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马斯克向上级汇报工作时难掩失意。这位以效率著称的企业家,在担任效率部部长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的改革利剑在切入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时,碰上了一个让他始料未及的对手——人事管理办公室。这个被埋在地下230英尺的政府部门,用一台老旧电梯和一套陈旧的纸质文件系统,就轻松化解了马斯克的锐气。
要找到这个神秘的地下办公室可不容易。你得先开车拐进匹兹堡北郊一条不起眼的乡间小路。穿过一段幽深的山体隧道后,眼前会出现一扇挂着星条旗的金属大门。推开大门,迎接你的是一台老式电梯,它将带你直下地底230英尺。
这段深度堪比70层楼高的垂直距离,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把你带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这片相当于8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地下空间里,600多名联邦公务员正在进行着他们的日常工作。成排的五斗柜整齐排列,里面塞满了泛黄的纸质文件。这些档案柜就像一座座微型城堡,守护着美国联邦政府雇员的退休资料。
这个地方可不是随便选的。上世纪50年代,在核战争的恐慌中,政府相中了这个废弃的石灰岩矿洞。地方够深,能抵御核打击;空间够大,能存放文件;石灰岩还能吸水保持干燥,简直是天然的档案库。最有意思的是这里的伙食安排。
因为地下不能明火,所有食物都得从外面运进来。每天中午,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送来热腾腾的预制菜和至少4种油炸食品。还有一位拿着特殊通行证的披萨外卖员,雷打不动地在上午11点半准时送达。这些美食仿佛是安抚这群"地下工作者"的唯一慰藉。
但即便是这样的条件,人管办依然成了联邦政府最稳定的部门之一。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下空间,时间仿佛停滞了。电子化浪潮席卷全球,可这里依然坚持手写文件;互联网革命改变世界,可这里的工作流程一成不变;
就连充满科技感的特斯拉老板来了,也只能对着这个"史前部门"望洋兴叹。就是这样一个仿佛被时光遗忘的部门,却成了马斯克最头疼的存在。谁能想到,一个靠一台破电梯和一堆纸质文件运转的部门,居然能把效率部的刀给卡住了。这台1977年产的老古董电梯,简直就是个活脱脱的"拦路虎"。
它每个月最多只能运送1万份文件,这就意味着效率部每月最多也只能裁掉1万人。马斯克引以为傲的效率神话,就这样被一台老掉牙的电梯给打了脸。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部门的顽固程度简直突破天际。从1987年到2014年,美国政府前前后后烧掉了1亿多美元想要改革它。
从里根到克林顿,再到奥巴马,这些总统轮番上阵,结果却全都铩羽而归。不仅如此,这里的运营成本还在节节攀升。处理一份退休文件的成本从82美元涨到了108美元。整个退休系统的支出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580万美元。
这些钱都打了水漂不说,反而还养出了一个吃钱的"黑洞"。部门主任凯瑟琳·阿楚莱塔还挺会说场面话。她在镜头前侃侃而谈,说什么"目前的服务水平确实不够理想"。话锋一转又表示,奥巴马政府给部门加人的做法"非常成功"。
但当记者问她这和现代化改革有啥关系时,她那尴尬的沉默简直能把整个矿洞都给塞满。你说这帮人是不是故意的?明明有现成的电子化系统可以用,他们偏要手写文件。说是为了工作要有"松弛感",退休要有"仪式感"。
这理由说得,怎么听怎么像是在给摸鱼找借口。更离谱的是社保系统里竟然还有"150岁高龄"的领退休金记录。马斯克气得直跳脚:"150岁啊,谁见过150岁的人?这些人要么早就驾鹤西游了,要么就该去申请吉尼斯纪录了!"可就是这么个漏洞百出的系统,却成了联邦政府最难啃的"硬骨头"。
每次改革都像是在打太极,你来我往,最后改革者累得够呛,他们倒是稳如泰山。这让马斯克这个效率狂人彻底傻了眼,这哪是什么部门改革,简直就是在跟时光机较劲。要想真正了解人管办的"江湖地位",还得听听老人的故事。在这个地下部门干了38年的卡德里娅,就是个活生生的"摸鱼活化石"。
听卡德里娅娓娓道来,这份工作的"含金量"还真不低。在偏僻的博耶斯小镇,想找个体面的白领工作可不容易。朝九晚五、双休有假、福利稳定,这样的"铁饭碗"谁不想端着?别看工作环境简陋了点,可这里的员工离职率却低得惊人。
