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位三
大家好,我是兰台。
在1955年授衔时有一位特殊的“军人”,他当时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也没有参与授衔,但是却被上级特批了元帅的待遇(行政三级)。
他就是不为人知的郑位三。
说起他的资历,那是相当的厉害。
红军时期他已经是红二十五军的参谋长,而红二十五军的副军长是徐海东大将;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是新四军第二师政委,第二师师长是张云逸大将;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曾担任中原军区政委,司令员是徐向前元帅。
那么,资历和战功都如此显赫的郑位三为什么在1955年授衔时没有参与授衔?
为什么没有参与授衔的郑位三,又被特批享受元帅待遇?
接下来,兰台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郑位三的传奇经历。

李隆贵、郑位三、程子华、徐海东、陈先瑞
01、郑位三,原名郑植槐,1902年10月出生于湖北黄安一个普通的富农家庭。
郑位三从小就是十里八村闻名的“神童”,这也是郑位三的父亲愿意出钱让他接受新式教育的主要原因。
1918年,16岁的郑位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虽然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并不是大学,但是在当时全国都急需工科人才,工业学校的毕业生往往还没有毕业就被各个工业部门和湖北当地大企业“瓜分殆尽”。
可以说,在当时,考这种政府办的,免学费还提供生活补助的工业学校比考一般的私立大学要难得多。
郑位三之所以叫郑位三,就是因为他有一次在期末考试时少见的没有考到第一名,只拿了第三,他为了鞭策自己,于是改名“位三”。
郑位三在学校里就接触了大量的先进思想,接受了革命教育;在工作后的第三年,他选择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者。
大革命失败后,黄安县的革命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县委书记在武汉一直没回来,在这个关键时刻,郑位三主动挑起重担,成了黄安县革命者的带头人,他组织领导了黄安秋收暴动,揭开了黄麻起义的序幕。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郑位三拉开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红军时期,他是鄂豫皖苏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鄂豫皖苏区以大别山为中心,全盛时期包括了周围20余县,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苏区另一位主要创始人是在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徐向前。

1944年,左起:陈少敏、郑位三、李先念
而在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又是郑位三主动留下来担任了游击总司令职务,挑起了领导鄂东北革命斗争的重担。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郑位三的父亲、母亲、前妻都因为敌人的反攻倒算牺牲了,他自己则带领游击队在天台山、老君山、仰天窝地区的深山老林中坚持斗争。
之后,根据上级指示,郑位三的游击队合并入红二十五军,郑位三担任军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此时的红二十五军的副军长是徐海东。
1935年,红二十五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西征甘肃、北上陕北;郑位三则再一次留在山南地区,再一次率领游击队坚持游击战争。
郑位三在长达两年的游击战争中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不仅部队人数从最初的600余人发展到了2100余人,郑位三还把游击队扩建为了红七十四师。
西安事变后,红七十四师回到了陕甘宁边区,被改编为留守兵团警卫四团。
贺龙曾对郑位三两年游击生涯做出了高度评价:
红七十四师能在陕南坚持近两年的游击战争,位三同志的正确领导起了重要作用。

1937年,郑位三与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在延安合影。
02、抗战爆发后,郑位三受上级委派,再次回到鄂豫皖根据地,他奉命以大别山为中心,发动和武装民众展开敌后游击战,创立大别山抗日根据地。
之后,郑位三又先后担任了新四军第四军第四支队政委、新四军第二师政委、新四军第五师政委等职务。
尤其是他在第五师工作期间,他为了维持第五师全师的稳定,一直没有拿出上级对他担任第五师政委的任命,一直以华中局派遣到第五师的工作人员自居。
一直到1975年,郑位三去世后,当年第五师的师长才在有关部门提供的档案里发现了郑位三是上级任命的第五师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郑位三又先后担任了中原局代理书记以及中原军区政委等多项重要职务。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1955年授衔时,郑位三最起码也是大将保底。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郑位三之所以没能参与评衔,是因为他的身体在长年的游击战争中已经垮了。

郑位三
长年的高强度工作,使得他患上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结石和胆囊炎;在中原突围战役胜利结束后,郑位三的身体彻底无法坚持工作了,从1948年秋天开始,他开始了长期修养。
而上级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也同意郑位三不担任任何具体职务。
这也是为什么郑位三在1955年授衔时没有参与授衔的原因。
不过,尽管郑位三没有参与授衔,但是上级领导还是特批他享受元帅待遇(行政三级)。
不过郑位三对待遇并不看重,他每个月300元的工资也大多用于解决革命烈士后代生活困难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郑位三的全家福
根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郑位三从没有对衣食住行提出过任何要求,用车、衣着等都十分节省。
1955年他到北京居住后,许多部委请他去讲军史、讲革命史,他也总是赞扬别人,从不提自己。
他的女儿郑复康后来接受采访时表示,郑位三从不计较名利,不在乎自己的待遇:
父亲无所畏惧,不计名利。他不会说假话,不会办虚事,不会搞关系。他的胸怀、他的预见性、他的学习精神、他与病魔斗争的顽强毅力让人折服。他所体现出来的伟大人格力量,不仅教育了我们这一代,还教育了下一代,甚至影响无数的后人。
1975年,郑位三因为癌症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END
参考资料:
《鲜为人知的“位老”郑位三》,湖北省文化与旅游厅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