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钱学森有多重视?周总理为他两次破例,逝后三军仪仗队抬棺

花开彼岸人易追心中所想 2024-12-14 16:29:16

钱学森

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爆炸性消息很快传遍全世界,远在万里之遥的美国有一个中国人激动万分,他对妻子表示要尽快回国效力。

这个人就是如今家喻户晓的“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钱学森。新中国成立时,钱学森正值职业生涯巅峰时期,38岁的他已经是麻省理工学院正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成员之一、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世界级科学家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

如此之多的头衔,让钱学森在美国科学界地位很高,他还被军方授予空军上校军衔,可以自由出入五角大楼。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钱学森的前途都不可限量,而且他和妻子蒋英刚结婚两年,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换作任何一个人要放弃这些待遇都是无比艰难的,可钱学森有一颗炙热的报国心,他渴望尽快回到祖国效力。长久以来,每当人们看到关于钱学森的事迹,总会想起美国人的一句评价,“我宁愿枪毙他,也不愿让他离开美国,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

那么,钱学森作用如此之大,美国为何放他回国,我国政府又做了哪些努力?钱学森在美国的地位已经很高了,他回国后国家究竟多重视他?看完这篇文章都能找到答案。钱学森本人万万没想到,当他提出要回国时,灾难就降临了。

钱学森在听证会上

1950年5月,美国陆海空三军召开人事安全会议,专门研究钱学森问题。这时美国麦卡锡主义泛滥,钱学森被怀疑是共产党员。会议上形成决定,吊销钱学森军方涉密研究许可证,并禁止钱学森参加任何涉密研究。

这是奇耻大辱,钱学森决定辞职回国,未曾想却遭到了长达5年的软禁生涯。当年6月19日,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办公室接受了联邦调查人员的质询。无论钱学森如何解释,对方就是不愿相信。

钱学森大失所望,当天便发表了一个声明:

“在过去的10余年时间里面,我的确是一位受欢迎的客人。为此我还引以为荣,诚实地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相信我的到访对双方都有利,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无论是战时还是战后,我对这个国家的科学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现在最初受欢迎的地位不复存在,一片疑云笼罩在头上。接下来唯一能做的绅士一点的事情就是离开这里。”

钱学森开始着手回国的各项准备工作,可美国当局却密谋逮捕他。9月6日,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两名官员来到洛杉矶钱学森家中,将他带走,先是关押在洛杉矶监狱中,不久又转移到洛杉矶南部的特米诺岛。

钱学森全家和父亲钱均夫在一起

在被非法关押的15天里,钱学森受尽了折磨。蒋英晚年回忆时说:“大的探照灯24小时对准他,不让他获得休息时间。每隔十分钟就有一个士兵打开笨重的铁门,伸进头来看看他有没有逃跑。大铁门很重,声音很响很刺耳。”

钱学森被逮捕后,蒋英四处求助,后在加州理工学院校长杜布里奇等人的帮助下,缴纳1.5万美元保释金后才得以释放。人身是暂时获得自由了,可钱学森很快发现自己处于24小时监视状态,每月还要向移民局汇报,回国更是遥遥无期。

钱学森在美国遭到软禁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周总理非常重视,指示外交部向美国发出抗议。同时,国内科学家也以各种形式声援钱学森,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同意钱学森回国。很遗憾,当时中美没有建交,加上双方在朝鲜战场处于交战状态,钱学森迟迟无法回国。

时间转眼来到1954年,一个契机出现了。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召开,周总理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参会。会议期间,中美双方代表就两国侨民问题展开谈判。谈判过程比想象中的激烈,最终以中国释放美军11名飞行员俘虏为条件,美国同意释放钱学森等人回国。

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接到美国移民归化局洛杉矶分局局长艾伯特·古尔丘的电话,告知他可以离境。那一刻,钱学森热泪盈眶,他深知祖国为了营救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9月17日,钱学森一家在洛杉矶港口登上了开往香港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

