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记得24年前千禧龙年赵本山和宋丹丹在春晚表演的小品《钟点工》,讲的是赵本山小品《钟点工》讲述了一位刚跟着儿子住进城里的大叔,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而变得郁郁寡欢。
他的儿子就请了一位钟点工来陪他唠嗑的故事。

这个小品最终落脚点还是关爱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醒子女多陪伴父母,也鼓励老年人自得其乐,寻找晚年自在舒适的生活。
其实,央视许多公益广告也都围绕着关爱老年人,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来展开。

比如《父亲的谎言》。这个公益广告通篇都是一位父亲与女儿打电话的背景音,只不过只有父亲的声音,他所说的话却与镜头下最真实的画面截然不同。
父亲说他整日里跟老伙计们一起玩,一起排节目,忙得很,一点儿都不闷。

实际上父亲没有什么朋友,除了照顾生病住院的老伴其它时候基本都是形单影只。

父亲总是说“没事儿,挺好,放心。”
被问到孩子母亲的时候,他也跟女儿说他母亲身体很好,经常跟朋友们去跳舞。
可实际上,母亲生病住院了,一直都是父亲在照顾。

父亲让女儿不要担心8他们俩,安心工作,注意休息。
每一句话都情真意切,真挚感人,根本听不出来有任何故意欺骗的意味。

而且,再进一步想想,如果母亲因为疾病离世了,父亲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特别的的兴趣爱好,那就真有可能真正成为“孤家寡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做父母的,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儿女。但这种思念又变成不想让儿女担心的“谎言”。
要想听出父亲的谎言,不如就常回家看看,陪陪父母家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