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一直琢磨着要扩军,想在西太平洋继续当老大,结果还是被卡住了脖子,为啥?因为造船速度跟不上,老舰退得快,新舰补得慢,工厂还缺人手。
看看中国海军的迅猛发展速度,再对比自家舰队的“老弱病残”,美国大概睡觉都睡不踏实了吧。

文案|编辑:清
光看数据,美国海军的底子确实还挺有“江湖地位”,那么多航母、核潜艇、盾舰,两栖舰艇,随便挑一个细分项目,那都是排名第一的存在。
即便对手中国海军这些年确实涨势凶猛,美国合计一下“账本”,合计个单方向战斗力,感觉还是能继续压住中国一头。但仔细深挖,就会发现,这些数字说得天花乱坠,实际根本禁不住琢磨。

美国海军这些年退役的舰艇如流水,新舰却慢得像挤牙膏,三年退了13艘盾舰,结果只进补了5艘不到;核潜艇那边日子更苦,每年退役3艘,交付新的连2艘都算不上稳妥。
回头看看冷战末期建造的那批“高龄舰”,没几年功夫,它们也得“光荣退休”了,新舰的补给追不上退役舰艇的速度,这“窟窿”只会越漏越大。

要说美国造船、修船有多耽误正事儿,那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到的。
还记得“博伊西号”核潜艇吗?这艘船原本计划2016年开始维修,结果因为船坞不够用、预算卡不下来,硬是拖了四年才进船厂。进了船厂之后又被预算和产能折腾了4年,直到2024年才算真的开始维修。

这一修不要紧,等结果一算账,12亿美元,要不是知道它是核潜艇,我都怀疑是在修一艘金船!要知道,中国或者俄罗斯人可能直接用这钱造两艘全新潜艇了。
美国现在口头上说要“对抗中国”,但心里估计比谁都清楚,眼下的差距缩得实在有点吓人。中国海军这些年发展速度,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狂飙”。

中国一年造的新舰,几乎就抵得上美国五年甚至更久的增幅,而且不只是在数量上抢眼,质量上同样没含糊。以福建舰为例,这艘新航母从下水到舰载机试验的速度,快得让美国都傻眼了。
美国呢?“肯尼迪号”航母连最基本的弹射器都还没安装好,服役时间表压根就不敢提,怕一张口就被嘲讽。

而且中国造船业并不是单靠“快”就能形容的,它背后的产业链体系十分完整,从材料、工艺到配套供应链都异常紧密。
再看看美国,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上游资源缺失,别说拼规模了,连自己剩下的那点家底都捂不住。

按道理说,美国可是个移民大国,人口资源算是得天独厚,但干造船厂这种活儿的年轻人是真不愿干,甚至连正眼瞧一眼都少,毕竟这活儿又苦又累,工资还低。
大多数美国年轻人要么挤破头冲着金融和科技产业跑,要么干脆做网红,谁还愿意跑去造船厂流血流汗?

再看看中国这些年轻的造船工人,他们用“干劲满满”来形容都不过分,人多、心劲足、又有强大的产业链支持,这不是一边倒的竞争局面还能是什么?
为了填补这些漏洞,美国现在摆出的计划也挺“理想主义”,那就是去其他国家抢熟练工人!

意大利、韩国,甚至日本,看看哪个国家手里有现成的造船工人愿意拿去给美国造船厂用,还能开出大量移民名额,美其名曰“国际劳力合作”。
但谁都清楚,这些治标不治本,人手再多,没有设施,没有完整的上游配套,还是原地挠头。

其实美国坑住自己的还不只是人手不够、里面产业链缺乏配套,更有自缚双手的那些法案约束。
比如“琼斯法案”,这个法律要求美国国内运输的船只,必须得是本国造,本国运营,这下你说想从别的国家进口船壳,绕过去建个超快修船网络?没门!

还有“贝利法案”,它直接打死了任何采购国外军舰的可能性,想找日韩或者意大利干点活,这根本就触及了法律的底线。
这些法规看表面是“保护本土造船业”,但实际上就跟铁链锁死了一样,根本让美军造舰、修船的灵活性为零。

这些法律出台时间久远,当初的目标确实是保护就业和产业,但现在就这么继续绑着,美国海军在军备竞赛中已经慢慢被拖到后排了。
那些利益既得者和背后的资本根本没打算让这些老规矩作废,他们早就把所有希望压在了现有的系统里,要是强行改动,这套利益网络非得炸锅不可。

抛开技术和对手的问题,还有一个终极问题,那就是美国海军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为了赢得战略制高点?还是为了喂饱国内那群军工资本家?
从实际行动来看,答案其实显而易见,假设美国真的绕开国内造船业,把舰艇外包给日韩、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建设速度可能会更快、效率会更高。

但问题是,国内造船厂的那些订单去哪了?靠军火订单发家的资本赚不到钱了,他们还会让这场“对华竞赛”持续下去吗?这才是美国真正的死局。
打赢解放军对他们来说是第一目标,而给资本家稳稳赚钱才是真正的底线,如果资本们的钱袋子不满,那这场战争可能就得另起一张规则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