钱学森全家在回国的邮轮上

那天来了很多记者,大家争相向钱学森提问。一名记者问钱学森是否将来还打算回到美国时,原本笑容满面的钱学森立即严肃地说:“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们,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建设自己的祖国,以便让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10月8日,钱学森全家从深圳入境,当晚抵达广州。考虑到钱学森一家阔别多年后回国,陈毅副总理专门指示科学院派人陪同钱学森一行北上,沿途还安排参观了一些高校、科研机构等,让他尽快熟悉国内科研情况。

10月2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抵达北京,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热烈欢迎。11月5日,陈毅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接见了钱学森。从此刻开始,钱学森开始了人生的新征程。鲜为人知的是,钱学森最开始的工作安排跟导弹的研制没有关系。

11月3日,《人民日报》中关于钱学森的报道有这样一句话,“(钱学森)已经接受了中国科学院的邀请,准备主持和领导中国科学院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谁都没想到,东北之行改变了钱学森的职业选择,也改变了中国国防尖端武器的发展。

考虑到当时东北是重工业基地,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对钱学森说:“你刚回来,先去东北地区看看,那里是中国工业最好的地方。”钱学森一直没有去过东北,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钱学森参观科研单位

国务院也很重视这件事,专门就钱学森东北之行向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发出特级电报,要求妥善安排钱学森参观考察事宜。哈尔滨军事工程院原本不在钱学森的参观行程中,这是一所国防院校,因保密需要只有省委委员以上的人员才能进入该校。

1955年11月24日,钱学森在去参观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时,对身边随行人员说:“我有两个好朋友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书,一个叫庄逢甘,一个叫罗时钧。我们很久没见面了,能否跟他们见一面?”

黑龙江省委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向北京方面请示,很快就得到了批准。更让钱学森意外的是,担任哈军工院长的陈赓大将也从北京立即赶回哈尔滨,他要亲自接待钱学森。11月25日,钱学森来到哈军工,陈赓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在欢迎晚宴上,陈赓特意询问钱学森:“钱先生,你看我们能不能造出自己的火箭?”钱学森在美国遭遇了不公正待遇,他深知国家强大的重要性。钱学森说:“这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一样能造出来!难道我们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对美军的先进武器印象深刻,尤其司令员彭德怀多次提议要尽快发展尖端武器。钱学森的回答给了陈赓很大信心,这也引起了军方最高层的重视,加快推动导弹研制。

毛主席和钱学森

1956年2月17日,在周总理的鼓励下,钱学森向中央军委提交近3000字的《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在这份具有重大前瞻性的国防指导文件中,钱学森就我国火箭、导弹以及相关工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钱学森是这样建议的:

“健全的航空工业,除了制造工厂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强大的为设计而服务的研究及试验单位,应该有一个作长远及基本研究的单位。自然,这几个部门应该有一个统一领导的机构,作全面规划及安排的工作。

为什么为设计而服务的研究和长远及研究有分别呢?这个分别在于研究的性质有所不同:为设计而服务的研究有很大的计划性,必要在某一时期内完成某一工作,因此往往重点放在解决一定的问题而不放在完全了解这问题的机理。相反地,长远及基本研究的重点放在完全了解一个问题的机理,因而我们不能把时间限制过于严格;也必须要把工作定得灵活些,可以随机应变,探索新方向。”

钱学森这份报告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它指明了发展火箭导弹技术的途径,为中央高层上马尖端武器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1956年4月13日,国务院成立了不对外公开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当选委员之一。

5月26日,中央军委批示由航空工业委员会负责组建导弹管理机构(国防部五局)和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聂荣臻宣布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院长。

《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

从这一刻开始,新中国导弹和航空事业走上快速发展道路。钱学森登船离开美国时,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钱学森回到红色的中国,他绝不是去种苹果树的。”

杜布里奇没有说错,钱学森有着更重要的任务需要他承担,可危险伴随他左右。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党潜伏的特务人员在大陆十分活跃,他们策划各种暗杀行动,科学家更是他们的首选目标。

钱学森身负重任,对他的保护尤其重要。1960年春,因中苏关系恶化,台湾当局叫嚣“反攻大陆”,还准备派出大量特务暗杀钱学森。时任公安部长罗瑞卿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高度重视,立即指示要加强钱学森的保卫工作。

