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反元,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到那个”明教教主“韩山童,徐寿辉。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明教高举反元旗帜的前二年,已经有人在东南沿海公然聚众数千人,对抗大元朝廷。此人就是当时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海盗头子方国珍。
方国珍,名珍,字国珍,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家里世代都是以贩盐为生。因为勤劳和买卖公平,因此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大家应该知道,在古代,盐的买卖是一种暴利的生意。因为你可以什么都不买,但唯独盐这种东西,如果不吃的话会死人。因此,自古至今对于盐这样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国营。个人要经营的话,就必须要政府颁发盐引,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经营许可证,这就要和官家的关系处得好。除了和官家的关系处得好之外,还要经营社会上强盗流氓的关系,否则来个来路抢劫或者一锅端,那几乎就是毁灭性的灾难。也因为这样,方国珍自然就和一些绿林上的朋友来往比较密切,这其中就有一个海盗,江湖上人送外号“蔡乱头”。
我们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此人连一个名字都没有,因为长期被海风吹拂,不修边幅,头发始终很乱,渐渐地人们就忘记了他的本名,而已蔡乱头来称呼。至正八年十月,蔡乱头因为在海上劫持一艘运送朝廷物资的船,而被朝廷通缉。方国珍生意上的一个死对头陈氏就趁机向官府高密,说方国珍和蔡乱头是死党。为啥朝廷一直没有捕获这个蔡乱头,就是因为这个方国珍屡次通风报信。官府听后,正愁没有办法交代,就将方国珍逮捕。
方家没有办法,只好变卖家产,花钱贿赂官员,称方国珍只是小时候认识这个蔡乱头,已经很久都没有联系了,因此也不知道他已经成为海盗。最后,虽然放了方国珍,但是也因为这个飞来横祸,使得方国珍的家产几乎耗尽。回到家后的方国珍气氛异常,心想自己本分做人,老实做生意。然而却落得一个人在家中做,祸从天上来的下场。托人打听之后,才知道是自己的老对头陈氏暗害自己。方国珍这辈子哪里受过这样的窝囊气,加上自己莫名其妙深陷囹圄,还被搞个倾家荡产,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叫上一些江湖上认识的朋友,就连夜跑到陈家,将其全家宰杀,以泄心头只恨。
杀了陈氏一家,官府知道后大为惊诧,于是发兵追捕。方国珍大恐,屡次贿赂官吏。然而事情因为太大,地方政府只好上报给了朝廷,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做顺民也是死,做悍匪也是死,横竖都是一死,搏一把。于是方国珍一不做二不休,带着自己的兄弟方国璋、方国瑛、方国珉连夜下海,占据一个海岛,聚众至数千人,干起了劫夺朝廷的海上运粮和物资的买卖。
元廷在得知自己的船队被海盗劫持,很是恼火,就任命江浙行省发兵前往讨方国珍。面对朝廷的征缴,这个方国珍立刻写信给省参知政事朵而只班(色目人),说自己做了海盗也是被逼无奈,只要朝廷不再追究自己的人命案,那么愿意带着这几千人请降。看到方国珍请降,朵而只班认为这是他心虚,害怕,毕竟只是一个盐贩子,哪里懂得什么军事?因此更加坚定了要消灭这只海盗的决心。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没有打过仗的盐贩子,居然在和他这样的老司机飙车技。方国珍其实是故意向他示弱,以麻痹其心。
果然,这个朵儿只班轻敌冒进被引入福州五虎门。此处海域狭窄,元军的军舰开进后,很难一下驶出去。方国珍看到机会,立马命令手下火攻。果然不习水战的蒙古兵士一触即溃,就连朵儿尔只班也被俘虏。要说,这个方国珍的确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他很清楚自己的这次胜利,只不过是一次偶然的胜利,朝廷如果玩真的,以自己的实力,一定难以招架。于是,他立马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招安。
面对方国珍的投降,元朝廷气疯了,这小子绝对是挑衅。官兵也杀了,东西也抢了,朝廷官员也被你俘虏了,大逆不道的事情都干了,现在却要说自罚三杯,都是误会,请求朝廷原谅,这不是逗傻子嘛?不过,此时国内很多地方已经是暗流汹涌,朝廷以及无力在顾及东南,但是既然方国珍”愿意“归顺,朝廷也是乐意顺水人情。等到朝廷缓过来,再收拾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也不迟。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朝廷前脚答应方国珍招安的请求之后,这个家伙后脚就跑到温州抢了一把。
这个行为瞬间让朝廷懵逼了,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刚签了字,翻脸就撕毁协约,打脸不要打得太响。是可忍孰不能忍,很快元廷就派遣左丞孛罗帖木儿率一只舰队自北向南,元帅泰不华带领一只舰队自南向北企图包围住方国珍。在黄岩这个地方,方国珍又故伎重演,将二者的舰队引入一个狭小的水湾,在忽然万箭齐发,打败二人,左丞孛罗帖木儿还被俘虏。就当孛罗帖木儿准备殉国的时候,只看到方国珍笑嘻嘻地跑过来,解开绑在他身上的绳子,笑着说”得罪大人了,罪过罪过,小人出海,只是被逼无奈,还希望大人回去后,多为在下说几句好话,小的原因归降朝廷“。听到方国珍这样的说辞,勃罗帖木儿也是愣在了当场。心想,这个家伙恐怕有病吧?