一进来就是干到退休,这已经成了人管办的传统。按卡德里娅的说法:"待遇虽然不算高,但胜在清闲自在。"这帮摸鱼高手还练就了一身"太极功夫"。每次上头要搞改革,他们都能想出各种合规的办法来应对。
本来是要减员增效,到他们这儿愣是变成了扩充人手。从2009年到2014年短短五年间,部门人员就增加了200多人。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对付马斯克的招数。效率部要砍人,他们就搬出那台老电梯说事。
你马斯克再牛,还能比电梯的运力更牛?一个月最多运1万份文件,这就是铁律,谁也别想违反。这些"地下老油条"的生存智慧简直了得。他们深谙"闷声发大财"的道理,既不反抗也不配合。
就这么躲在地底下,安安静静地当他们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任凭效率部的绣春刀多锋利,到了这儿也只能乖乖认怂。当马斯克的效率改革撞上了人管办的铁饭碗,结局似乎早已注定。这不仅是一场改革者与守旧者的较量,更折射出美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困境。
就像那个深埋地下230英尺的档案库,某些机构已经在自己的惯性中越陷越深。即便是马斯克这样的"科技教父",也难以撼动这个根深蒂固的体制。有时候,最难改变的,或许不是技术和设备,而是人心与习惯。
人事档案必须纸质化,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不被篡改和杜绝泄密。
很多钱都是做黑活,没办法写清楚,所以操作起来也更简单
四年,也就48万,联邦雇员有多少,估计上百万吧
这让我不得不想起中国的人才档案[抠鼻]
一壶茶一盒烟,一张报纸看一天
那个叫:一杯茶 一根烟 一张报纸看一天
支持建军同志深刻变法,同时提醒建国同志保护好建军同志!!!
可以效仿,科学审计。[呲牙笑]
美国科技发达,150也不是没可能,也许冻着呢[doge][doge]
建议主播的麦克风换个好点的,现在的不是很清晰
技术老化如斯,60年代前的水平啊
我有一计可使问题迎刃而解,降薪
让我想起了13号仓库[笑着哭][笑着哭]
历史就是照妖镜,当年美国就是这样说前苏联的
我最关注的是何时有马斯克遇袭的新闻[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那还不简单?不换思路就换人,全部给我连人带文件拉到地面上再说[笑着哭]
马斯克可能又要增加自己的安保升级了
姐姐,马斯克都9千岁了,你还不让人活个150岁[思考],[大笑]
这家伙上班时间还带着孩子[呲牙笑]
从今年开始,人事档案一律电子化。
别问,再问洞口要是塌了的话,那就啥什么都没有了。
爱国的小才女、小美女[鼓掌][鼓掌][鼓掌][玫瑰][玫瑰][玫瑰]
用600人管理全美人事档案 好象不多吧
为啥人管办要地下?感觉保密级别也不需要这么高啊~特殊人员单独存档不就行了
我有一计,可使大美幽而复明![抠鼻]
每月1万人已经很厉害了
为啥你家猫每次都能抢镜[大笑]还不跑
最近科学家才发现怎么把人类寿命延长到150岁,这些150岁的是实验用的🐁吗?[捂脸哭]
还能这样的?摸鱼仙人厉害!绝对能创造吉尼斯纪录!以后要把江苏如皋的长寿之乡,颁给这些长寿仙人。[抠鼻]如皋人该紧张了。
你确定那上面写的不是神盾局?[得瑟]
抄袭bilibili上的up主孤烟暮蝉在2月16号发布的视频,连标题和内容都完全一模一样,就把孤烟暮蝉视频里的话原封不动改为文字,真牛啊你
很正常,毕竟很多信息属于保密的,电子化泄密的风险永远大于全封闭式固定人员管理,别看中国的信息化已经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了,但是你要是想在网上或者内网系统找某些项目的实际负责人,参与人员,他们的家庭信息,那是绝对找不到的,因为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让他们信息电子化。。每一个大国都会有无法解密的东西,会在三防设施里面封闭式保存
[并不简单]
先把入口封了,换个办公地点,再用电子系统!!!
直接部门撤销,人员档案直接电子化扫描进入数据库——不用把文件搬出来,只需要把扫描设备搬进去。文件就永远留在洞里就行。扫描完了,部门就可以裁员到只留下几个看仓库的。马部长没出手,只是因为懂王还没点头。这部门可以没,但是这些工作还没找好接收部门,不想开发署,那是国务卿抢着要过去的
改革后可以做成史前遗迹博物馆[笑着哭]
还有360岁的
最后的斗争
记住办法多于困难
效率部碰到乌龟壳白搭了[呲牙笑][点赞]
👍
150岁已达化神境界,再活个两三百年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