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权威消息透露,中国自主研发的歼-16战斗机规模已经突破400架,且生产仍在持续高速进行,这一成就引起了国际军事领域的广泛关注。
歼-16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双座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自2014年开始量产以来,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强大的作战能力,被誉为“空中霸王”。它最大载弹量高达12吨,作战半径约2000公里,拥有先进的超远程空空导弹和新型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不仅具备空战优势,还能执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甚至集成了指挥无人机的功能。
美国媒体《军事观察》曾报道,中国南部战区空军接收了多批歼-16战斗机,使得部队战斗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歼-16已交付14个批次,央视军媒在节目中披露的画面显示,新出现的歼-16战机侧面机身编号为14开头。
歼-16数量的快速增长,彰显了中国航空工业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实力,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力。随着生产的持续推进,中国空军的实力将不断增强,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歼16的高速生产持续不了太久了,歼15T/D和歼35/歼35A都即将批量生产,还有歼11B/BS/BH/BSH的升级,以及未来歼15基本型的升级,都会挤占沈飞的产能,而且以前认为歼轰7飞豹的替代者是歼16,所以歼16的潜在需求量还有很大,现在看来,歼轰7不同型号的替代者很可能会不同,早期的几十架歼轰7服役快30年了,替代者应该是歼16,后期的歼轰7A机体寿命还很长,到期后的替代者应该就是成飞六代机了。所以歼16目前的生产计划,应该是与歼15系列和歼35系列弹性分配沈飞产能,并在逐步替换苏27/30,歼8、歼11A和歼轰7基本型后,就会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