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逝世后,经过特定处理的尸体能够长时间保持不腐状态。
古埃及利用秘术制作木乃伊,而现代则采用冷冻技术保存尸体,两者均体现了在不同时期对遗体保存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有种佛家修行者圆寂后,肉身能长久不腐,此现象被信众视作修行达到圆满境界、成就正果的重要标志。
1995年,九华山一位尼姑经过七天绝世修行后圆寂,其遗体最终成为了肉身佛。
她圆寂后未受特殊处理,信众坚信其肉身不朽乃因功德加持所致。
这位尼姑有何重大功德?其出家的缘由是什么?
【一、天生有佛缘】
出家人主要分为四类:其一因生活困境而选择出家。
第二种因愿望未达成而看破世事,选择出家;第三种为逃避灾祸,遁入佛门。
第四种为与佛结深厚因缘者,视出家为人生最终归宿。
这位尼姑肉身成佛,自幼便与佛有缘,命中注定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
尼姑江素敏,原名,1910年出生于沈阳富裕家庭。
江素敏幼时备受家族长辈宠爱,其纯真的愿望大多得以实现。
江素敏父母望其成淑女,既供其读书,又聘师教授琴棋书画,以培养其知书达理之气质。
小江素敏对玩具兴趣不大,对学习世俗文化亦不甚热衷。
她最大的爱好是前往寺庙聆听僧侣诵经,尤其是伴随木鱼节奏的诵经声,总能让她流露出憧憬之色。
至少女时期,江素敏萌生出家之念,并对中医药及针灸展现出浓厚兴趣。
江素敏欲学中医,父母态度淡然;然而,当她提出出家之意,父母则变得极为焦虑。
他们担忧女儿某日会不顾亲情,毅然决定剃发为尼,遁入空门。
若生活困顿欲出家,江素敏父母能助其解困,引导她重返世俗,重新寻回快乐。
她人生的幸福感却系于佛门,父母面对她想出家的念头,深感无助,不知如何劝阻。
她父母反复思量后,认为唯有迅速安排一门亲事,方能确保她留在世俗生活中。
她父母为她觅得一位大学教授作为伴侣,她并未反对,这让父母终于松了一口气。
江素敏接受婚姻,一是不愿父母难过,二是对象有佛缘,对她的修佛生活既包容又支持。
这段婚姻历经十年,期间江素敏夫妇未添子女,不明是缘分未到还是她无意生育,家中人口未曾增加。
江素敏无儿女牵绊,故而将大量时间投入学医与修佛之中。
十年后,江素敏丈夫不幸离世,婆家视其为不祥,频以恶语相向。
江素敏知娘家门常开,却感尘缘已尽,遂独赴五台山,追寻内心深藏的梦想。
此后,尘世失江素敏之名,佛门增法号“仁义”之尼。
【二、出世入世、悬壶济世】
仁义剃度之际,正值抗日战场烽火连天,战斗激烈进行之中。
战争导致众多难民涌入,寺庙因此接纳了大批流离失所的人们。
出家人生活清苦,但见难民忍饥挨饿,仁义之心驱使他们分出保命粮食,给予最需要的难民。
粮食可通过节约获取,但对患病的难民而言,缺乏医术则无法施以援手。
仁义虽在俗家学医多年,面对众多病患仍感无力。因她未受系统医学教育,且缺乏坐诊经验。
秉持慈悲仁义之心,为救治世人疾病,他离五台山返故乡,在父亲支持下进入医学院深造医学。
她学成即刻归返五台山地区,义务为当地民众诊治疾病。
新中国成立后,寺庙经整顿,她得以恢复俗名,并重返沈阳故乡。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江素敏迅速返回家乡不久便毅然决然奔赴前线,致力于救治志愿军伤员,提供医疗援助。
她不顾个人安危,穿梭于各战场之间,成功救治了大量志愿军战士。
即便子弹穿透她的身躯,她仍坚守海外,未曾萌生退回国内的念头。
抗美援朝结束后,江素敏获分配至通化某医院,担任主治医生职务。
她在此期间获保送至沈阳中医学院进修,完成深造后被调至环城卫生院任职医生。
至改革开放之际,为更高效地救治病患,她开设了一家私人诊所,以实现更灵活的医疗服务。
随后,她毅然携带百斤石磨行医四方,采取此艰辛方式,旨在救治更多病患,广结善缘。
有人见她年迈,携重石磨长途行医,便劝其舍弃石磨以减负。
但她坚决不愿丢弃那用于碾制中药的石磨,视其为珍宝。
73岁时,她完成世俗历练,重返佛门,于九华山地区定居,自号仁义师太。
行医乃修佛之仁义途,重返寺庙后,她依旧会接诊慕名而来的病患。
仁义师太晚年十余载居于通惠禅林,倾尽所有积蓄修缮古寺,以备香客与求诊者之需,用心至深。
仁义师太收徒注重医缘,所收弟子均传承其医术。她选择徒弟的标准是考察对方是否有学医的缘分与潜力。
1995年,85岁的仁义师太预感圆寂将至,遂进行七天绝食。
此期间,她仅饮水少许,完全不摄入任何食物。
11月28日,仁义师太在弟子们的诵经声中安详离世。
其弟子遵其临终遗愿,于大缸底铺设石灰与木炭,置其遗体于缸内,随后严密封闭缸口。
放置三年后方开缸检验,以确定是否能制成肉身佛。
【三、尾声】
三年期满,仁义的弟子们举行了正式的开缸典礼。
大缸启,仁义端坐其中,肉身未腐,且生新发少许,皮肤与指甲亦显更新迹象。
开缸仪式有多名信众目睹,众人见缸内仁义显现,均认为她已修成正果。
目睹仁义入缸时,十指由合掌变为行针之姿,令人惊叹不已。此姿势恰似她一生致力于治病救人,功德无量之象征。
开缸后,仁义肉身失去女性特征,双乳平坦,下身紧闭。此现象是否为肉身佛超越性别之象征?信众们各有解读。
自此,仁义化身被覆金箔,安置于庙宇之中,供信徒祭拜,接受虔诚香火。
这尊肉身佛为佛教史上首尊尼姑肉身佛,具有独特地位。
仁义者肉身不腐及种种异象,或许均可通过科学得到合理解释。
信众目睹仁义的化身,此形象汇聚了他们对佛的坚定信仰,因此,将这化身视为佛,又有何不可呢?
修佛者一生无多彩繁华,唯有清贫与困苦相伴,致力于修行之路。
有缘且坚信者,修行中获幸福,并能传递此感。仁义师太便是典范,她实践了这一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