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大早,在天色还没有亮透的情况下,杨芳全就和往常一样,起床外出跑步习武。山村的黎明时分,空气潮湿而清新,树林里各种小鸟都在“叽叽喳喳”鸣叫个不停,因远离柏油公路,除了一声声的鸟啼和川道里小河以及半山坡上泉水的叮咚声之外,就显得格外的宁静了。

农村人在收过麦子之后,大多数人是不会再过早地起床的了,基本上都是会睡到太阳出山才会起床。也很少有人外出跑步锻炼身体一说,只有个别上了年岁的老人,或男或女,因睡不觉,会用铣挑个小粪笼,在路上铲牛粪马粪,他们也是抱着有了就铲,没有了就当在乡间田野里小路上转转散心,感受早晨空气清新的美好。
回到羊群娃村后的杨芳全,在平日里,外出跑步习武的时侯,不大愿意与村人相遇在一起,特别是和一些早起铲牛粪马糞的老人遇在一起,不打招呼说你不懂礼貌,打声招呼吧,他们看杨芳全时的眼神会怪怪的。这是因为杨芳全回到农村之后,早晨跑步不再像在城里那般穿着一套运动服,而是只穿一双短邦运动鞋和一条短裤,腿上又绑着沙袋,光着上身跑。
杨芳全的这种打扮,会让一些老人感觉怪怪的。
而杨芳全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他觉得,夏秋季节,天还比较热,在跑出了一身涔涔的大汗之后,回到家洗个澡就行了,而穿着长衣服跑,衣服肯定会被汗水浸透,回到家里还得洗衣服。挺麻烦,为了省事,杨芳全回到农村后的夏天早晨锻炼身体时,就会光着上身。
而在那个年代,生活在山区的一些上了年岁的高龄老人还是比较封建的,不大喜欢男青年光着上身到处乱跑。
所以,扬芳全平时锻炼时,都会起的比较早,尽量绕开这些起床较早的老人,他锻炼完身体回到家里时,村里的大部分人仍在呼呼大睡。
这天郭淑芬起床也比较早,也就是说杨芳全前脚出门跑步,郭淑芬后脚也就起床到楼下的厨房为杨芳全开始准备早餐了。
杨芳全这天从外面跑步回来之后,先坐在院子里的一张小竹椅上歇一会,等身上的汗水退去,这才走进一楼浴室放水。当初,杨芳全他岳父郭年友在让人盖这栋楼房时,在一楼和二楼都建了浴室,楼下的这间浴室平时主要是杨忠伟用的,但不怎么喜欢洗澡的杨忠伟很少用,特别是在冬季,几个月都不会用上一次。
大家别笑,80年代在西北的冬季,不少上了年岁的农村老人,整个冬季不洗一次澡是很正常的事。
每天在外面跑步锻炼身体的杨芳全,往往会一身臭汗,让喜欢干净的郭淑芬接受不了,就建议杨芳全此后锻炼完身体,先在一楼浴室洗个澡,再上二楼换衣服。
杨芳全笑着接受了。
此时,杨芳全手持水管和香皂,从头到脚痛痛快快地洗个澡,接下来清清爽爽,浑身香喷喷地地到二楼卧室换套干净的衣服,这才下楼到客厅,和郭淑芬一起吃早餐,一吃一喝后,他再有滋有味地抽一支烟,就找来一只比较大的旅行包,上楼装了几套秋季要换洗的衣服鞋袜,以及一套洗漱用具和他近期正在看的书籍,自然也会带上笔和他正在写的稿件。
随后,就准备出发了。
此时,我国还没有完全开始实施身份证,只在一线大城市试点。
为此,农村人出远门办什么事儿,还是要到大队部开张证明带在身上才行,否则外出无法住旅店,或者进厂打工。
杨芳全昨天从外甥他家回来之后,就已到大队部找郭支书开了一张出差的证明带在身上。
杨芳全收拾妥当后,就让郭淑芬骑摩托车送他上原到公社街头搭班车,杨芳全决定这次去邻县不骑摩托车,他决定搭长途班车赶往邻县。
