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周三)深夜突发重磅消息!种种迹象表明,明天要变天了!

投龙快刀 2025-03-27 18:36:32

朋友们,周三深夜,一则重磅消息突然刷屏朋友圈,整个A股圈都炸开了锅

——上海刚刚发布《促进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智算云产业规模要突破2000亿元,智算规模冲击200EFLOPS,还要让70%的算力实现国产替代。这消息就像往资本市场扔了个深水炸弹,有人激动得睡不着觉,有人盯着手机反复确认数字,更多人在问:这到底是画饼充饥还是真金白银?咱们散户该笑还是该慌?

一、深夜放"大招",上海这次动真格了

这份文件可不是普通的政策吹风会,而是一份长达三年的作战计划。仔细看文件里的数据,2000亿产业规模相当于现在整个上海GDP的5%左右,更狠的是智算规模要干到200EFLOPS——这是什么概念?去年全国总算力规模才230EFLOPS,上海一个城市三年后就要占到全国近九成!更刺激的是,这200EFLOPS里七成必须用国产芯片,相当于要把现在还在实验室里的技术三年内批量投产。

政策路线图更是杀气腾腾:浦东、临港这些地方要变身算力战区,搞"万卡集群"这种听起来像科幻片的黑科技,还要建城市级调度平台让全城算力像自来水一样随用随取。最让股民眼红的是那个"算力CVC基金",摆明了要给产业链撒钱,搞什么"算力入股"的新玩法,这可比当年新能源补贴刺激多了。

二、算力焦虑症患者们该醒醒了

总有人说现在算力过剩,看看满大街的智算中心空置率,可这次上海的政策就像一剂醒脑针。文件里白纸黑字写着要对接长三角、中西部的算力资源,还要跑到海外搞"算力殖民地"。这说明什么?国家早就把算力当战略资源储备了,就跟存石油一个道理。现在建智算中心就像20年前建高铁,当年多少人骂浪费钱,现在看看12306抢票有多难就懂了。

更关键的是算力建设周期这个死穴。从买地建机房到调试设备,没个两年根本下不来。等哪天AGI(通用人工智能)真的突破,或者元宇宙突然爆火,现挖地基根本来不及。就像2019年疫情来了才发现口罩厂不够用,现在不布局算力,难不成等AI革命来了再跪求英伟达?

三、揭开AGI的算力"无底洞"

说到AGI这个吞金兽,最近清华的报告让人倒吸冷气——要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可能需要10^24次方的运算量,相当于现在全球算力总和的百万倍!别看现在的大模型能写诗画画,真要模拟人脑的千亿神经元,得堆多少GPU?上海这次提到的"万卡集群"只是前菜,未来可能要搞"百万卡超级集群"。这就像当年登月计划,明知短期回不了本,但技术突破带来的产业链升级才是真金白银。

更刺激的是元宇宙这个变量。如果真像科幻小说写的,几十亿人戴着脑机接口在虚拟世界生活,每个智能NPC都要独立运算,这得吃掉多少算力?上海政策里提到的"垂直型智算云平台"已经在布局教育、医疗、金融等二十多个场景,这哪是在建算力中心,分明是在给数字文明打地基。

四、国产替代的未来

七成国产化率这个硬指标,直接把寒武纪、海光这些企业送上了风口浪尖。文件里明说要搞"模型+系统+芯片"协同创新,这不就是逼着产业链抱团突围吗?现在最卡脖子的万卡集群调度技术、低精度计算芯片,政策直接点名要攻关,还搬出分时电价、绿电保障这些实招给企业减负。这架势,比当年搞两弹一星还急。

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玩味:文件要求智算云企业必须接入城市调度平台。这招太狠了,既防止重复建设,又能实时监控国产化进度。想想看,哪天政府大屏上跳动着全市算力国产率,哪个企业敢偷工减料用进口芯片?

五、散户该不该跟这趟快车?

说实在的,这个赛道现在确实鱼龙混杂。但注意政策里的两个关键词:"1-2家战略型企业"和"20家高成长企业"。这说明国家要亲手捧出行业龙头,现在布局就像十年前埋伏宁德时代。重点关注三个方向:搞国产芯片的硬核玩家、做算力调度的隐形冠军、还有那些闷声发大财的IDC运营商。

不过也得留个心眼,别被伪概念股忽悠了。真正受益的企业得有硬实力:要么手握政府订单,要么挤进了上海重点区域布局,或者像中科曙光这种能搞出液冷服务器的技术流。记住,在算力战争里,活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夜深了,说点掏心窝的话

看着上海这份雄心勃勃的计划,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马云说"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当时多少人当笑话听。现在的算力基建,就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水电煤"。别看现在市场还在算PE估值,等AGI真的突破临界点,算力就会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

国家这次把算力国产化提到生死存亡的高度,不仅是为应对技术封锁,更是看到了数字文明的主权争夺。就像工业革命时期谁掌握蒸汽机谁称霸,AI时代谁掌控算力谁就是规则制定者。作为散户,我们可能看不懂MoE加速框架、异构算力池化这些黑话,但必须看懂这个趋势。

原创不易,阅后点赞养成好习惯,点击关注,时间终将见证价值沉淀。​ 

0 阅读:23

投龙快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