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邓小平到南京,领导汇报军区工作,邓:给我汇报王近山病情

今人说古 2025-04-06 23:28:25

当王近山得知自己真实病情时,起初是不太相信的,惊疑道:“癌症?这不扯淡吗?我怎么可能得癌症?”很快他又想通了,笑着说:“现在奸臣太多,大胡子马克思是要我去帮他分辨忠奸,不晓得他那有仗打没。”

王近山的病情,从上到下很多人都关心着,例如与他离婚近20年的前妻,还有就是邓小平了。

1975年,刚复出两年不到、出任位高权重的“三副一长”的邓小平,突然莅临南京。南京军区的军政首长以为他是来调研整顿的,便准备好十分充沛的工作报告,准备汇报。

没曾想,他们一开口,邓小平就摆手打断了,说:“工作汇报有的是时间听,你们给我汇报王近山的病情来。”

邓小平连工作都顾不上,必须要先听王近山的病情和医疗情况,可见这位老首长对老部下是何等的重视。而王近山,也确实当得起这份重视。

当时邓小平虽说复出,重掌大权,可是在军队方面,尤其是各大军区中的根基不深,因此他急需有人真心协助。

王近山,就是邓小平看中的人选。王近山如何,邓小平在解放战争时期有切身体会:这家伙行,服从上级命令,没什么不敢干的。

千里挺进大别山,刘邓首长就是在王近山的6纵一起行动的。为何?他们对王近山最放心。

强渡汝河,6纵16旅、18旅用手榴弹、刺刀,硬生生从国军中间开出一条血路,让刘邓大军主力全部渡过汝河,继续向南。

但凡6纵的指战员们没杀出血路和顶住国军反扑,毛主席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直接可以宣告失败了。

刘邓大军内部有个“烧铺草”的说法,这是西南一带的丧葬习俗。刘邓大军的前身是八路军129师、红四方面军。而红四方面军在西南一带扎根过。

烧铺草就是指,人死后将其生前睡过的草席烧掉。刘邓大军虎将繁多,各个纵队都能打,但哪个纵队最有“烧铺草”精神,非王近山的6纵莫属。这是刘邓内部公认的。

1946年8月,位于菏泽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临时驻地,作战参谋根据各方侦察得来的情况,在军事地图上标出两支粗大的箭头,直指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地图上的位置。

敌人的意图一目了然,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这一攻势,被形象地称为“钳形”。

刘伯承分析当前形势,点出破局的关键:趁敌人两支箭头尚未合拢之际,攻其不备,斩断其中一支箭头。

邓小平给出两个迎敌方案:一是暂避锋芒,主力迅速撤到黄河以北,进行短时间休整后,再找机会南下歼敌。这个方案利于局部,利于晋冀鲁豫野战军,但不利陈毅部、李先念部,不利全局。

二是咬紧牙关再打一仗(前不久刚打完出击陇海路战役,支援中原突围),我们的包袱会重些,但陈毅部、李先念部会轻松些。

刘邓军政首长皆同意第二套方案,“咬紧牙关再打一仗”。这仗可以说是顾全大局的政治仗。

刘、邓二人在那一唱一和地分析利弊,但下面的猛将们不同以往,全部低着头,不附和、不接话。

刘、邓二人见状,对视一眼没有再说下去,也没有发火。

气氛凝固了一会,邓小平开口,语气诚恳地给大家做起思想工作:“你们打累了,想休整,我理解。我们这个部队啊,现在在外边的名声很大,叫什么刘邓大军。其实我们家底薄得很啊,兵不足5万,枪炮弹药全部稀缺,打完仗的兵员补充也不多。这仗打得,我也心疼啊。”

王近山心里一热,首长明明可以不用解释这么多,直接下道军令就是了,革命这么多年的军人,一定会去坚决执行的,军令如山嘛。

想到这,王近山噌得一声从椅子上站起来,大声说:“我主张打一仗,我跟政委商量了,我们纵队来主打,作好烧铺草的准备!

我们6纵比其他纵队年轻些。拿我们跟敌人拼是值得的,只要主力纵队保存下来,晋冀鲁豫就有希望,我们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拿我们去拼吧!”

他没有停,接着说:“一号、二号,我王近山今天在这里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敌整三师师长,部队摆在大杨湖村),我就不回来见你们。我们6纵要求承担最艰巨的任务,坚决打!

如果打得剩旅,我当旅长;打得剩团,我当团长;打得剩连,我当连长。全纵打光也值得,我要打到底,对得起党,对得起太行山父老乡亲!”

王近山的演讲让邓小平无比激动,用手往空中一劈:“我支持你,你打!”

更关键的是,王近山带领6纵打好了这一仗,俘虏赵锡田,歼敌1万7千余,自身伤亡不过3千5。

什么是好部下?什么是战将?什么叫贯彻上级精神?什么叫知难而上?这样的王近山,作为政委的邓小平怎能不喜爱。

邓小平到晚年还记得这份感动,经常念叨这事。

1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