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饮料市场正处于激烈的“可乐大战”时期。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这两大巨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可谓是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商业较量中,百事可乐为了突破可口可乐的市场封锁,剑走偏锋,策划了一场极具争议性的营销活动,在广告中告知消费者,可以用积分兑换礼品了,礼品有T恤、墨镜、皮夹克等等,最引人瞩目的奖品是一架价值
而这场活动的主角,竟是一架价值3000多万美元、货真价实的鹞式战斗机。
一、广告引发的狂想1995 年,百事可乐重磅推出了一则震撼性的广告。广告画面中,一架哈里尔战斗机如王者降临般霸气地降落在学校操场,巨大的轰鸣声和强大的气流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飞行员英姿飒爽地走出驾驶舱,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进教学楼,所到之处,周围的人群纷纷投来惊叹与羡慕的目光。
此时,旁白以极具煽动力的声音喊道:“你也想成为校园里的焦点吗?那就多喝百事可乐,积分就能帮你实现梦想!”按照广告宣传,消费者只需集满 700 万积分,就能够将这架令人瞩目的战斗机收入囊中。
这则广告一经播出,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充满幻想和冒险精神的年轻人来说,拥有一架战斗机无疑是一个遥不可及却又极具诱惑的梦想。在学校、街头巷尾,人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这则广告,不少人甚至开始计算自己需要购买多少瓶百事可乐才能凑齐积分。一时间,百事可乐的销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品牌知名度也随之大幅提升。
二、大学生的“疯狂计划”1996 年,在华盛顿州的一所大学里,年轻的大学生约翰·伦纳德看到了百事可乐的这一积分广告。起初,他和大多数人一样,被 700 万积分这个庞大的数字吓了一跳,毕竟购买 700 万瓶可乐对于个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伦纳德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敏锐地发现了广告中的一个关键信息:消费者可以用购买积分取代收集标签,每个积分仅需 10 美分。经过简单计算,他得出要想收集 700 万积分需要 70 万美元。
伦纳德并没有被这个数字吓倒,反而进一步深入研究。他查阅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物资采购价目表,惊喜地发现一架垂直升降战斗机的采购金额大约为 3380 万美元。这意味着,如果能够以 70 万美元成功兑换到价值 3380万美元的鹞式战斗机,那将是一笔稳赚不赔的巨大交易。尽管对于当时还是大学生的伦纳德来说,70 万美元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他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胆而疯狂的计划。
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伦纳德偶然结识了百万富翁霍夫曼。在一次交谈中,伦纳德怀着忐忑的心情向霍夫曼透露了自己的这个计划,并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支持。令伦纳德意想不到的是,霍夫曼对这个计划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霍夫曼看来,这不仅是一次商业投资的机会,更是一次充满刺激和挑战的冒险。
有了霍夫曼的支持,伦纳德信心大增。他迅速行动起来,很快找好了 5 位投资者,共同组建了一个团队,决心全力以赴拿下这架战斗机。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伦纳德还专门聘请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律师,负责处理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伦纳德怀着激动的心情给百事可乐公司寄去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 15 个代表 15 积分的百事可乐瓶盖儿,以及一张 70 万美元的支票。同时,伦纳德在信中郑重声明,如果百事可乐公司不按照广告承诺给他兑换战斗机,他将毫不犹豫地起诉他们。
三、百事可乐的困境与应对当百事可乐公司收到伦纳德的来信时,顿时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竟然真的会有人试图来兑换战斗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百事可乐根本没有能力也不敢去购买战斗机来履行广告承诺。因为战斗机属于国家重要军事装备,受到严格的管控和法律法规约束,私自买卖战斗机是严重违法的行为,这无异于与国家作对。
面对这一棘手的局面,百事可乐公司首先想到的是息事宁人。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讨好伦纳德,希望他能够主动放弃兑换要求。百事可乐公司提出,可以按照伦纳德所拥有的积分,给予相应的现金赔偿,试图以此来化解这场危机。然而,伦纳德对于百事可乐公司的提议并不满意,他坚持要求百事可乐公司按照广告承诺兑换战斗机。在多次协商无果后,伦纳德毅然将百事可乐公司告上了法庭。
这场官司一经开庭,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媒体纷纷报道,公众也在密切注视着案件的进展。法庭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伦纳德的律师认为,百事可乐公司的广告构成了明确的要约,消费者按照广告要求完成了相应的行为(即支付 70 万美元购买积分),百事可乐公司就应当履行兑换战斗机的承诺。而百事可乐公司则辩称,广告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并非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要约,且战斗机的兑换超出了公司的能力范围,是不合理且不现实的。
四、法院判决与后续影响经过漫长而紧张的审理过程,法院最终做出了判决:百事可乐公司不必给原告兑换战斗机,但是须归还原告为兑换积分购买可乐所花费的 70 万美元。这一判决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百事可乐取得了胜利,因为他们无需承担兑换战斗机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百事可乐公司也并未全身而退。
约翰·伦纳德对这一判决结果自然不服气,他毫不犹豫地提起了上诉。在第二次审理中,法院依然维持了原判。
虽然百事可乐在法律层面上暂时摆脱了困境,但这场风波却给百事可乐公司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声誉影响。消费者开始对百事可乐公司的诚信产生质疑,认为他们在广告宣传中存在欺骗行为。许多原本热衷于百事可乐的消费者纷纷转向购买可口可乐或其他饮料品牌,百事可乐的市场份额受到了明显的冲击。
在这场营销危机之后,百事可乐公司深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他们连忙对广告进行了修改。将原本 700 万积分可以兑换战斗机的诱人承诺,改成了 7 亿积分可以兑换战斗机,并且还不忘在最后加上一句“开玩笑的”,试图以这种自嘲的方式来化解公众的不满和质疑。然而,这一举措并没有完全消除事件的负面影响,百事可乐在与可口可乐的营销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其损失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一架战斗机的费用。
百事可乐这场失败的营销案例,也给整个商业界敲响了警钟。此后,各大公司在策划广告宣传活动时都变得格外谨慎,纷纷引以为戒。为了避免类似的法律风险和声誉危机,几乎所有的广告都会明确加上免责声明,也就是我们现在常在商品上看到的一句话:“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
这句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法律保护,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在面对消费者时的一种自我保护和缺乏自信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