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封建与现代:胡蝶的电影人生,出名后,广东女性入族谱

小确幸的屋 2025-04-23 10:22:41

胡蝶曾说过,她那一代人都是跨朝代的人,都曾做过“皇上”的子民。

她出生于1908年3月23日(光绪三十四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地点是上海。

那一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几年后,清朝灭亡,民国成立,结束了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制度。

胡蝶从出生到学会说话,短短几年间就经历了两个朝代的更迭。

每当提到她的出生年份,胡蝶的母亲总是说:“这丫头就是老佛爷和皇上驾崩那年生的。”这句话让胡蝶记住了自己出生的年代和背景。

胡蝶的祖籍是广东省鹤山县坡山水寨村。她的姑父是唐绍仪的弟弟,姑父母住在上海,因此将胡蝶的父母从鹤山乡下接到了上海。

在姑父的帮助下,胡蝶的父亲在京奉铁路上担任总稽查,虽然是个挂名的闲职,但仍需到场应卯,因此全家常年奔波在京奉线上。

这种不固定的生活让胡蝶接触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对她后来从事电影工作大有帮助。

胡蝶的父亲胡少贡性格宽厚开朗,喜欢开玩笑。胡蝶觉得自己很多性格特点都像父亲,而这种开朗的性格也帮助她度过了人生的坎坷。

作为独生女,胡蝶备受父亲宠爱。她年幼时体弱多病,总是不肯好好吃饭。为了引起她的食欲,父亲买了各式各样的彩绘瓷器,每幅彩绘都有一个故事,大多是才子佳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类的。

父亲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些故事,胡蝶听得入迷,不知不觉就多吃了饭,父亲为此非常高兴。渐渐地,买古董和瓷器成了父亲的爱好,而胡蝶也喜欢上了瓷器,从欣赏到收藏。

胡蝶的母亲吕氏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礼教影响,没有受过太多教育,仅粗通文字,但她懂得处世为人。

她慈祥而严格,从不因为胡蝶是独生女而骄纵她。

胡蝶说回顾自己的一生,认为在待人接物方面深受母亲的影响。

母亲常对她说:“你要别人待你好,首先你要待人好。”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让胡蝶一生受用。

当胡蝶在影坛小有成就时,母亲又告诫她:“凡事不要争先,要退后一步,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因此,胡蝶在拍电影时总是服从导演的指导,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她都尽力揣摩角色,发挥自己的才能。

尽管有父母的宠爱,胡蝶的童年仍然有些寂寞。

父亲在铁路上工作,全家常年奔波,搬家成了家常便饭。除了细软是自己的,家具都由公家借用。频繁的搬迁让胡蝶缺少固定的童年伙伴,常常刚和小伙伴玩熟,就要告别。

为了适应新环境,胡蝶学会了模仿当地人的口音,留意他们的说话方式。这种童年生活让她对语音非常敏感,这种敏感也为她后来的职业带来了便利。

这时候,胡蝶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父亲纳妾。这件事并非父亲的本意,而是母亲的主意。

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影响,母亲在生下胡蝶后未能再生育,因此坚持让父亲纳妾。

庶母高秀贞(胡蝶称她为“小妈”)是旗人,贵族后代。她过门后生下了四子一女。妻妾之间、胡蝶与弟妹之间都相处融洽。

小妈的母亲也被胡蝶尊称为“姥姥”。胡蝶从影后,母亲让姥姥跟随她,照料她的生活。胡蝶的一口京白,大多是从姥姥那里学来的。这也让坊间有传言说胡蝶是旗人。

胡蝶9岁那年,父亲辞去了京奉铁路的职务,全家回到了广东。

胡蝶在广州度过了整个少年时期,这段时光让她这个在上海出生的广东人学会了纯正的粤语,避免了后来拍粤语片时出丑。

每逢年节,胡蝶也会随父亲回鹤山祭祖。那时,女性是不准进祠堂的,也不上宗谱。但后来胡蝶成名后,却破例被列入了宗谱。

这反映了当时男女不平等、妇女受歧视的社会现实,旧思想总认为妇女是无能的。只有当妇女在社会中展现出自己的力量时,连最森严的礼教也不得不对她们刮目相看。

胡蝶的成长经历,既折射出中国社会从封建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也展现了一个女性在时代变迁中如何突破传统束缚,开创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生动写照。

参考书籍:《胡蝶口述历史》

0 阅读:5

小确幸的屋

简介:分享看到的小故事,有意思的小八卦,拒绝编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