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儿子参加婚礼,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但在新郎新娘交换誓言时,儿子突然指着新郎大声说:“这个叔叔好黑啊!像挖煤的矿工。”当时,周围一片静默,我连忙捂住儿子的嘴,但新人脸上的笑容已经挂不住了。
一整天,我都在思考:我们家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说话不过脑?
低情商孩子的显著特征低情商的孩子有几个明显的表现。
他们说话口无遮拦,不分场合。
比如,我的儿子经常说一些很直白的话,伤害了别人却浑然不觉是怎么回事。
他们容易情绪失控,玩游戏输了就摔东西,面对批评大哭大闹,管理不了自己的情绪。
再有,这样的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他们容易抢玩具、嘲笑别人,甚至完全忽略家人的辛苦。
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作为家长是可以帮助他们改进的。
第一步是教孩子换位思考,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
当孩子说话伤人时,不要急着训斥。
比如,我会蹲下来问儿子:“如果别人说你胖得像小猪,你会开心吗?”平时,我会陪儿子读一些能够提升情商的绘本,例如《青蛙弗洛格》,并讨论书中角色的感受。
周末,还带他去养老院做义工,让他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这样,慢慢地,他开始理解别人的感受。
有一次,他主动帮骨折的同学捡起掉落的文具,这说明换位思考已经在他脑中生根。
一旦孩子学会共情,他们就不会再那么容易伤害别人了,这是我们一劳永逸的方法。
用情绪瓶管理孩子的脾气我的儿子以前一生气就摔东西,这种行为不仅让人头疼,还有引发更大矛盾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借鉴了心理学中的情绪管理三步法。
给情绪命名。
我准备了各种表情的卡片,让儿子指认他当下的感受,是委屈还是生气。
我们给他一个释放情绪的渠道,比如用情绪瓶。
他可以在生气时把写满坏情绪的纸条塞进去,再一起埋到土里,这样他就能学会用这种方式宣泄情绪。
最终步骤是帮助他解决问题。
当他冷静下来后,我们会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冲突场景,协助他找到解决方法。
这样,他不仅学会控制情绪,还学到了应对冲突的技巧,这对他以后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提供社交机会,学会与他人相处低情商的孩子往往被孤立,所以我们需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
我会主动邀请同学来家里玩,观察儿子的互动行为。
发现他总是抢着当队长时,我会教他轮流,告诉他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听。
另外,我还给他报了社区儿童剧社,通过合作表演他学会了妥协和合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反馈他在班上变成了调解员,经常主动安慰摔倒的同学,这令我感到非常欣慰。
从中可以看出,通过一系列社交练习,孩子的情商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的行为也逐渐变得更为得体。
父母如何以身作则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行对他们影响深远。
我以前喜欢抱怨,动不动就说“累死了”“你怎么这么不省心”,没想到儿子也变得满嘴“烦死了”。
从那时起,我开始刻意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
比如,我会把“别烦我”换成“妈妈需要十分钟的安静时间,好吗?”在与丈夫意见不合时,我们会在孩子面前展示平和商量的方式,而不是争吵。
通过这些改变,让孩子看到高情商的沟通模式,他们自然也会模仿,并且学会尊重他人。
就拿最近的一次事件来说,儿子在幼儿园弄坏了同学的画册,他主动道歉并承诺赔一本新的,这样的进步让我欣慰不已。
说明他学会了尊重别人,明白了责任感。
曾经那个“低情商”的熊孩子,终于开始长出柔软的心。
这让我意识到,用耐心和智慧去引导孩子,即使是一株带刺的小苗,也能开出温暖的花。
总结起来,孩子的情商是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和不断的实践来提高的。
我们需要教会他们换位思考,管理情绪,提供更多社交机会,并以身作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努力将会逐渐显现成效,孩子们会变得更加懂事、温柔且富有同理心。
最终,他们不仅会为自己,也会为周围的人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