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挽歌(八):“舂磨砦”

战史威锋 2025-02-08 09:42:26

“利之中取大也,害之中取小也”,杨复光启用李克用平定黄巢之乱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深知黄巢之乱对唐王朝的危害,也知道李克用将来必定会是大唐的心腹之患,但面临国家危亡之际,启用李克用已经是他能选择的最佳的方案了,用反贼去平定反贼。

当得知大唐给李克用下达启用诏书后,黄巢准备也写一封诏书来拉拢李克用,毕竟大家都是反贼,相互之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共情,唐朝能给的官爵我黄巢也能给,唐朝给不了的情绪价值,我黄巢也能给。不仅如此,黄巢还大方的送上了一大堆金银珠宝和一份大礼,是个什么大礼呢?原来当初黄巢起兵叛乱的时候,李氏父子经常和大唐玩反复横跳的游戏,在一次复归大唐后,唐朝廷让他的弟弟李克让宿卫长安。结果黄巢攻克长安城后,他的弟弟为了躲避贼军,藏在了南山寺中,寺中的僧人又怕窝藏贼军通缉的要犯引来杀身之祸,于是将李克让杀了献于黄巢军。而黄巢送给李克用送去的大礼正是南山寺里的十几个僧人。

收到黄巢传递来的友善信号后,李克用先是杀僧人祭奠弟弟,然后又给诸将分了财物,最后一把火烧了黄巢的诏书(“克用杀僧,哭克让,受其赂以分诸将,焚其诏书。”)。直截了当的告诉黄巢:你黄巢真把我李克用当成傻瓜吗?我兄弟怎么死的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如今你就拿这个考验干部?哪个干部经不起这样的考验?此时的黄巢根本就不明白李克用想要的是什么,只要干掉你,不用你给,你的都是我的。

做完这些后,李克用满心欢喜的率领着他的沙陀军,如同黑云过境般,一路向南狂奔。在杨复光的授意下,各个军镇节度使们纷纷给李克用的大军放行,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李克用的军队便攻克了由黄巢弟弟黄揆驻守的沙苑,然后和大唐忠武、河中等诸镇联军汇合后,开始攻打黄巢军的二号人物尚让驻防的梁田陂。

梁田陂有叛军十五万,要对抗数万大唐诸镇联军,从人数上看黄巢军占据很大的优势。原本以为这里将会爆发一场史诗级的恶战,然而现实却是非常的打脸,因为李克用统兵的特点就是一个字“莽”,当然了,如果只有“莽”那么他也成不了后唐的开国皇帝。也正是因为李克用的“莽”,后世也有很多人将李克用称之为“五代项羽”。李克用的作战思路主打一个正面硬钢,梁田陂之战成了一场考验敌我双方意志力的较量。这场战役从中午一直打到晚上,唐军俘获斩杀叛军数万人,黄巢军大败,尸体绵延三十多里。

就在李克用和尚让交战的时候,黄巢乘机率军攻克了华洲,然后黄巢做了两个部署,其一传令尚让,让他退去华洲驻防,尽可能的拖住唐军主力;其二他派出三万兵马驻守蓝田。如果尚让没能挡住唐军,自己还能通过蓝田向东逃跑,黄巢已经开始准备后路了。尚让在率军赶往华洲的路上,在零口又遭遇到了唐军的先头部队,带队的正是李克用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面对唐军最能打的两位将领,尚让毫无疑问的又败退了,李克用乘势冲过渭桥,兵临长安城下。

此时的李克用并未着急攻城,他准备先从精神上消耗一波黄巢军。具体怎么做呢?每天夜里李克用都会派善于潜伏暗杀的兵士潜入城中,无差别的暗杀黄巢军军将,让恐惧情绪在黄巢军中逐渐蔓延;接着李克用又协同忠武、河中将领一起在渭南地区多次伏杀打探退路的叛军斥候小队,让黄巢军对当前的形势无法做出有效的判断,久而久之黄巢军的心态彻底崩了。就这样在李克用的拖延战术下,义成、忠武等军镇的联军也相继赶到了长安城,看到越来越多的联军抵达长安,很多叛军开始争相逃离长安城,李克用知道进攻的时机来了。

