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故事中其实还有一人,用近乎惨烈的方式贡献了自己的生命

知历史 2019-04-07 15:24:35

战国末年,秦朝势大,中原诸国风声鹤唳,而此时,燕国太子丹历经磨难,从秦国逃出,结束了质子生涯。而秦国统一六国的兵锋已达易水,直接威胁到燕国的安全。太子丹本身喜结游侠,对于老师连横其余各国的提议并不在意,而想要选择侠士刺杀秦王嬴政,从而缓解燕国危机。

于是一手导演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荆轲刺秦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电视剧、小说、乃至游戏都非常喜欢改编的历史故事,大家往往容易被荆轲的为国无所惧而感动,但是其实故事中还有一人,他的命运是一个悲剧,但是他的勇气却不输荆轲。

而历史的真相又是如何?

其实一开始,荆轲对于太子丹想要刺杀秦王的建议并不认可,作为一个与好友高渐离游戏世间的侠客,本来他是片叶不遮身,而太子丹此人有一个优点——极能笼络人心,太子丹在开始接触荆轲之后,就给予了他足够尊重。而最终荆轲也被太子丹的诚意所感动。

但是要刺杀秦王,首先就要创造足够接近秦王的机会。对此,荆轲对太子丹说:“面见秦王需要两样东西,一是燕国地图,二是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颅。”对此,太子丹不忍,说来这也与樊於期的经历有关。

原本作为秦国的一员猛将,樊於期为秦国征战多年,也曾立下很多功绩,然而,秦国攻打赵国,樊於期败于名将李牧之手。此时的秦国不仅沿用了商鞅所规定的各种严苛命令,更是在秦王重用李斯以来进一步提升了法律的严苛程度,樊於期这样的情况,回国后也难逃一死。

最终樊於期选择出逃,他找到太子丹请求收留,最终太子丹不顾秦朝雄威,竟然将其奉为了燕国的大将军,而樊於期在秦国的家人却被全部处死。

由于太子丹不忍心杀害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痛苦流涕:“我早就不应贪生而存世!”于是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荆轲带着地图、樊於期的头颅,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歌声中出发前往秦国。秦王见燕国来降,自然十分高兴,满满展开地图之后,突然一抹寒芒,这就是著名的“图穷匕见”。当然,荆轲最后失败了,但是其勇气却始终为后人所称道。

而樊於期,也用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贡献了自己的生命。刺秦失败之后,秦国大怒,举兵伐燕,当然燕国不敌,燕王为了平息秦国的怒火,最终将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太子丹斩首。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纵横,荆轲是众多耀眼历史人物中的一位,但是从结局来看,他的悲剧也印证了,在国家大势面前,个人的勇武始终是螳臂当车,燕国被灭以后,秦国很快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皇朝。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0 阅读:11
评论列表
  • 2019-04-08 09:36

    成王败寇古今事,多少传奇在其中。

  • 2019-04-08 09:28

    太子丹一脸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