郭淑芬给了杨芳全比较充足的现金,并再三叮咛杨芳全人在他乡,注意安全,若有什么事,随时打电话回来,杨芳全笑着点点头,说他会的,让郭淑芬不要太过为他担心。
俩人聊了一会,班车就从南边开了过来,杨芳全拎起包,抬手在郭淑芬的肩膀上,拍了拍,自信满地说:“淑芬姐,等我的好消息吧!”而后就潇洒地蹬上了班车。
杨芳全到了市汽车站后,在车站上逛了一会,买了几样东西,就进站排队买了一张开往邻县的长途班车票,在侯车室等了一会,听到拿着喇叭的车站工作人员的通知后,就拎起行李进站上了车。

发车后,班车一路向偏东的北边方向行驰,沿路走走停停,时有上车下车的顾客,三年严打之后,社会治安相对有所好转,但在上下车时,杨芳全仍可以看到一些“三支手”在寻机做案。
这趟班车开到邻县时已是下午2点多。下车后,先到一家招待所,一次性办理了登住5天的手续,并交了押金,他把行李放好,洗把手脸,沏杯茶慢慢饮着。他的这间单人房,每晚12元,房间空间不大,约20平方米的样子,但有沙发电话浴室以及一台黑白电视机,室内也被收拾的干净清爽,铺的盖的都散发着才浆洗不久的清香。
在房间内饮了几杯茶后,杨芳全感到肚子有点饿了,就下楼到街上想找一家饭店吃饭,可转了一圈之后,才发现此时已过了开饭的时间,街头上的大小饭店,都已拉下了门,要等到5点多以后才会开门营业,看样子此时想吃一碗热乎乎的饭菜是没有希望了。
虽然街头的大小饭店已关门休息,但街上有不少中年妇女和中年男人用馒头笼子,拎着烧饼或白面馒头在叫卖,这些人的衣着打扮都像农民。
但他们拎在笼子里的烧饼或馒头,却非常漂亮,看起来也很干净卫生,笼子的下面铺有一件干净的比较大的白包衭,将笼子里的馒头或烧饼盖个严实了,只露出一个馒头或烧饼的放在白包衭的外面,那白面馒头的特点是个儿大,又非常白,且中间开了花,散发着浓浓的麦香味儿!
那烧饼也烙烤的非常到位,表层微黄,粘有芝麻粒和星星点点的花椒叶,远远就有一股奇异花椒的焦香味儿扑面而至,令人不由食欲大振。
这个县街头这种拎着馒头笼子,走街串巷卖馒头、卖烧饼在市里是看不到的,是这个县独特的景象。他们不要粮票,只收现金,每个2毛钱,馒头烧饼一个价。
一时吃不上饭的杨芳全,就吞了一下口水,走到一个中年男人面前,掏2毛钱买了一个焦黄黄的芝麻烧饼,拿在手里,“咔嚓”地咬了一口,慢慢吃着,别说,这烧饼的味儿还真不错,外脆内酥,嚼咬几下,浓郁的香味便逸入肺腑,令人回味无穷。
杨芳全决定今天先不急于到赵老板的家具店去转,今天就先在这个县城的街头转转,熟悉一下县城的环境,明天再去赵老板的店里走走。于是,他一手插在他的黄军裤兜里,一手拿着烧饼边吃边走边看。
这时,突然传来一阵抓贼的吆喝声,杨芳全循声望去,发现有一个儿中等,背着黄挎包,衣着打扮像农村模样的青年人从汽车站方向朝他这边狂奔而来。
身后跟了三男一女的年轻人在追,那追在后面的女子,边追边大声吆喝:“快把他拦住快,他是个贼啊……”
街头的人们,没有人上前帮忙,大家本能地让开路,杨芳全平时就比较憎恨小偷,所以他没有躲避,而是等那个“贼"从他身边经过时,他本能地扫出了一腿,那个亡命奔逃的贼就扑通一声摔倒在地,被一帮追上来的男女脚踢拳打,杨芳全没有理采,他不希望那帮人继续殴打贼,毕竟贼已束手就擒,扭送公安机关就行了。
但一想到人被贼偷了钱财之后的那种伤心和痛苦,就放弃了管闲事,转身离开了。贼长的什么样,没有留给他什么印象,那贼可否记住了他杨芳全的模样,杨芳全也没有去多想。