公元883年四月初八,李克用率领的沙陀军率先攻入了长安城,与死守长安的黄巢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黄巢眼看大势已去,便一把火烧了皇宫,带上金银珠宝弃城而逃,率众从预备好的安全出口蓝田逃往了商山。时隔三年,长安城终于又回到了大唐的手中,唐僖宗得知消息后高兴坏了,下令留下杨复光的忠武军镇两万精锐护卫长安,其他军镇的将士们可以各自回家了。

黄巢真的就老老实实的逃走了吗?然而并没有。中和三年五月(公元883年),占领长安两年零四个月的黄巢虽败不乱,率领其麾下十多万兵马利用沿途“撒币”的方式,摆脱了唐军的追击,毕竟钱财乃身外之物,对于流寇来说,最不怕的就是丢家和散财。随后黄巢便遁入商山向东而去,他将继续开启自己的流寇生涯,第一个洗劫目标就是蔡州,此时的蔡州节度使是前文我们提到过的秦宗权。

蔡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黄巢命令麾下大将孟楷督率一万贼寇为先锋进攻蔡州(没错,这个孟楷就是之前扣押朱温求援信的那个家伙)。秦宗权自从加入平叛联军以来,一向以强硬著称,是出了名的善打硬仗。结果在和孟楷率领的新败贼寇交手时,竟然意外的被打的溃不成军,更让人想不到是,战败的秦宗权竟然十分丝滑的率领部众投贼了,他个浓眉大眼的秦宗权居然投降了黄巢。于是黄巢很开心的将秦宗权的蔡州军编入贼军的序列,并以蔡州为据点,将下一个目标锁定到了忠武军所管辖的陈州。

说起这个忠武军,可以算得上是黄巢军的老冤家了,打从王仙芝造反算起,这个忠武军就一直热衷于各种剿匪事业。等王仙芝死后黄巢崛起了,好不容易诏降了忠武节度使周岌,结果半路又跳出来个杨复光,不仅劝降贰臣周岌,还顺带接管了忠武军,将他们分成了忠武八都,交给自己的一众干儿子们统领,而且那帮干儿子们还一个比一个能打。如今看到陈州驻守的是忠武军,黄巢是又气又恨,准备新仇旧恨一起算算。

此时的陈州刺史是赵犨(chou),家族世代都在陈州的忠武军担任牙将,到了赵犨这一代时,这哥们格外能打,十九岁就随父亲赵叔文征讨过反贼刘稹,并收复了天井关;不久之后,赵犨又随军进入溪洞地区,参与了平定溪洞蛮族的叛乱,此战赵犨的表现尤为突,伏杀多人,也因此功被升迁为忠武军马步都虞候;后来赵犨又积极参加了平叛王仙芝、黄巢的各项军事行动,建功颇多。后来忠武节度使周岌投降了黄巢,唐朝廷便任命赵犨代理陈州刺史事务。

常年征战让赵犨对战局的把握异常敏感,初上任的赵犨便对陈州诸将做出了如下预测:“官军如果不能在长安地区剿灭黄巢,那么黄巢必定会向东逃窜,我们陈州便会首当其冲成为黄巢攻击的目标,况且黄巢一向痛恨忠武军,所以我们必须提早做好打算。”

所以早在黄巢兵临陈州城之前,赵犨就开始对陈州城进行要塞化布防,他一方面在陈州城周围深挖堑壕,以此来巩固城防;另一方面又到处搜寻工匠,打造和修缮盔甲武器,并招募士卒,并大量囤积粮草,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此外赵犨还下令陈州城周围六十里内的百姓坚壁清野,将家中有财物粮食的一律强行迁入陈州城中。做好一切准备后,赵犨任命二弟赵昶为防遏都指挥使,三弟赵珝为亲从都知兵马使,其长子赵麓、次子赵霖也都分别统领一部分陈州精兵。待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就等黄巢来踢陈州这块铁板了。

