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王后拉尼娅·阿卜杜拉在演讲台上显得十分迷人,她身穿一件宝蓝色长裙,显得十分高贵,她用流畅而有力的英语,直接指出问题的关键: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并造成人道主义危机。
这位美丽的王后勇敢地为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权益,无惧国际政治的复杂局面,公开质疑以色列的“自卫”行为。
她的声音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人都赞同她的观点。

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经历,才能造就一个如此勇敢、聪明又迷人的女性?
1970年8月31日,拉尼娅诞生在富饶的石油国度科威特,童年生活平静而快乐,她的父母是巴勒斯坦人,但由于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他们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迁居科威特。
父亲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儿科医生,相对富足的家庭条件和开放的教育方式,让拉尼娅获得了良好的教育,也让她养成了乐观自信的性格。

更重要的是,家庭环境在无形中传递了一种关怀弱势群体的精神,这颗“医者仁心”的种子,在她年幼的心中悄悄生根发芽,影响了她日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科威特的优渥环境滋养着她,幸福的家庭提供坚实后盾,开明的父母让她接受西方教育,求知若渴的她如饥似渴地学习。

没有人想到,这个无忧无虑的女孩,日后会成为国家的统治者。更无法想象,未来等待她的是怎样的考验与变革。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拉尼娅的生活。
由于她拥有巴勒斯坦血统,他们一家被科威特政府视为潜在威胁,怀疑他们支持巴解组织,因此被迫离开科威特,迁往约旦,成为流亡的难民。

家园被摧毁,身份发生了变化,从优越的生活瞬间跌入困境,这样巨大的落差,对当时年仅21岁的拉尼娅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和巨大的考验。
拉尼娅原本生活富足,在科威特过着优越的生活,却因为变故不得不搬到陌生的约旦,而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这让拉尼娅感到茫然。

这段居无定所的经历深深影响了她,让她变得更加坚强,也让她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更加敏感。
然而,正是这次意料之外的迁移,为她打开了通往约旦王室的大门。
拉尼娅在前往约旦寻求庇护前,曾在埃及顶尖的开罗大学修读商业管理,这所大学被誉为“阿拉伯世界的哈佛”,为她提供了坚实的商业知识储备。

在校期间,拉尼娅不仅成绩优异,还热衷于参加各类社团活动,这段经历不光让她学到很多知识,还让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些都为她将来参与公益事业种下了种子,也为她以后处理王室的复杂事务和国际间的各种关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而且,她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英语和法语,这让她在国际场合能够轻松应对,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拉尼娅在约旦的生活迎来了重大转折,1993年1月,她在阿卜杜拉王子的姐姐举办的一次聚会上,与未来的国王阿卜杜拉二世相遇。

王子性格谦和,拥有牛津大学的教育背景,而拉尼娅本身也极富魅力和才华,两人互相吸引,很快陷入热恋。
那时,阿卜杜拉还不是王储,由于他的母亲是英国人,且国王夫妇已经离婚,他甚至一度面临失去王位继承资格的风险,前途充满变数。
但是,这些都没有阻碍他们的感情发展,他们的爱情故事很美好,但也同时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

仅仅过了五个月,在1993年6月10日,拉尼娅和阿卜杜拉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她正式加入了约旦王室。
1999年,约旦的侯赛因老国王突然离世,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去世前不久,他改变了既定的继承规则,撤销了弟弟哈桑的王储身份,选择由自己的大儿子阿卜杜拉二世来继承王位。
这个突发情况,让阿卜杜拉和他的妻子拉尼娅感到非常突然和意外,拉尼娅瞬间从王妃变成了王后,一下子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王后。

同年2月7日,阿卜杜拉二世正式登上国王的宝座,并在2月22日正式授予拉尼娅王后的头衔。
当上王后,拉尼娅没有选择享受荣华富贵,而是把精力放在帮助大家上,做了很多公益事业,她明白自己责任重大,一心想为约旦做点事情,尤其关注妇女和儿童的权益。

她成立了约旦女性基金会(后来改名叫约旦河基金会),专门帮助约旦妇女提升社会地位,给她们提供学习机会和工作机会,帮助她们靠自己的能力赚钱,还努力推动法律,保护妇女不受家庭暴力侵害。
拉尼娅王后经常去约旦最穷的地方,到村子里、难民营里,和老百姓亲切地聊天,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

她甚至还和一家穷人一起吃饭,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真正了解他们的困难。
她还创办了一个帮助受虐待儿童的机构,大力倡导设立全国统一的儿童虐待和忽视举报电话,给那些受到伤害的孩子们提供安全住所和心理辅导。
信源:莹观天下|为巴勒斯坦发声的约旦王后,是巴勒斯坦人的女儿2023-11-08 齐鲁壹点

而她的慈善事业不仅仅是捐钱捐东西,更重要的是深入到社区和家庭中,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这种做法赢得了老百姓的喜爱和尊敬,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

不过,拉尼娅的改革之路遇到了不少阻碍,约旦社会相对传统,她频繁出现在公众场合,提倡女性权益,这影响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也引来了一些批评。
一些比较保守的人公开反对她的改革,觉得她步子迈得太大,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平衡,甚至有人要求国王和她离婚。
2002年有场足球赛,一些比较守旧的人借机公开向国王表达不满,矛头直指拉尼娅王后,他们觉得王后不该总是出现在公众场合,更不应该插手政治。

但拉尼娅王后并没有因此退缩,在国王的支持下,她顶住各方压力,坚持推进改革,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拥护。
拉尼娅在国际上魅力四射,影响力巨大,她频频亮相《时代周刊》、《名利场》等顶尖时尚杂志,被人们赞为“最美王后”和“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
她为了提升阿拉伯女性的地位四处奔走,努力打破对阿拉伯世界的固有偏见,并且积极促进和平与发展。

拉尼娅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丈夫阿卜杜拉国王的鼎力相助,国王既是她的丈夫,也是她在事业上携手前进的伙伴,更是她精神上的强大后盾。
阿卜杜拉国王给予拉尼娅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让她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国王还经常在公众场合表达对妻子的爱意和赞赏,给予她支持和鼓励。
拉尼娅王后和阿卜杜拉国王生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她既是一位优秀的王后,也在努力做一个称职的母亲。

她努力兼顾王室的责任和家庭生活,希望成为孩子们的榜样,让他们看到女性可以平衡事业和家庭。
笔者认为拉尼娅的故事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女性应该怎样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何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发展事业?又如何在尊重传统和拥抱现代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