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上色老照片:男女同榻吸食鸦片,犯人戴着木枷一脸不屑

恬恬看历史 2023-02-10 16:14:0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百年前清朝末年的照片也成了历史的绝唱,然而经过后期上色,又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尽管有些老照片的色彩明显失真,但是图志不语仍然相信它们比黑白照片更能真实地再现清朝末年的社会面貌。

男女同榻吸食鸦片

图中两个女子躺在床榻上吸食着鸦片,左边的中年男子在旁边抽水烟,值得注意的是最左边的女子手中拿着一本书认真的看着,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清朝末年,鸦片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成灾,到处都能看到专门供人吸鸦片的鸦片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商品像鸦片那样给中华民族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

墙边衣衫褴褛的乞丐

一名可怜的乞丐站在墙边,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全身只裹着几块破布。在清朝末年,很多穷人因为不堪忍受晚清政府沉重的赋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只得被迫去乞讨。

兰州城里的阔太太

阔太太身后挂着“起舞拂长剑,赠言镂宝刀”的诗句,这两句诗均为诗仙李白所作。集句有着“尚武”的精神意味,看来这家的男主应该是一个崇尚武学之人。

四名戏曲艺人正在演奏

清朝末年时期,艺人在中国的民间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经常为百姓表演杂耍、戏曲、杂技等,这些现在看来略显单调的娱乐项目却在娱乐项目匮乏的中国封建时期十分受人喜爱。

卖玩具的老者

老者在沿街售卖玩具,这些玩具都是纯手工制作。老者手中拿着一个铜锣,

铜锣的声音敲起来清脆洪亮,其目的是引起小孩子的注意。

剃头匠在给客人梳头准备盘辫子

盘辫子是清朝最具代表性的发型,在北京民间俗称“盘脑壳”,即把头发盘起来扎成一把。

修鞋匠简陋的修鞋摊子

鞋匠赤着脚坐在地上在修补靴子,面前放着修鞋的工具。以前的老百姓为了省钱,鞋子穿破以后一般都不会扔掉,而是找鞋匠把鞋修补下继续穿。

有钱人家的四个小妾

图为晚清一有钱人家的四个小妾。除了左一那位可能是一双大脚以外,剩下三个小妾的脚都是三寸金莲。

贵阳青岩苗族芦笙手

芦笙是一种簧管乐器,发源于中原,后传入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当地苗、瑶、侗等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乐器。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之称。

八国联军军官和清朝百姓合影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时,京城中有大量民众帮助联军。联军愁于没有梯子无法攀爬城墙时,有当地居民主动提供家中梯子助联军士兵成功登墙,甚至还有民众主动给联军士兵提供各种物资和食物。

图中洋人军官后面的一排清朝老百姓可能就是因助联军有功,便被邀请一起合影。

犯人戴着木枷一脸不屑

木枷,又称之为枷锁,是中国古代很常见的一种刑具,从晋朝一直沿用到清朝,其使用历史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

卖古董的小孩

卖木材的店铺门口,一个小男孩坐在原木上,他面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古董文玩。这些古董和文玩要是放在现代,肯定能值不少钱。

日本使馆门前的马车

一辆中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马车路过位于北京正义路日本使馆的门前。

地摊卖旧衣服的男子

一名男子在集市上摆地摊卖旧衣服,地摊旁有几人在挑选合适的衣服。现在国人很少穿别人穿过的旧衣服,但是在清朝时期,一些穷人为了省钱就会在集市上的旧衣服摊挑选二手衣服穿。

集市修鞋师傅

集市上,一个修鞋师傅在他的摊位上认真的给老农修着鞋,老农手拿烟杆蹲在修鞋师傅面前耐心地等着。

成都花会期间青羊宫里的货摊

青羊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座著名的道教宫观。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