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幽兰”李又兰:头婚嫁项英,二婚嫁张爱萍,三个儿子皆栋梁

看历史浮沉本人 2024-12-25 16:03:16

听闻,民国爱情十有九悲。

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开国上将张爱萍“军花”夫人的事迹。

这位有着“军中幽兰”美名的李又兰,出生于富裕之家。

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和父亲李善祥的影响,她有着一颗爱国之心。

抗战爆发后,李又兰就随父亲抗日并加入了新四军,在还是花一样的年纪就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党的队伍中。

李又兰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项英。

可两人在结婚后,还未好好享受婚姻的甜蜜滋味,丈夫不幸牺牲的噩耗就传来了。

对此,身为新婚妻子的李又兰悲痛不已,此时两人结婚才短短两月,她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

民国爱情的悲剧多如同这般,不得不感叹命运捉弄人啊!

但革命还在继续,无数爱国志士也还在为国奋斗。

听从同志的劝导和谈心,张又兰也不得不打起精神。

也正因她此这次的放下,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张又兰再嫁将军

张又兰与第二任丈夫张爱萍相识的缘分可以说是源于新四军。

彼时的李又兰是新四军军部速记班的,而张爱萍则是新四军中的一位将领。

两人后来又是在什么样的缘分下相遇呢?

其实就是在一次军中会议,听着台上那位不苟言笑的男士精彩的演讲,让负责此次会议记录的张又兰对这位颇具威严的将领有了初次的深刻印象。

张爱萍、李又兰

逻辑清晰,思维敏捷这是张又兰对张爱萍的初识印象。

就在会议结束后,这位将军就主动联系了张又兰,两人也因这次会议有了后面的感人故事。

那天会议结束张爱萍之所以要联系张又兰,那是因为他在看过当天的会议记录后被深深触动了。

因为时间匆忙,所以张爱萍在上台讲话时并未用稿,整场讲话也因此会有很多内容。

可负责速记的张又兰却很好的将会议中的讲话记录了下来,且对重点进行了突出。

在速记工作上能够做到如此优秀的人并不多见,张爱萍也因此对张又兰多了些兴趣,进而对其有了进一步的接触。

可张爱萍为什么会选择有过婚姻的张又兰作为妻子呢?

李又兰

看到后面,我们便知是在进一步接触中,她执着、坚强的品质打动了这位铿锵将军,也走进了他的内心。

我们接着往下看。

因各自职业的原因,张爱萍之后不得不到紧急赶往前线。

两人分别后靠的仅是简单的书信往来,虽然无法见面,但在这战火硝烟中也算是各自心中美好的慰藉了。

别小看这位将军,无论是论武,还是论文,都可以说是普通人中的佼佼者了。

在李又兰眼中的张爱萍,性直尚武,而且看似直爽的他又带有几分柔情和风雅。

在后来经过数次接触后,她陷入了爱河,两人就这样从相知走到相爱了。

李又兰

一间不起眼的小草房,再加上一匹枣红马。

就这样,1942年8月8日,李又兰再嫁了,嫁给了这位看似朴实而又带着威严的将领。

当天,张爱萍为李又兰创作了一首诗。

作为回礼,第二天上午,李又兰用针在陈毅送给他们那支钢笔上,刻了一个“萍”字,然后仔细地挂在张爱萍的衣兜里。

这场婚礼虽办的简单,但两人的互动却诉说着不为外人道知的拳拳爱意。

很快,大家得知二人结婚的消息后,议论纷纷,有开心祝福的,也有表示不赞同的。

但外界的声音对这对新婚夫妇并无任何影响。

正因这份淡然,婚后的他们做到了世人羡慕的相知相伴、相濡以沫。

且不论众人的流言蜚语,对于自小受过良好教育的李又兰,已经历过一次短暂婚姻的她,已能明白一段婚姻的重要和相处之道。

李又兰

再嫁对她而言也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而非一时兴起和冲动。

虽然李又兰在第一任丈夫牺牲后也曾极度痛苦过,但在认识张爱萍之后,是他给予了自己信心和支撑下去的勇气。

因此,从他们相处的细节和互动来看,二人不仅是夫妻,更是无话不谈的知己。

记得一天清晨,李又兰无意中发现丈夫的衣袋里揣着一个小本子。

本子扉页上有这么一行小字:“请捡到本子的朋友:通知我的爱妻李又兰,地址:......;通知我的父亲张体元,地址:......”

