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刚川》体现了当下中国专业电影人和电影重工业化生产力的真实水平。
戏内,朝鲜战争临近尾声,作战部队要在一昼夜间突破金刚川大桥,到达作战指定位置。
戏外,制作团队7月接到项目,8月开机,10月23日上映。接到任务后,导演管虎与编剧团队拟定了三个视角叙事,三个导演主抓拍摄的策略,讲述了这场围绕攻守金刚川大桥背后的故事。故事梗概通过的当天下午,总监制兼导演管虎召开制片大会,天南海北召集各路人马,剧本堪景同步进行。随后《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绣春刀》导演路阳拍马赶到。
开拍。
然后就是实景拍摄,虚拟拍摄,以及分镜、特效、后期、剪辑等等,各岗位各工作联动。
一场战斗,一部电影,三个导演,5000人团队,戏里戏外都在和时间作战!
这场戏里戏外的两场硬仗,都是在优秀的配合下完成的。
一类战争题材电影呈现的是战争的残酷性,在战争史上的位置,这种宏大的人类历史意义。诸如《坦克大决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三大战役》等等。另有一类战争题材电影更注重于人性,展现个体在战争中所呈现出来的人性闪光,来达到对战争的反思和控诉。诸如《苏菲的日记》、《拯救大兵瑞恩》、《普通一兵》等。电影《金刚川》这部电影在基于真实战役的背景之下,选择了作战中的个体进行叙事,来描述这场战斗,也是在工期紧这种现实问题和完成电影载体所必须承担的目标诉求,这两者在时间上冲突的两难下,最为聪明的选择。
凌晨5点突破金刚川大桥到达指定位置,邓超饰演的高福来率队作战,临时接受助工兵部队参与建桥,这是戏里的兄弟部队的协调相帮。战役的背景交代完毕,电影《金刚川》开始落眼到张译饰演的张飞和吴京饰演的关磊,这对惺惺相惜相互关心互拼血性的冤家身上。
满口京片子损人下不来台实则对战友一腔赤诚,这是关磊最鲜活的角色特点。这个角色的背景设计是加分项,管中窥豹地看出电影制作中的“效率第一”。满嘴的京片子,一下子让这个油滑而赤诚的关磊形象立在了观众眼前,减少了更多角色塑造的工作。
与之对比的木讷的张飞,不单在言语肢体上形成巨大反差,大众熟识的“莽撞人”张飞,现在成了战场上笨嘴笨腮的憨娃子。以及,最终迸发出的血性,才更为动容和震撼。
这一对反差明显所带来的喜感,成为呈现战争残酷中的极为亮眼的喜剧元素。这样的设计,除了展现出在角色塑造层面的聪明之外,也考虑到了当下电影市场所必须的娱乐化元素。
电影《金刚川》分为四个篇章,分别是《士兵》、《对手》、《高射炮班》、《桥》。前面三个篇章字如其意,分别从三个角度呈现了同一个故事背景平台同一段作战时间,就是围绕着“金刚川大桥”的攻防战。
这种影片结构的设计,也是出于对于影片先天创作条件和拟定的叙事框架这两方面的聪明应对方案。
时间紧,制作周期短,这是客观因素。影像素材在主叙事框架下完成后,接下来的剪辑和后期工作极具压力。四个篇章的叙事方式,将四个角度凸显更具象化出来,则可以减轻保证主干叙事加给剪辑调整细化加工素材的压力。此外,在影像视觉呈现上,反复出现的时间点等因素,以及篇章结尾处的慢镜头甚或定帧画面,都是在进一步的以强化分篇章任务起止点为目的,让观影过程也不至于困难。
三个篇章三个角度,最终的收尾当然还是落实到《桥》上,血肉铸就钢铁长城,是一个个笨嘴笨腮的憨娃子们这样最可爱的人赴死铸就,所带来震撼和感动,非言语所能。
两个极具标志性的设计,炮火过后诞生了两具血肉之躯屹立不倒的血肉雕像,一个是张译饰演的憨娃子张飞,一个是肩扛圆木挺立桥上的工兵,生命已逝,精神不朽。最后的特效大理石群像雕像的全景,就是由这些千万英魂所筑成。
战争是残酷的,对于敌我双方来说,被卷进战争的每一个个体,都是一种苦难。在第二篇章《对手》中除了呈现惨烈的战争外,同样呈现出对于战争的反思。这也是《金刚川》这部电影与时具进所具有的国际视野。
这种戏里戏外的硬仗(制作周期短);就需要好兄弟配合(戏内有作战部队转而支持工兵部队架桥,关磊张飞惺惺相惜,戏外管虎郭帆路阳三导穿插);最后呈现的四章节模式反倒成了因势而宜的最佳架构方式:直接明确出各章节功能;角色个体的人性和笑点、血肉长城的震撼和感动,以及第三章《对手》所体现的反战,都兼顾到了市场和当下国际视野。总之,是一次专业电影人功力水准和中国电影重工业化生产力的又一次检阅。
说句题外话,工期短,任务重,这是很多电影人所面临的现状。电影《摄影机不要停》(又名《一镜到底》)呈现的就是电影人的心酸。电影《金刚川》带给观众的是战争的惨烈和人性的感动,在电影制作的幕后,是专业电影人的血汗交织和狼狈不堪。
就影片而言绝对大片不输好莱坞!很多网上黑评要么根本没看过别有用心黑评,要么人云亦云根本看不懂! 所谓豆瓣低评肯定有反华势力和汉奸身影! 我的很对正面评论都被删除了!看来网络上汉奸不少国家赶紧查查为啥正义的声音被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