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北部边境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印军部署的重点位置。目前有消息称,印军在这一方向部署的总人数超过了二十万人以上。当然了,这20多万大军并非全部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区,因为印度的“卧榻之侧”还有巴铁的六十多万大军虎视眈眈。
印巴边境的克什米尔地区也是印度除了中印边境地区之外另一个力量部署的重点位置。当年在印巴分治的时候,当地王族亲印度,但是当地普通民众基本都与巴铁更加亲近,因此此地就在印巴之间产生了归属矛盾。三次印巴战争之后,该地区目前北部在巴铁手里,南部则被印度实控。而由于当地人大部分与巴铁同文同种,因此在印占克什米尔有大量的反印武装组织。印度方面虽然多次派遣大量兵力出动,企图消灭这些人,但是这些武装在巴铁情报部门和当地民众的支持下,依然活跃在印占克什米尔的不少地区。
9月13日,印度出动大量人员,准备进攻印占克什米尔的安南塔那加地区的反印游击队。结果,印度所谓“国家步枪队”第19支队的一名上校,一名少校和当地一名副警司在反印游击队的伏击下当场罹难,游击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据称,此次行动印度方面一共调集了多达3000多人到5000余人,并且有装甲车等重型装备。结果克什米尔游击队实施“打了就跑”的方式,使得印度的重兵非常不适应,行动上也收效甚微。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克什米尔当地也可谓是屡见不鲜了,尤其是自从夏季以来,克什米尔地区冰雪消融,有利于大部队行动的时候,印军往往就会出动,而这样的规律也早就被当地游击队摸清,再加上当地适合大部队移动的道路就那么几条,因此当地武装的行动往往能够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比如在今年四月底,也就是深春时节,印度陆军此前在克什米尔地区运输补给和人员时,损失了一辆大卡车,车上的六名印军有五人当场罹难,另有一人重伤。当时印军也许是为了“面子”,声称此事的原因是因为遭到了“雷击”。结果当地武装出来认领此事之后,印度方面才不得不承认此次损失确实是受到游击队进攻的原因。
客观来说,虽然当地武装确实应该是有巴铁方面的支持,但是,这个地区的武装组织实在太多,巴铁也无法全部一一支援,而且,当地武装不论是人数上,还是装备上都远远无法与印度陆军相比,但是印度陆军却在行动中屡屡吃瘪,这是为什么呢?
真实的原因就在于,当地人大部分都倾向于巴铁,对印度并不认同,这也是为何这里的游击队“越打越多”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实目前来说,印度方面在印巴边境和中印边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人多,即便是巴铁陆军加上我方部署在相关地区的人员之和,也没有印度陆军的人数那么多。那么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克什米尔当地的武装组织进一步做大的话,那么印度陆军就不得不分散力量去应对,届时,如此一来,印度就会面临“三线作战”的窘境,印度的所谓的“人数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