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社交礼仪当中,一般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就比较受欢迎。官场中也相当讲究这个,正所谓“良禽折木而栖”,在朝廷文官最重要的便是“站队”,跟对了人前途自然光明。
历史上皇权更替日新月异,像“玄武门之变”、“九子夺嫡”等这些非常著名的皇位之争,就足以说明站队的重要性。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就因为这个原因而丧失了生命。
不过也有那么几个是人间清醒的,他们从不选择站队,谁赢了就帮谁,这样的人时常被人看不起,但他们往往会活得很好。这项智慧便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宰相冯道的安身立命法则。
大彻大悟五代十国是唐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时期,动荡不安是在所难免的,很多人早上还是一国之君,晚上就可能变成了阶下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想对一个君主从一而终那简直不可能。
冯道出生的时候正处于唐僖宗时期,他的父亲在朝中为官,后来辞官归隐之后,他便随着父亲回到了老家过起了清贫的生活。还好父辈都是读书人,所以冯道从小就博学多识。
后来他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看中,他便到其手下当了掾属,类似于佐治的官吏,也被称为幕僚。在那个世道中,能找到一份工作实属难得,所以冯道也竭尽全力地表现自己。
当时刘守光想要征讨定州,便询问幕僚们的建议,冯道告诉他此行不妥,没想到刘守光勃然大怒将他关进了监狱。冯道没想到当个幕僚这么危险,于是他在狱中深刻地反思自己。
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宁愿侍奉明君都不要跟昏君为伍,就算以后劝谏也不能再直言不讳,君王就像狼狗,要顺着他们的毛去捋才行。所以当好友将冯道从狱中救出来之后,他便转身投入了李存瑁的门下。
经过一通反思之后,冯道已经对官场的事情大彻大悟,所以在辅佐李存瑁的时候他的官场之道也得到了提升。
梁晋对峙时期,大将军郭崇韬因为军中闲杂人太多,于是上书李存瑁要求精简,结果李存瑁大发雷霆:“我是不是要养多少兵都没自由了?这样的话你们还是另选主帅吧”。
李存瑁立即让冯道起草文书,纸都铺好了笔也粘了墨,但冯道还是迟迟下不了笔,此时的他心理正衡量着要不要劝谏,毕竟李存瑁如今正在气头上,如果他不听劝,自己岂不是又有牢狱之灾?
最后冯道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怯懦,跟李存瑁说:“大王功绩卓绝,现在也是平定南寇的关键时刻,郭崇韬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您觉得不妥不听就是了,没必要生气,要是让敌人知道还以为你们君臣不和”。
冯道一番话让李存瑁怒气消了一半,后来自己复盘之后发现确实太不应该。后来郭崇韬也主动跟李存瑁道歉,冯道也从中调和,君臣之间又冰释前嫌了,此后冯道的官场哲学又多加了一个门道。
多次易主冯道在李存瑁这里得到了重视,正当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按照当时的礼法,冯道需要给父亲守孝三年。当他回来的生活,朝廷的皇帝已经换成了后唐明宗李嗣源。
但这并不影响冯道,他继续为李嗣源效力,被拜为兵部侍郎,后又晋升为宰相。他大力地举荐那些出身寒门有才华的学子,在百姓中深受优待。他的文采出众、观点鲜明,朝中大臣对他钦佩不已。
李嗣源的两个儿子李从荣和李从厚为了皇位争斗不已,他们都想拉拢冯道。结果冯道都拒绝了,对于他而言站队是最错误的决定,反正他只服务于皇帝,谁登上皇位就辅佐谁。
正是如此清醒的思维使得冯道躲过了宫廷争斗,后来李从厚夺位成功继位为后唐愍帝,但他的皇位没坐多久,李从珂就起兵反叛攻进了洛阳。
此时的冯道知道李从厚大势已去,便带上百官打开城门去迎接李从珂,这就是后唐末帝。虽然冯道力挺李从珂,但他对冯道并不感兴趣,于是将他送到同州当了节度使。
虽然被削了官职,但冯道一点也不担心,在同州他也是“既来之则安之”。后来李从珂跟石敬瑭互相干架的时候,冯道也不帮忙,就在旁边看热闹。
因为他知道李从珂不是明君,做皇帝也只是暂时的,他远在同州正好远离朝廷是非,冯道自己也落得个清净。后来石敬瑭果然击败了李从珂,灭了后唐建立后晋,他则为后晋高祖。
石敬瑭登基之后,因为受到契丹的恩惠才灭的后唐,所以想要遣使到契丹表示感谢。但朝中每个人都怕契丹,竟然没人愿意去,此时的冯道站了出来,表示愿为此行。
在出使契丹时期,冯道受到对方的礼遇,契丹王还一度想要将他留下来,但冯道婉拒了。一段时间后带上契丹的礼品游山玩水似的回国了,此时年事已高的冯道心态更加的豁达和乐观。
官场大智慧冯道回到朝廷后一度想要归隐,但是石敬瑭都不准,而且还撂下狠话:“你要是不想上朝,我就亲自去请”。冯道无奈只能继续做着宰相。
石敬瑭知道他的才华,想让他辅佐自己襁褓中的孩子,但是冯道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幼主之国容易乱,特别是这种特殊时期。
所以当石敬瑭去世后,他果断地辅佐了其侄子石重贵为帝,即后晋出帝。朝中有些人嫉妒冯道,于是便在石重贵面前离间关系,最后冯道又被调到了同州,然后又去了南阳。
不过当时契丹有了灭掉后晋的心思,冯道不在朝中反而躲过了一劫。当契丹攻入汴梁的时候,大肆地烧伤抢掠。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危,冯道亲自去朝见契丹王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问他“天下的百姓如何可救?”冯道说:“能救百姓的不是神灵佛祖,而是陛下你”。这番捧高让耶律德光很受用,于是便停止了杀戮,冯道一句话救了中原百万人的性命。
一年后刘承佑崛起驱除了契丹继位为后汉隐帝,此时节度使郭威在邺都起兵杀掉了刘承佑。郭威对冯道相当尊敬,冯道曾劝谏郭威要善待自己的将士,这样才能民心所向。
郭威听从他的话果然得到军心拥护,此时的郭威想要称帝,他去见了冯道,但冯道却没有表示出君臣之礼,郭威瞬间明白冯道在告诉他还没到时机。
于是他便想先立刘赟为帝,就在去接他的途中,郭威就在将士的拥护下称帝了,改国号为后周。郭威当了皇帝后,将冯道拜为太师和中书令。
郭威病逝后,他的养子柴荣继位,他好战想要统一华夏,冯道多次劝阻而遭到他的恼怒。于是他便罚冯道去料理郭威的后事,可当郭威刚下葬完毕,冯道就病逝了,享年七十三岁。
从少年到古稀老人,冯道一生辗转在官场之中,因为他懂得游刃有余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君臣之礼,所以才得以在激流勇进中全身而退。
很多人都骂他“朝三暮四、不知廉耻”,可是纵观冯道在官场的一生,他虽然侍奉了十位帝王,但他心中装着天下,为民忧而忧,实乃天下之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