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改革激发新活力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2019-11-11 15:04:55

说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能很多朋友要问了,农村集体产权都包括哪些资产?怎么个改法?现在推进的怎么样了?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延安市的宝塔区、吴起县、志丹县及黄龙县,通过他们在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股份制改革等行之有效的多种措施,赋予农民更多权益,在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的成功作法,来真真切切地感受顶层设计带给老百姓的福利。

早在2009年前,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的村民们就陆续搬入了新居,越来越多的老旧住宅都被闲置下来,像这样的闲置资产到底有多少,以前村里也没有统计过。2017年以来,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工作中,村里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盘活资源,在乡村旅游上动起了脑筋。

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村民 张启国:我以前的窑洞破旧不堪,现在人家给我翻修好,把我们的窑洞租出去以后打造这个民宿,一个月还要给我付房费,我成房主了,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一笔收入,没事儿的时候我还可以去他那儿打点零活,这无形中又是一笔收入。

和张启国的窑洞一样,村上之前一直被闲置的423孔窑洞,现在成了赵家岸村发展产业的潜力股。目前,赵家岸村已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确定了股份制经济发展方向,以窑洞入股或窑洞出租的形式,打造具有陕北特色的民宿,让全村80%的村民都成了村上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原始股东。

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村委会主任 安小兵: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的财产性收入,我村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红谣文化公司,打造我们的民宿产业,目前正在进行当中,主体框架基本完成,这个民宿打造起来以后能解决我村大量的务工问题,所以前景很好。

在守住集体资产,盘活闲置资源以外,探索发展壮大股份合作经济的新途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才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2017年,我市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全力推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两年的努力,宝塔区,吴起县的改革试点村基本达到了“村村有组织、户户当股东、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目标。

康生海是吴起县吴仓堡镇党畔村山地苹果的种植大户。2017年,他把自己的22亩土地全部纳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两年多时间,他从过去单一的靠天吃饭,发展为现在的双重收入保障。

吴起县吴仓堡镇党畔村村民 康生海:我们在合作社也能自由地打工,合作社的活完了,我们别处还能打工,经济上相比比原来能翻一倍,希望我们合作社经济壮大,以后能给我们分更多的红,社员就很高兴。

吴起县吴仓堡镇党畔村党支部书记 高起东:我们就通过学习、走访、家家户户给做工作,利用打工期间把农民集中在一块,在田间地头给做工作,在这种基础上我们现在已经有110户农民入股了。

吴起县吴仓堡镇镇长 王鑫:我镇紧盯“清、准、活”三个字,既资产核查要清、成员认定要准、合作社用人要活,特别是在创新合作社运用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运营,探索合作社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村集体经济注入强有力的后劲,近而实现乡村振兴。

和党畔村一样,吴仓堡镇的9个行政村全都实施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后都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而吴起县吴起街道办的南沟村则依托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契机,通过村民入股、争取社会资本等方式,完善景区基础设施,红红火火地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三十多位村民成了景区的管理员和服务者。

吴起县吴起街道办南沟村村民 高志斌:我们南沟村今年比去年收入还高,以后旅游公司壮大了,他们还可以分红,我给他们一说,他们很高兴,三万、两万、一千、两千的都入(股),我相信以后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吴起县南沟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闫志雄:我们有了集体经济合作社,也有我们的旅游公司,我们南沟是利用青山、绿水壮大我们集体经济,为我们老百姓谋福利。

吴起县吴起街道办主任 王建周:截止2018年12月底,全街道14个村子,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14个,我们将继续支持其他村组、挖掘自身优势,发挥各自特色,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走在全县前列。

吴起县农经站站长 刘生同:下一步,我们主要在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大做文章,特别是在盘活资产、发展产业这方面要多想办法、多出力,争取把这项工作搞得实实在在、搞出成效,确保农民在产权制度改革中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除了宝塔区和吴起县,我市其他县区在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也是多措并举,因地制宜,通过农户入股分红、集体流转承包等方式,全力搞活集体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村民:定杆多高?