可令杨芳全没有想到的是,在一个多星期后,他为自己所扫出的那一腿,感到非常的后悔和内疚,这是杨芳全认为他的这一生,追不应该伸出的一次腿。
关于这一腿的故事,随后各位读者就会知晓。
话说杨芳全在吃了一个芝麻烧饼之后,就在县城的街头巷尾到处走走看看,也算简单地了解了这个县城的历史和今天,以及这个县城历史上所出的几个比较有影响的杰出人物。
不知不觉中他就来到了这个县城的一家新华书店,买了几本平时刊发过他作品的文学杂志,随后他回到他下栈的招待所。一进门,他先抓起电给郭淑芬打电话报了平安,并将他所下栈的招待所的名称和他房间的电话号告诉给了郭淑芬,接下他又给岳父郭年友以及郭社龙父子俩打了电话,亦告诉了他房间的电话号码。
在与郭社龙通话时,杨芳全让郭社龙将已将当上某县基建局副长的赵海安的电话号码告诉给了他,赵海安现今所供职的县,在他目前所在县的东南方向,距他下栈的县还有近20公里的路程。
假若他有什么事,真的需要赵海安的帮忙,他还得搭长途汽车去找才行,不是那么方便,如果赵海安在他如今所在的这个县供职,那该有多好!毕竟赵海安如今的身份是位副局长了,说话要比他这个平头百姓管用一点。
但杨芳全还是决定等他明天到赵老板的家具店铺里看过之后,先着手了解了赵老板的前妻以及儿女的情况后,再搭车去拜访赵海安谈谈,赵海安如今毕竟是官场上的人,人脉要比他杨芳全宽广不少,说不定赵海安真能在他如今所在的县上给他介绍一个帮得上他杨芳全的人呢!
杨芳全坐在沙发上,胡思乱想了一会,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他从包里掏出他从家来时带出来的一瓶“西凤酒”就下楼,到招待对面的一家装修不错的小型川菜馆,点了两个菜,慢慢自斟自饮,吃饱喝足就回招待所休息。
翌日十点多,杨芳全穿上一套笔挺的银灰色薄毛料西服,黑光铮亮的三尖头皮鞋,白色的丝光袜子,雪白的的确良衬衫,系上腥红的金利来领戴,又到一家国营理发馆,将头发修剪一番,又朝后吹得油光水滑。
这才回到招待所,拿出此前用过的假胡须,粘在上唇上,又从包里拿出一个真皮公文包和一台假手提电话,一副茶色眼镜戴上,这台假手提电话,是他咋天在一家玩具店里买的,虽是假的,但外表看起来与真的无异。
杨芳全的这身打扮以及气质,是当时一些比较成功人士标配。
杨芳全对着镜子看了看,对自己还是挺满意的,就咧嘴自嘲地笑笑。
随后,杨芳全下楼在马路边拦住一辆红色出租车直奔赵老板的家具店而去。其实,杨芳全下栈的招待所距赵老板的家具店铺并不远,步行不用20分钟就会走到。可杨芳全为了扮演成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老板,就叫了出租车前往,很快出租车就将杨芳全拉到赵老板的店铺门口,杨芳全让出租车,不要走,就在门口等他一会,他一会还会返回去。

杨芳全下了出租车,看这条街全是卖家具的,店铺有大有小,被人们誉为家具城。杨芳全胳膊上夹着公文包和假手提电话,气宇轩昂地朝店内走去,赵老板的家具店确实不小,有1000多平方米,从前到后摆满了各种家具,一个长相还算漂亮的女导购,看气度不凡的杨芳全朝店内走来,忙从沙发上站起来,热情地笑脸相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