1352年,元朝本来要对付方国珍的军队,被调去镇压在徐州起义的芝麻李。因为在元顺帝看来,这个卖芝麻出生的芝麻李,对于朝廷的威胁要远远大于那个经常投降的方国珍。
然而,很快元顺帝就因为自己的这个决定,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当时元朝的大都北京,已经是世界上最大和繁华的城市,世界各国的人都有生活在大都的。既然人口多,耗费的粮食自然也就多。北方的粮食无法满足大都的需求,靠河运又不行,因此只能依靠海运将南方的粮食运到天津,再陆路运往北京。这一年三月,又是运粮的日子,江浙行省参政樊执敬督海运粮食到大都。得知这个消息后,方国珍高兴地连夜就发几千艘船去劫粮道,在抢到了几千袋粮食后,还将剩余搬运不了的粮食一把火烧掉,光烧粮食的大火就烧了三天三夜。
事发之后,朝廷火速命令江浙行省的泰不华发兵黄岩。面对方国珍这个老对手,泰不华一面积极地组织军队,一方面派遣使者招安方国珍。老江湖方国珍看到前来招安的朝廷使者态度如此的谦卑恭敬,言语又是极其客气。多年行走江湖的方国珍知道,堂堂国家的使臣,能如此对自己这个海盗谦卑,这其中必定有诈。将计就计,方国珍让自己的心腹陈众达跟随使者回去,商谈招安细节,一方面自己又派出两百艘小船连夜潜入海门港,沿长江东进江,只要朝廷轻举妄动,就马上偷袭马鞍山和南京。
果然,泰不华借着要方国珍接受国家赐予的爵位之际,顺手就斩杀了方国珍的使者陈仲达,方国珍眼看大事不妙立即跳到另外一艘小船。泰不华好不容易设下计谋,除掉这个浙东沿海上的心腹之患,怎能让他逃之夭夭。你还别说,眼看这个朝廷的心腹之患就要再次逃窜。这位色目人出生的状元,立即跃入贼船,当场开弓射箭射死五个划桨的人。但是,泰不华还是低估了这位贩盐出身的海盗,原来方国珍早就在这艘船上埋伏了几十个手持槊的壮汉。泰不华虽然勇猛,但是架不住人多。在手刃了好几个敌人之后,终于力竭被杀。
泰不华战死后,朝廷震惊不已,前后派了两次大军前去围剿,然而只要大军一到,方国珍就入海,原来沿海的渔民和农民,都争相给方国珍通风报信。没办法,这个方国珍抢的都是朝廷的运输船,吃不掉用不掉的就分发给周围的百姓。几次围剿失败后,元朝廷也觉得力不从心,只好又有招安。不过这次招安,是真心的,的确是打不过嘛,能怎样?只有原谅他了。元朝廷,授予方国珍海道遭运万户,他的弟弟方国彰为衙州路总管。方国珍看到这次朝廷招安,既不让他离开自己的实力范围,也可以保留自己的部队,于是也就勉强笑纳了。
公元1355年,方国珍看到天下大乱,也积极响应明王韩山童的号召,天下明教公举反元大旗。在五月,方国珍就率领一千多艘战船进攻浙江东部的重镇庆元,攻下台州。随后,起义军又攻下了定海,慈溪,上虞,在1358年夏方国珍手下大将李德孙攻下温州。就此方国珍以浙东统领之姿统领浙东三路六州十一县。
可以说,方国珍在统治浙东德这段时间,他做得还是很好的。比如修葺在战乱中损坏的城墙和楼宇,花费大量物力人力修筑海堤,以避免海水倒灌农田,毁坏稼穑。在他统治的地域实行均田制,按照家庭的人口数量分配土地,差役平均,而使得民间多年连诉讼的案件都没有。元朝末年,已经有日本浪人在沿海地区抢劫,祸害百姓。方国珍发动军队,抗倭保民,使得倭寇不敢染指。
多年之后,方国珍归顺大明,明太祖朱元璋都称赞他“卿能庇民,朕数嘉叹,横行海中,诸番畏威“。《 国榷》作者谈迁称方国珍起义为元末“ 乱世” 之祸首。此生能成为一方之主,又是一段风云之争的起始者,方国珍这辈子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