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绿豆这些豆类可以说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食物,做些红豆糕、红豆饼都非常香甜可口。
可你敢信吗?在2025年3月27日,一个19岁的小伙就差点因为吃了“红豆”丧命了,吃了20多颗“红豆”之后,他出现头晕耳鸣恶心呕吐,送去抢救才勉强保住性命。
这就让人有些奇怪了,长这么大似乎从来没有听过,吃红豆还能吃出事情的,然而当你仔细观察这个小伙吃的“红豆”就会发现,它似乎有点不对劲。
那这个“红豆”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何只是区区几十粒就能致命呢?

小曾(化名)非常喜欢收集各种奇特的种子那天,他在街边摊子上看到一堆颜色鲜艳的豆子,红得如同涂了漆,黑点点缀其上,宛如一件精致的小工艺品。
摊主告诉他,这种豆子名叫“相思子”,名字听起来颇具诗意,小曾并未多想,只觉得它或许和常见的红豆类似估计还可以食用。
于是他买了一些带回家,既打算收藏,也隐约动了尝一尝的念头,他随手拿起这些种子,一颗接一颗放入口中,咀嚼吞咽,直到吃了20多颗才停下来。

大约半个小时后,小曾先是感到一阵头晕,仿佛整个房间都在旋转,随后耳鸣不断,还开始疯狂的呕吐,甚至连呼救的力气都没了,还好家人及时发现,将他立刻送去了医院。
在医院急诊室里,医生详细询问了小曾当天的饮食情况,当他提到自己吃了“红豆”,并拿出手机里拍摄的种子照片时,医生的表情瞬间凝重。
经过一番检查和判断,医生确诊:小曾并非吃了普通的红豆,而是误食了剧毒的相思子,这与日常食用的红豆有着天壤之别。

相思子学名鸡母珠,属于豆科相思子属,是一种多年生的藤本植物。
它的种子外形极具辨识度:卵圆形,表面光滑如漆,鲜红的底色上点缀着醒目的黑色斑点,远远看去,仿佛一只只微型的瓢虫。
这种独特的红黑搭配,让它在自然界中格外显眼,也常被用来制作手链、项链等饰品,然而美丽的外表下,它却蕴含着一种致命的毒素——相思豆毒蛋白。

研究表明,这种毒蛋白的致死剂量极低,成年人只需摄入0.1毫克便足以致命,而一颗相思子种子中含有的毒素远超这个数。
更可怕的是这种毒素具有极强的热稳定性,即使经过高温烹煮也无法被破坏。
换句话说,即便小曾将这些种子煮熟再吃,毒性依然存在,而且毒素不仅通过吞咽进入体内,即使种子被咬碎,释放出的毒素也能通过口腔黏膜迅速吸收,引发严重后果。

与相思子相比,日常食用的红豆(通常指赤小豆或饭豆)属于豆科豇豆属或赤小豆属,是一种安全且营养丰富的粮食作物。
它的种子颜色偏暗红或紫红,表面略显粗糙,没有黑点,整体均匀朴实,虽然红豆与相思子在形状和颜色上有些许相似,但只要仔细观察,二者的差异显而易见
急诊科医生在抢救中,通过洗胃清除胃内残留的毒物,同时进行补液治疗,以减缓毒素对身体的进一步破坏。

考虑到毒素已进入血液循环,常规治疗难以完全清除,医院紧急安排了血液灌流治疗,将小曾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全面监护。
经过一系列措施,包括洗胃、导泻、补液扩容、抑酸护胃等,他的生命体征才逐渐稳定。
尽管抢救及时,小曾的状况仍不容乐观,相思子毒素的发作速度极快,通常在数小时内即可显现,轻者可能仅表现为胃部不适,重者则可能迅速丧命。

红豆
小曾吞下的20多颗种子,远超致死剂量,若非送医及时,后果不堪设想,经过数日的治疗,他的身体逐渐恢复,最终脱离生命危险并顺利出院。
然而医生提醒,他的肝脏功能仍需长期监测,需要定时来医院复查。
谁也没能想到这个路边随处可见的漂亮“红豆子”居然有如此毒性,虽然在民间文化中,红色的豆子常被赋予“相思豆”的浪漫称号,寄托着离愁别绪。

然而植物学上的“相思子”却与之截然不同,它的种子因外形酷似红豆,常被误认为是无害之物,甚至被制成装饰品广泛流传。
这种美丽的代价却是高昂的——每年,因误食相思子而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小曾的遭遇并非孤例。
随着户外活动的兴起,因误食有毒植物导致的事故逐渐增多,相思子只是众多“危险植物”中的一种,对于颜色鲜艳、形态奇特的野生种子或果实,最安全的做法是“不碰、不尝、不带走”。

参考资料:误食20余颗相思子,19岁小伙险丧命!医生提醒→ 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