好多了,出门旅游,有孩子领着带着,至少丢不了了,也不执着于什么东西南北了,反正出租车司机知道路。
就我这德行,自己去利津时,什么利一津六、利二津五的.....有高德的辅助,也能找到目标了,数字化的路名优势很明显啊。
最近这几年,东营文旅越来越火,游客越来越多,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有如此方便易记的数字化路名,直观易懂,有助于他们快速熟悉城市环境,融入城市生活。
PS:关于转向的事,小时候挺在意的,因为出门在外显得我很弱智,经常迷路。如今完全不在乎了,福尔摩斯不知道地球围着太阳转,但是并不妨碍他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