李又兰心中知道,这是丈夫已做好的最坏打算。

从嫁给他起的那一刻,她也已做好了准备。

但这一刻,她更加没有后悔,她会无比信任和深爱她的丈夫。

李又兰

是丈夫的体贴和包容让她触动,她一直都明白,丈夫对她的爱不必她的少。

两人虽出身环境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信念和互相包容、理解的品质。

也正因如此,她们才能在革命胜利后共同迎接喜悦和收获。

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成为开国上将,而李又兰则成为了开国上将的夫人。

正是两人的相互扶持和坚定,才能够使得两人走到了今天。

在那个战争不断、炮火纷飞的年代,两人能共同奋斗和坚持,属实是不易的。

想起结婚前的丈夫讲述的很多有关革命事业的经验和故事,李又兰深受启发,内心顿时充满了力量。

她为他的丈夫是个将军而自豪,也为两人都是有着革命爱国的使命而骄傲。

这也使得她更加坚定,坚定自己继续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张爱萍、李又兰

婚后的李又兰身为一代将帅的妻子,她必须也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只有做好丈夫的后盾,才能让他在前线不担忧。

而在丈夫张爱萍眼里,他的结发妻子一直都是清秀美丽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看到妻子眼里的担忧和疲惫,心中却是止不住的发酸和心疼。

这一路的艰辛和不易恐怕也只有二人自己才能体会了。

哪怕前路再难,夫妇二人也都这么过来了,还有什么困难能打倒他们呢?

两人呢,就这么风风雨雨度过了六十几个年头,时间一晃而过,他们到老也从未放弃彼此。

三个儿子皆栋梁

幸运的是,上天是眷顾这对夫妇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从他们的孩子说起了。

俗话说的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李又兰的三个儿子也印证了这句俗语。

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呢?

李又兰同儿子张翔

两人虽然工作繁忙,但在空闲时间都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但在教育孩子们这方面,他们从不溺爱和纵容。

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两人还制定了三个“君子”协定。

可想而知,他们也寄予了孩子们很大的期望。

先说说大儿子张翔。

作为老大的他,自小也深受父亲的影响,从小他就希望能像他父亲一样,长大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能保家卫国,身挑重担。

之后的他,却是真正的实现了他的梦想。

高中毕业后,张翔就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核武器设计制造专业。

张翔

后来他曾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员,如此优秀的他,作为他的父母张爱萍二人又怎能不为之自豪呢。

看着父母眼中的激动和喜悦,他知道自己做到了,他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也没有愧对自身的努力,是他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成就了他。

当然,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和教育,他也是无法做到今天的成就的。

从小给予他爱的父母是他的支撑动力,也是他的学习榜样,他也将勇往直前,为党和人民、国家继续奉献。

再说说二儿子张胜。

他也同大哥张翔一样投身军旅,80年代曾担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

谁也想不到在他退伍后,竟是成为了在文学上颇有造诣的优秀作家。

张胜

也正因父母的影响,二儿子张胜就以父子两代军人的对话为中心,展开对话,编撰了一本《从战争中走来》的著作。

透过书中所传达的精神力量,大家感受到了身为军人的热血和斗志。

而小儿子张品。

也是一名非常有潜力的军事人才,他曾在原国防工办所属的公司担任过高管,在当时属于大校级别。

想来三个儿子都是受了父母的的影响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才都走上了从军的职业道路。

难怪古时孟子的母亲为了孩子不惜“三迁”,可见教育和家庭对孩子的深刻影响。

三个儿子各有各的出色,谁说起自家的孩子,都不得不夸一句厉害呢。

长子英勇无畏,二儿子才华横溢,小儿子足智多谋。

李又兰与张爱萍

身为父母的张爱萍夫妇,将孩子们的辉煌成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们深感欣慰,他们做到了,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优秀人才,每当说起孩子们,他们也不得不倍感骄傲和自豪。

不仅是自豪,更多的是感慨,让夫妇二人想起当初的年轻时自己,也是那么努力、爱国,也是这股闯劲和信仰让他们走到了现在。

还有夫妇二人曾定下的“君子”协定,他们实现了,几个孩子也做到了期望的正直、自立、好学、有所作为。

结语

此时已白发苍苍的夫妇二人看着孩子们已成家立业,也觉得无遗憾了。

2003年7月5日,张爱萍将军逝世,享年94岁。

2012年2月2日,李又兰逝世,享年93岁。

这对革命老人,相互携手同甘共苦。

二人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对民国时期恩爱夫妇的感人故事,直到今天依然被人们为之称颂。

正如他们金婚庆典上的对联所说:“风风雨雨生死与共神州五十春秋,洋洋洒洒形影相随玉成百年姻缘。”

李又兰与张爱萍

李又兰与张爱萍一家人为国奋斗了一辈子,他们的三个儿子,也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中成就斐然,成为了国际的栋梁之材。

这一家人的事迹无不展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奋斗拼搏的品质,是当代青年们必须继承和为之发扬的。

人们生来都有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只有相信自己,定下目标,以大无畏的精神砥砺前行,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发挥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是人民心中的好榜样,更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也希望新一代青年们能继承先辈们的信仰,那么国家何愁栋梁之材,哪个不是个个皆栋梁?

参考资料:

张爱萍之子张翔:打破我军信息化瓶颈的将军------人物杂志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张胜

张爱萍将军的红色恋情------中国新闻网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