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涉案超3300万元,3D打印手办侵权案告破,4人被捕2人获刑

3D打印资源库 2025-04-14 09:37:34

3D打印版权侵权正式入刑事视野。

2025年4月11日,据资源库了解,上海静安警方日前成功捣毁一起利用3D打印技术大规模仿制动漫手办的侵权案件。该犯罪团伙跨越设计、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形成完整的非法产业链,涉案金额高达3300余万元。目前,4人落网,其中2人已被判刑。

日前,静安警方接市民报案称,其在某网店内购买的知名动漫雕像手办系假冒产品。经鉴定,该网店销售的多款产品与著作权人的设计图基本相同,已构成对原作的复制行为,涉嫌侵犯著作权。

据调查,自2021年1月起,主犯汪某在未获著作权授权的前提下,雇佣韩某组建设计团队,仿制多款知名IP角色手办。该团伙通过绘制设计图纸、3D建模打印原型、开模量产等流程,开展工业化盗版作业,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灰色供应链。

销售环节则依赖吴某、包某等人运营的多家线上店铺进行分销,并按销售额10%—20%的比例向代理方支付费用。经统计,该团伙已非法销售侵权产品超17000件,涉案金额超过3300万元。

在掌握证据后,警方迅速展开行动,兵分三路同步出击:在静安区查获非法设计工作室,现场扣押电脑、3D打印机等作案工具;在浦东一处民宅中起获800余件侵权手办成品;在普陀区则当场抓获正销毁交易记录的嫌疑人韩某,整个犯罪链条随之浮出水面。

据三泉路派出所民警介绍,一款正版雕像市场价约5000元,而嫌疑人以3000元的低价在网络公开销售,销量可观,极具诱惑性,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目前,静安区人民法院以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判处吴某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32万元;包某获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90万元。另有主犯汪某与设计负责人韩某,因涉嫌侵犯著作权罪已被依法批捕。警方表示,案件仍在深入调查中,后续将持续追查涉案的上游加工厂与下游分销网络。

技术无罪,使用有责

随着3D打印技术的门槛不断降低,个体或小团队制作精美雕像已不再困难,但合法授权依旧是无法回避的底线。特别是涉及动漫、影视、游戏等热门IP的商业行为时不要抱有“私人建模无害”“小量销售不查”的侥幸心理。

本案的侦破,为3D打印行业敲响了又一次警钟。

更值得一提的是,类似案件并非孤例。就在刚刚,南京江宁开发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因3D打印引发的美甲设计侵权案。美甲师小玲原创的3款雕花图案,被他人用3D打印技术复制为美甲模具并商业使用。法院认定该行为侵犯著作权,判令停止侵权并赔偿15000元。

最后,资源库再次呼吁:3D打印可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欣赏等非商业用途,通常属于著作权合理使用;但一旦用于商业化经营,尤其涉及复制他人原创设计时,就必须获得授权,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注:本文图片来自静安公安,新闻素材来源于上海静安官方发布。

0 阅读:0

3D打印资源库

简介:3D打印资源库,专注于3D打印的垂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