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说真话?董明珠于东来创业之论的背后,中国初创企业正在消失

科技咨云不计算 2024-06-13 20:48:51

年轻人想休闲,你可以打辞职报告回去休闲。

这是前不久格力集团董明珠在出席一档栏目时,面对主持人如何看待年轻人更渴望休闲生活的提问时,给出的回答, 节目播出后果不其然的又在网上引起了一片热议。

不过,我关注的点,却是董明珠在那档节目中回答的另一个问题:很多企业招聘都不招35岁以上的人,35岁是人生中的一道坎吗?

董明珠的回答是:没有人招聘你,你可以自己去创业。

好巧不巧的是,就在上周,另一位知名企业家于东来也在一场访谈中聊到了创业问题,他的回答是:千万不要盲目创业,盲目的创业多少钱都会赔干,本身不负债,干嘛要把自己搞负债。

同样的时间点同样的经济体,两位知名企业家给出的答案为什么会如此的截然不同?创业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究竟是不是一条出路?

想要理清这些问题,我们还要从中国如今的创业环境聊起。

01

从启动成本来看,现在的创业成本要比往年低上不少,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这两年已经是众所周知了,但在无人在意的角落,商业地产也迎来了堪称史诗级的巨雷,一线城市的写字楼无论是空置率还是租金,都录得了十年里最差的数据。

根据地产服务公司的数据:去年年底,我国一线城市的写字楼平均空置率已经超过20%,而到了2024年,这种情况非但没能得到改善,反而更进一步恶化。

今年一季度,北京写字楼的空置率为22%,相当于2018年的三倍;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则达到了25%的历史最高水平,一线如此,二三线城市的数据则要更为惨烈些,从下面这张国内中心城市甲级写字楼空置率数据来看,二三线的空置率普遍达到了30-40%的水平。

在租金方面,深圳写字楼一季度平均租金为 165.9元每平,回落到了10年前的水平,北京则为283元每平,相较于疫情之前下降超过3成。

而在用人成本上,近年来屡创新高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和讳莫如深的就业数据,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用人成本的下行,所以仅从启动成本来看,当下毋庸置疑可以说是经营成本最低的一段时期。

但同时,现在也是创业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新增创业公司的减少,这方面目前还没有直观的数据统计,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别的行业数据来侧写一下。

在评价写字楼的市场行情时,业内有一个通行的指标叫做净吸纳量,它是新租面积+扩租面积-退租面积之和,这个结果反应了一个地区的写字楼相较于去年同期租赁面积的增减,如果是增加,说明用户体量扩大,反之则是减少。

同样的道理,这个数据也能一定程度上反应当地的新增企业数量,毕竟一家公司总是要有一个办公场所,而在超一线城市中,甲级写字楼的净吸纳量在过去两年里出现了骤降。

北京2021年的净吸纳量为101万平方米,去年为12.7万,下降了87%,上海则从136万平米下降至39万,降幅71%;广州则从42.6万下降至9.1万,下降了78%。

这意味着过去一年里创业公司数量的锐减。

02

创业公司的大幅减少,笼统概况的话大体有两个原因:第一门槛提高;第二退出困难。

前者,是指创业的门槛在变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的供应链体系逐渐完善,今天的中国市场早已不是过去二十年里那个遍地捡黄金的时代,蛋糕已经被切得差不多了。

现在的创业者想要在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市场地位,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要比以往多的多,要么是带来新的增量做大蛋糕,要么是颠覆行业的既往规则,重新发牌。

以前那种交个几千块保证金,找几个人在淘宝开个袜子店就能暴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而还未成为红海的领域,目前比较明显的趋势就是芯片、新能源和人工智能几个前沿的领域,他们除了对创业者自身的能力有不菲的要求以外,对初始资本的投入也有较高的要求。

而退出困难的情况,主要出现在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身上,绝大多数的企业前期发展都是要靠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来启动的,这些投资机构当然不是商业大善人,平白无故的给你贴钱,他们也是要讲回报,通常来说,这种回报是以向其他机构出售股权或者企业上市的形式实现,即所谓的退出获利。

然而在过去一年里,A股IPO的数量与募资额度均出现了同比下降:2023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313家,募资额度3565亿,同比2022年减少了26%和39%。

而在一级市场方面,2023年中国投融资总金额为5570亿元,同比2022年下降了25.6%,近乎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消失。

IPO发行数量和投融资规模的显著降低,直接导致了很多风投机构无法从项目中退出,进而导致其新增投资的大幅减少,在找不到天使轮的情况下,初创公司的大幅减少也就不难预见了。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创业究竟是不是一条出路这道问题的答案,主要取决于你自己。

市场并非毫无机会,如果你的能力能够支撑你切入到蓝海赛道,那现在启动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时间点,但如果你锚定的是红海亦或者是在服务业内卷,那么你大概率很难拿到融资,需要靠自有资金启动,同时又要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

这种环境下,于东来给出的回答倒是非常贴切:千万不要盲目创业,充分实习了解之后可以创业,从小做起,千万不要从大。

03

于东来和董明珠对创业的迥异观点,来自于两位企业家截然不同的成长路径,胖东来曾经因为一场大火而倒塌,在遭遇变故后,是来自顾客、供应商和员工的力量帮助他走出困境,重建胖东来,这也是为什么于东来认为企业应该回报社会的原因。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胖东来2014年因扩张而陷入质管困境后,选择收缩门店数量的决策,就可以理解了,截止2024年2月,这家国内声名远扬的商超,只有13家门店。

而格力的董明珠,站在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腾飞的最前沿-制造业,那是一个一片蓝海的领域,无论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还是学历不高的打工人,只要肯付出努力,都能收获不错的成果。

她相信奋斗和拼搏是冲破桎梏的唯一路径,相信人的力量,在这种因素的主导下,格力成长为了一家资产规模超1100亿,员工数量72000人的巨型集团。

董明珠过往有许多言论曾引发过争议,比如年轻人找工作不要只看钱、员工收入不多才有压力、员工不想加班就离职等等,这些言论的背后,其实就是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经济的主流叙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为什么这点我要单独拎出来讲,因为这就是当下许多企业家,乃至于创业者的思维,它们认为爱拼才会赢,并以此来主导和管理公司。

但实际上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市场逐渐由蓝海转变为红海以后,企业内卷获得的收益相较于以往更少了,这在打工人身上是同样适用的,当“奋斗”的边际效益下降到一定的阶段时,不努力,反而是一种经济理性的选择。

这种代际行为的变迁,是物质丰裕之后人们消费行为拓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经济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从宏观来看,这种趋势会催生出工业领域以外的其他经济服务市场的繁荣,如运输、餐饮、文化体育等等。

对创业者而言,理解和认知到这股趋势是无比重要的。

市场经济,是价格、供求和竞争三要素的体现,对企业家而言,认知到这股趋势,有助于你开拓更广泛的市场发现更多的商机;而利用好这股趋势,则能够以更高的管理效率来管理员工,从而获得远超于同行的竞争优势,胖东来其实就是这一点的最好体现。

因为员工这一群体在市场上往往还有着另外一个名字:消费者。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视频的全部内容,我是爱讲商业故事的咨云君,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

科技咨云不计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