许占俊:定杆就是隔一个留一个,到拐弯处,留一片叶子。

这位正在给村民们指导技术的是志丹县保安街道办杨畔村的村民许占俊,承包了村上200多亩土地发展起家庭农场,平均年收入16、17万元,发展前景看好。除了自己的收益逐年提高外,每到农忙时,许占俊就奔波在村里的各个田间地头,带动帮助其他村民们一起增收。

志丹县保安街道办杨畔村村民 许占俊:我给他们多做工作,什么要求、技术、资源,我能有怎样的能力就给他们支援,我们杨畔村共同富裕起来,这才是我最大的梦想。

志丹县保安街道办杨畔村村民 段清云:我们学习他的技术,继续发展,跟上人家致富。

志丹县保安街道办杨畔村党支部书记 刘德平:我们从前年开始流转土地,村民集中组合建立家庭农场,发展特色小杂粮,以后我觉得在这方面也要大力发展,一个是利用咱们的土地资源,再一个就是创造利润价值。

志丹县保安街道办副主任 刘生富:下一步,我们准备继续盘活农村土地的利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能人返乡创业,带动村集体的发展。

在农村改革中,当好让农民满意的服务员,志丹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全面盘活农村集体资源,激活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志丹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主任 曹林元:我中心从破解“农民群众怕失地、经营主体怕难缠、县乡政府怕兜底”“三大”难题入手,用活“县、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采取“六统一”工作法,真正使服务对象“少问一个人,少走一步路,少进一道门”。

截止目前,志丹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以“出租、转包、入股”形式共办理土地流转交易鉴证业务2142宗,流转土地面积27179.33亩,交易总金额达6371万元,使全县109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有效增加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收入。

志丹县农经站站长 曹耀忠:初步形成了“土地股份合作型、集体投资入股型、资源加资本型”等改革模式,走出了“土地经营型的走以地生财之路,资本运营型的走盘活增收之路,资源开发型的走发展创新之路,项目兴业型的走企业强村之路”四条路子,让农民群众获得“土地流转后的地租收入、农业龙头企业进驻后返还的入股分红收入、农民务工龙头企业的工资性收入、村集体房屋出租的租金收入”四方面收入,使改革的红利惠及到志丹千家万户。

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千家万户,黄龙县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加大了“三权分置”改革力度,在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大土地流转工作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他们以土地流转带动特色农业发展,创新实行土地“确权、赋权、易权”,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累计流转土地10.03万亩,在石堡镇、三岔镇、界头庙镇和崾崄乡等地形成了以核桃、苹果、玉米和多彩杂粮种植产业集群带,有效激活了土地资源、延伸了土地效益、提升了土地价值,让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黄龙县界头庙镇百福村村民 王刚:在大棚上务工干活,每天100块钱,一年下来又增收了1万多块钱,干活期间有技术员,我们又学到了技术,管理技术、栽培技术,这个很好的。

黄龙县界头庙镇百福村村民 王绍殿:我今年收入比往年最低能翻一倍,达到四五万块钱,像这么好的收入,富裕的很了,特别高兴。

黄龙县三岔镇孟家山村民 翟忠于:我们经济条件也好了,生活也提高了,对于今后的发展也越有奔头了。

黄龙县界头庙镇镇长 邢利斌:通过企业把土地从农户手里流转过来,采取统一集中规划,发展高效的设施农业,这样就可以达到“三赢”,一是壮大了集体经济,二是群众可以通过流转和务工增加收入,同时也可以学习新型农业种植技术,三是企业通过产业发展壮大自身。

黄龙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王卫东:下一步,我县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时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程序、价格等方面,预计规范合同200余份,增加集体经济收益200万元,全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百姓收入。

2017年以来,我市逐步实现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和股份量化到户、到人的目标,赋予集体成员对集体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等合法权能,并制定完善了农村产权交易规则和办法,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治理体系逐步形成。

截止目前,宝塔区和吴起县两个国家级试点县区率先完成产权改革任务,其他县区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共清查核实集体经营性资产33.32亿元、非经营性资产57.37亿元,资源性资产集体土地面积3494.59万亩。

全市共有1763个村完成了成员界定,占总村数97.4%;1602个村完成了股权设置,占总村数88.5%;1574村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占总村数86.9%,其中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有341个,成立农村集体经济股权合作社的有1233个,有84.3万人成为新型股东。

延安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员 刘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两大核心任务:一是清产核资;二是股份合作制改革。从总体上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得以体现,与此同时,13个县区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今后)一是继续落实县乡主体责任,抓紧对省市抽查验收指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如期完成改革任务;二是在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盘活经营性资产,激活资源性资产的力度,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下功夫;三是加强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和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的管理,确保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效走得稳、不反弹。

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可以看出,两年多来,我市通过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量化、股份制改革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举措,正在描绘出一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清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户户参与、人人受益,村集体管理有序、发展合理,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升的美好画卷。在采访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艰巨,任重道远。需要发挥广大农民朋友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他们真正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最终受益者。

0 阅读:1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简介:参与、沟通、时代纪录,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官方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