钱学森一家当时住在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宿舍大楼,这个小区是有警卫站岗的,但警卫负责整个小区。另外,国防第五研究院有一个连的警卫负责这里的安全,但也不是专门保卫钱学森的。接到周总理的指示后,聂荣臻和罗瑞卿商议,决定立即给钱学森安排专门的警卫。

这可是破例,当时公安部有规定,只有职务是“四副两高”的人员才能配备专门的警卫人员。所谓的“四副两高”是指: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

钱学森

经过多次筛选,刁九勃成为钱学森的警卫秘书。刁九勃是一名老兵,曾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从朝鲜回来后多次负责中央领导同志的警卫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刁九勃来到钱学森身边后,通过对小区周围环境的观察,就向上级建议:钱学森全家最好搬进军队单位配备的宿舍楼。

周总理同意了,很快钱学森全家就搬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宿舍楼。这里的宿舍楼最开始是为苏联援华专家修建的,当苏联专家撤回苏联后,便处于闲置状态。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宿舍楼普通人无法自由出入,门口警卫森严,而且宿舍楼还是专家楼,住宿环境也相对较好,只要守住单元楼出入口就可以了。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政委刘有光少将非常重视钱学森的安全,他多次叮嘱刁九勃:“把钱学森的保卫工作做好了,就是对国防事业最大的贡献。”当时外人需要来钱学森家中一般流程是这样的,先在大门口值班登记、出示证件,值班室再给钱学森家里打电话,身份得到证实后才能进入。

1964年,这是“两弹”研制的关键时期,北京发生了一起特务投毒事件。经过秘密侦查,钱学森等科学家都是投毒对象。周总理认为此事非同小可,这一次他再次破例,给钱学森一个连十大元帅都没有的待遇,配备食品化验员。

钱学森

在这样的背景下,段恩润来到了钱学森身边。事实上,刁九勃已经非常注意钱学森的食品安全,所有食品都在大菜市场购买。段恩润也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当过很长时间的战场护士,还是医院的化验员。

某种程度上来说,段恩润也是钱学森的警卫。段恩润接到这项任务时,领导并没有告诉他是给钱学森化验食品,还要求他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该问的一律不要问。

正式工作前,段恩润还专门接受了“毒物检疫”的培训,之后被调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保卫部,负责为钱学森筹建一个食品化验室。这个化验室就在钱学森家不远处的一栋办公楼里,由两个房间组成。

化验室里安装了电话,当时电冰箱非常稀有,上级专门从苏联进口了一台。段恩润正式工作后,钱学森一家人所有的食品必须经过先取样化验,检验没有问题后写好化验单交给炊事员烹饪。不仅如此,钱家任何人都不能在外购买食品,包括两个孩子。段恩润晚年回忆时说:

“我检查食品中有没有氰化物、砷化物,有没有生物制剂毒素,有没有生物碱。检查的项目非常多,范围很广,还要检查食品是否干净,包括青菜、猪肉、鸡蛋、白糖、面粉、大米直至酱油、醋、食用油、茶叶等。一句话,钱家所有‘进口’的食物、饮料都要检查,必须写化验单。”

这样的待遇看起来很“奢侈”,实际上完全有必要。因为钱学森对尖端武器的研究实在太重要了,关于钱学森回国所做的贡献,外国人有句话评价非常到位,“正是钱学森的回国效力,让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钱学森

钱学森还是“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评选组委会给予钱学森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对于自己的贡献,钱学森本人却很谦虚,他不止一次地说:“我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满意的话,那就是最高的奖赏。”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消息传来,举国悲怆,无数人为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泪流满面。钱学森逝世前,要求葬礼一切从简,可国家依旧为了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三军仪仗队给钱学森抬棺

在北京八宝山举行的遗体告别式上,钱学森遗体和棺木上都覆盖着党旗,出殡时更是三军仪仗队给他抬棺。这是国家对钱学森的最高认可,他完全有资格享有这样规格的葬礼。

谨以此文致敬钱学森!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