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炎林参加红军后,在战场上把对阵的国民党军老乡喊了过来

有史杂谈 2025-02-24 17:31:29

红三十六团源自原江西红军第二十军二七八团,该团原团长在攻吉安城时叛变投敌,携部分战士离去。

六个整连由党代表带回宁都,编队后每连仅余十余老套筒、单响梆,多数战士持梭标,因此被戏称为“梭标团”。

战士情绪低落,干部信心欠缺,加之全团缺乏大战经验,整体战斗力受到影响。

1930年12月30日,龙冈战斗获胜告终,国民党第十八师被歼,师长张辉瓒,兼“江西剿匪总指挥”,中将衔,被俘,其余敌军陷入混乱。

红三十六团突袭敌后,缴获大量弹药物资。战士们装备上汉阳造步枪。团部组建机枪连,辖六挺机枪,各连增设轻机枪班。

战士们卸下梭标杆,捆入背包,称此乃家乡斗地主分田时的利器,携之加入红军,今又凭此缴获敌枪,欲留作纪念。

打扫战利品时,部队发生趣事。战士们误将电台充电机当保险柜,以为内藏银洋,遂轮流挥锤猛砸,直至将其砸得粉碎。

红军战士缴获多罐肉品,却误以为是油墨,因从未见过。他们自幼食地瓜丝长大,指导员遂令通信员将所有罐头送至团部印刷所。

真相揭晓后,战士们自我安慰:缴获应归公。有人缴获大量法币,称其为国民党钞票,不愿使用,遂将其全部烧毁。

殊不知,保留国民党货币,在敌占区仍可购置衣物食物,既能御寒又能果腹。

战前关于俘虏政策的教育效果显著,战士们对待俘虏态度友善,既不殴打也不责骂,展现出极大的热情与亲切。

你们同为工农后代,只是被迫参军,天下贫苦人本应相亲。岂能如糯米打糍粑般,自相残杀,自家打自家呢?

国民党剥削民众,士兵怎愿做军阀炮灰?红军乃穷人军队,官兵平等。放下武器,你们便是阶级兄弟,欢迎加入红军。

俘虏们深受感动,迅速提升阶级意识,纷纷要求加入红军,表示要随朱毛红军共歼敌害,不愿离去。

胡炎林被俘后参加红军,刘忠将其调配至团部,担任通信兵职务。

次日,随部急赴东韶,参与反敌首次“围剿”的第二战,目标是歼灭国民党第五十二师谭道源部。

胡炎林战场上对敌军喊话,几位熟识他的国民党士兵老乡,有的立刻弃枪,投奔至红军阵地。

一名士兵举枪瞄准敌连长,一声“砰”后,敌连长倒地,他随即迅速逃离战场,选择投诚。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