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子骑遍12国治愈双相障碍,续写骑行传奇

楚天遥聊天涯路 2025-01-04 17:23:33

一个女人,一条狗,一辆车。不会英语,却骑行了东南亚、欧洲、大洋洲。这事儿听着就够传奇吧?不过这还不是重点,真正让人拍案叫绝的是,这位名叫李冬菊的女士,她不仅用自行车丈量了12个国家的土地,还在这个过程中摆脱了重度抑郁症和狂躁症,用脚踏出的每一步,把自己从深渊里拉回来了。

故事得从头说起。李冬菊原本是郑州的一名普通市民,离婚后生活一地鸡毛,不仅经济困难,更严重的是,她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和狂躁双相情感障碍。当时医生直接告诉她,你这种情况,可能需要终身服药。听到这样的判决,有几个人扛得住啊?可她硬是咬着牙活下来了,而且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最开始接触自行车,是为了上下班方便省钱。但谁能想到,这两轮的小玩意儿竟成了改变她人生的大契机。有一次,她偶然认识了一群热爱骑行的朋友,看他们装备齐全、精神焕发地聊着去西藏的壮举,心想:我也可以试试嘛!可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却总爱拆台口袋里的存款根本不足以支撑进藏的费用。所以呢,她转念决定先搞点入门级别的,比如东南亚那些消费水平较低的国家。于是,一个中年女子带上有限的积蓄、一颗豁出去的心,还有那辆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单车,就这样上路了。

说实话,那次尝试并不算成功,因为缺乏经验,再加上一些团队分歧,中途不得不中止。不过,你知道吗?失败其实有时候也是种动力。既然摔倒过,那爬起来再干就是啦!这是她后来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从此以后,无论去哪儿,无论多难,都挡不住她要继续踩单车看世界的心。

讲真,要靠微薄退休金完成这么大规模旅行,可不是件轻松事儿。怎么办呢?穷则思变呗!到了高消费地区,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地方,她会学当地居民买打折食品;找不到便宜旅馆,就索性搭帐篷凑合过夜。而且语言问题对别人来说可能是阻碍,但对她而言,就是个小插曲罢了。不懂英文没关系,用翻译软件+肢体动作组合拳,也照样能跟老外交流愉快。有意思吧?

更令人动容的是一路上的陌生人情谊。在泰国,有警察教她怎么快速搭帐篷;在澳大利亚,当地游客热心帮忙修理坏掉的小破自行车;还有马来西亚街头卖水果的大叔,让出自家凉棚给暴晒中的中国女人歇脚!这些经历让李冬菊觉得,即使漂泊异乡,人间还是处处有温暖。当然,为表达谢意,每次遇见好人帮助后,她都会送出亲手编织的小中国结作为礼物,说句俚语:一点小东西,可都是满满诚意哟!

有人问,为什么非得选择这么苦逼方式疗愈自己?答案简单又扎实:因为有效啊!长期独立旅行迫使李冬菊直面自己的内心伤痛,同时也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一开始怕黑怕孤单,到后来敢独自在森林露营,从曾经依赖药物调节情绪,到逐渐通过日记记录和与自然对话平复焦虑。这段长达十年的旅程,不光治好了病,也让家庭关系缓解不少,以前因为离婚闹僵的问题,现在母女俩反而聊得比以前更多、更好了。

当然啦,世上没有完美无瑕的人或事,总会有人站出来质疑:你是不是利用悲惨经历炒作赚流量呀?对此,她没吭声,只默默坚持写游记,把每一天看到的新鲜、有趣甚至辛酸都记录下来。一方面,这是整理自己思绪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把这种不设限的生活态度传递给更多同样挣扎于困境中的人们。如果连我这样的阿姨都能做到,那么换做年轻力壮、小脑灵活的人,又有什么理由放弃追求自由呢?

现在53岁的李冬菊身体健康如初,还定下新的挑战目标2025年,从新疆乌鲁木齐启程,经中亚、中东继续环游计划,希望最终达到100个国家以上。如果顺利完成,那岂不是妥妥进入传奇人物档案馆?!虽然我们不知道未来如何,但至少眼前这一切已经足够鼓舞人心。而且话说回来,比起结果,更重要的不就是过程吗?

这故事让我想起一句俗套但特别适配的话人生就像骑自行车,你必须不断向前,否则只能摔倒。而对于李冬菊来说,每一次蹬踏,其实都是一种抵抗命运安排、不甘沉沦现状的小型胜利。你问值不值得?拜托,这还能有啥疑问么!

参考信息来源:- 微信公众号:《环球时报》人物专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