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责骂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也许会停止爱自己

映阳谈职场 2024-06-13 05:56:05

标题这句话摘自景洋老师和小菲老师合著的《好品格带来好成绩》一书,刚看到这句话时,我也被震住了,因为也经常忍不住责骂孩子,但从孩子的视角来看,给他们造成的伤害有些时候是难以弥补的。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什么是“好”?又有多少个父母能够定义清楚,或者认真地考虑过。《好品格带来好成绩》这本书引用了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的一句话: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调查统计后,很多父母的对“好”孩子定义的高频词是:

身体健康、勇于承担、坚强勇敢、尊敬长辈、懂得感恩、勤奋好学。

这是目的,即使平时我们不去刻意想这些词,但潜意识也一定是想让孩子朝着这些方向发展,可是采取的手段可能适得其反。

于是,在当下社会,很多孩子的一些常见问题几乎成了共性问题,总结下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担当,具体表现为丢三落四、撒谎、过分懂事、不做家务、总得被催着做事、粗心大意、屡教不改;

二、自控力差,具体表现为不知道自省、过于依赖、贪玩、上课走神、写作业磨蹭、沉迷电子产品、喜欢拿别人东西;

三、缺乏自信,具体表现为在公共场合胆小怯懦,抵触各种活动,参加兴趣班总是半途而废;

四、情商不够,具体表现为口无遮拦、抗挫能力差、顶撞老师、爱抱怨、遭受霸凌等。

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上述问题是很正常的,也几乎没有孩子能够完全避免。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如何正确处理显得非常重要,处理得当,是成长,处理失当,轻则让问题积压,重则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说过一句话: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

很多成年人的问题都可以从童年的经历中找到根源,所以父母一定不要忽视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要用心去帮助他们成长。

而专家们在寻找上述问题原因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是父母,也就是说孩子的问题多和父母自身的问题有关。

比如,现在很多孩子沉溺于手机或游戏不能自拔,这一方面是因为游戏设计基于人性的需求,小孩子无力抵抗,但更多是因为父母缺少陪伴。孩子一闹,父母就把手机丢给他们,或者自己天天抱着手机不放。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以下是几条简单但实用的建议。

一、尊重孩子,给予空间

他们虽然是孩子,心智没有成年人健全,但他们有自己的世界,做父母的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孩子,而要能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给他们成长的空间。

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间的争执甚至打架的时候往往忍不住干预,甚至不惜在孩子面前大打出手,其实很多时候都没这个必要,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处理方式。有这么一个案例,有对家长因为孩子打架而打了起来,当他们还扭打在一起的时候,身边的孩子已经开心地又玩在一起了。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二、审视自我,共同成长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要首先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是不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勤于反思,才能找准问题,和孩子共同成长。

有个孩子在学校老爱拿别人的零钱,有次被老师发现了,一检查,看到孩子在一个文具盒里一元一角地存了几十元,深入查找原因才发现,原来是孩子妈妈经常说家里经济条件困难,要多存钱,才导致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

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孩子天生模仿能力强,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自己首先就要做到。比如,要求孩子不看手机,那自己也要远离;要求孩子上学不迟到,自己做事情也要守时。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跟父母学的。

很多父母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觉得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一切都不好,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归根结底,品格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是根本,成绩是次要的,是枝叶,根本牢固了,枝叶自然不会太差,所以说《好品格带来好成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