没想到仅仅两年时间就被赵犨一语成谶,黄巢真的带兵来打陈州了。黄巢先是命令孟楷率领一万先锋攻略陈州项城县,赵犨则派遣二弟赵昶前去迎敌,赵昶先是伏兵项城之外,然后示敌以弱,诱使孟楷出击。已被蔡州大捷冲昏头脑的孟楷觉得自己真的很能打,结果轻敌冒进,被赵昶所部伏兵冲的阵型大乱,随之而来的便是陈州士卒一边倒的屠杀,孟楷所部一万余士卒在项城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孟楷本人也被赵昶生擒,赵昶随即奉兄长赵犨之命,将黄巢麾下左仆射孟楷处死,然后率领麾下忠武军收缩防线,退回陈州城固守。在听闻大将孟楷阵亡的消息后,黄巢怒不可遏,立即下令将全部军队自蔡州一并调至陈州城外的溵水一带驻防,誓要铲平陈州城。

中和三年六月(公元883年),黄巢会合秦宗权所部蔡州军出击陈州,他们先是一同破坏了先前为拱卫城防所挖的堑壕,接着又在陈州城的外围连续挖掘了五道壕沟,干完这些,黄巢军开始从四面八方对陈州城发动了高强度的进攻。这时陈州城中上至将领官吏下至平民百姓,人人惶恐不已,守城士气随时都有可能土崩瓦解,大家纷纷开始责怪赵犨杀了孟楷,让黄巢彻底疯狂,甚至有人提出了向黄巢投降的言论。面对这些失败主义的言论,早已历经磨砺的老将军赵犨毫不在意,他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提升守城士卒的士气。

为了鼓舞士气,已经六十高龄的赵犨决定亲率陈州精兵出城与黄巢野战,赵氏全族也是鼎力相助,青壮者皆从之。赵犨先是乘着黄巢军轮换时,与其二弟赵昶打开城门向黄巢军发动突袭,陈州精锐们各个勇不可挡,黄巢军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阵脚大乱,多名将领被俘,死伤千余人,等黄巢军反应过来,准备重整军阵反击时,赵犨早已退回陈州城中,守军们看到自家将军如此神武,自然也是士气大振。

陈州城久攻不下让黄巢愈加的恼怒,他干脆在陈州城北面修建了一个皇帝行宫,号为“八仙营”,准备常驻此地耗死陈州守军。很快,陈州没被耗死,黄巢军开始粮草告急,起初黄巢军还有蔡州、光州、寿州等周边地区供给粮草,但架不住黄巢军人数众多,很快这些地方自己都已经没有粮食了,据蔡州县志记载,黄巢围困陈州城时,整个州府民间均无钱粮储备,百姓都已经饥饿到只能扶墙而立的程度,再加上多年战乱导致举国上下满目疮痍,河南、山东等地早已是十室九空,土地荒芜。黄巢自己又不善经营,常年保持流寇作风,即便也曾颁布过秋毫不犯,休养生息的诏书,但手下部将早已养成匪性,所有友善的政令始终无法执行。

面对这样的局面,起初黄巢允许部下可以到处抢掠,于是河南府、许州、汝州、邓州、孟州、郑州、汴州、曹州、濮州、徐州、兖州等大片地区都受到了黄巢军的蹂躏,可是依然无法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彻底解决食物危机,一个邪恶的想法浮现在了黄巢的脑中,黄巢先是命令工匠制造出数百台巨型石臼,之后命令士卒在河南诸州疯狂的抓捕百姓,之后将这些被抓来的百姓扔到石臼里磨成肉泥,然后再用磨好的肉泥充当军粮,每天都要吃掉数千百姓。黄巢还创造性的给这个生产粮食的地方起了个名字,叫做“舂磨砦(zhai)”。(《旧唐书·卷150》:贼围陈郡三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0 阅读:13

战史威锋

简介:一个普通的军事,历史爱好者,分享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