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中医院 孟令栋 王珊珊
黄煌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全国名中医,一直致力于经方的普及推广工作,为中医的国际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黄煌教授以经方的方证与药证为研究重点,基于“方证相应”理论运用经方治疗疾病。笔者曾有幸跟诊黄煌教授,受益匪浅。临床中践行经方治病理念,现将本人基于黄煌“方证相应”理论治疗肾脏病验案两则的经验分析如下。
验案1 :患者刘某,女,26岁,2024年3月21日初诊。患者一月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解泡沫尿,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曾口服激素和中成药物,病情多次反复。三天前症情再次加重,双下肢浮肿,小便泡沫增加,肢倦乏力,遂来就诊。
就诊时:患者肢倦乏力,双下肢浮肿,解泡沫尿,纳可,口微苦,夜寐安,大便日行一次,舌淡红,苔薄黄稍腻,脉细。查体:眼睑轻度浮肿,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中医诊断:水肿(脾肾亏虚兼夹湿热证),予柴苓汤加减。处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姜半夏10克、潞党参10克、桂枝15克、茯苓20克、炒白术15克、车前子15克、猪苓15克、甘草3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30克、石韦20克、泽泻20克,每日1剂 水煎服。
2024年4月5日二诊:服药后患者肢体浮肿明显减退,小便泡沫较前减少,仍有肢倦乏力。上方去车前子,蒲公英减为15克、金银花减为10克,加仙鹤草30克、生黄芪20克。
2024年4月19日三诊:服药后患者水肿症状消失,继予柴苓汤巩固调整半年,未见复发。
按: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具有进行性倾向的慢性炎症,属中医“水肿”、“尿血”“腰痛”等范畴。临床以蛋白尿、血尿、水肿为基本表现,起病隐匿,病情缠绵难愈,成为终末期肾脏病主要病因。
柴苓汤出自《丹溪心法》,由仲景方小柴胡汤与五苓散复合而成,盛行于明清。小柴胡汤主治邪犯少阳证,五苓散主治阳气阻滞、水湿内停的水气病。柴苓汤临床可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证,其理论根据源于《伤寒论》与《内经》。《伤寒论》言:“或心悸,小便不利,以小柴胡汤主之”。《内经·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伤寒论》指出小柴胡汤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小柴胡汤本来就可治疗水肿,与五苓散相合则疗效更佳。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其有抗炎、利水、增强免疫功能、抗变态反应、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等作用。
验案2:患者戴某,男,76岁,2024年6月15日初诊。患者两月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休息后不能缓解,曾口服呋塞米等药物,疗效不明显,双下肢冷,腰酸乏力,口干渴,夜尿5-7次,大便干。既往有糖尿病史20余年,有前列腺增生病史。遂来我院就诊,就诊时:患者体瘦,面暗红,小腹软无力,双下肢凹陷性浮肿,脚背肿明显。舌胖大有齿痕,苔少,脉细弱。予肾气丸加减,处方:生地黄20克、山萸肉30克、淡附片10克、桂枝12克、怀山药15克、牡丹皮15克 、云茯苓15克、泽泻15克、怀牛膝10克、车前子20克、菟丝子15克、猪苓10克、肉苁蓉20克、炒谷芽30克、生白术30克、干姜 5克。每日1剂水煎服。
2024年6月23日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后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夜尿3次,大便日行1-2次,质软易解。腰酸乏力缓解,仍有肢冷。效不更方,原方减去猪苓、生白术,加锁阳、韭菜子,每日一剂。2024年6月28日患者电话告知下肢水肿消失,腰酸肢冷明显缓解。
按:患者年老体弱久病,命门火衰,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水停于内,故见下肢水肿、少腹拘急;肾阳不足,不能温化肌肤,故见肢冷、腰酸;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夜尿频。治以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金匮肾气丸来源于《金匮要略》,因本方由八味药组成,故又名八味肾气丸、八味地黄丸。本方重在调整肾肝脾三脏功能,有开有阖,寓泻于补,使补而不腻,泻邪而不伤正,意在阴中求阳,阴生阳长, 诸阴药得附桂之温化则滋而不滞,附桂得阴药之润则温而不燥。黄煌教授指出小便反多、少腹不仁和虚劳是其方证关键词。肾气丸人面黑或面红;舌象舌嫩胖大满口,或嫩红,或黯淡,或无苔;脉象弦硬而空大,轻按即得,而尺脉细弱。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