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图南
编辑| 晓张

卢宇光和妻女
“掩护我的那个伞兵,就是我老婆的前夫,我儿子就是他的儿子,我一直把这个儿子抚养大。”知名记者卢宇光在一场采访中说道。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和车臣爆发战争,中国记者卢宇光远赴前线采访报道。在解放格罗兹尼过程中,一位俄罗斯特种兵为保护卢宇光不幸失去了生命。他在临终前苦苦恳求,希望卢宇光能照顾他的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
重情重义的卢宇光为了报恩,果断娶了这位俄罗斯士兵的妻子,他还把救命恩人的儿子抚养长大。不仅如此,卢宇光还和俄罗斯妻子生下了1个漂亮的女儿。

卢宇光和两个孩子
恩情、爱情、亲情在卢宇光的生命里交织,最终成就了一段跨国佳话。20多年过去了,卢宇光现在的生活如何?他和养子的关系好吗?本期晓张说带您走进战地记者卢宇光的故事。

在部队被选派上大学
1962年5月,卢宇光出生在浙江杭州一户普通人家。小时候的卢宇光非常调皮,他不爱学习,甚至还瞒着父母逃课。

当兵
10岁左右的时候,他去了盐场晒盐,当了一段时间农民。那段日子很苦,炎炎夏日还要下地干活,晚上睡觉也是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
1976年,14岁的卢宇光响应国家号召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进入部队的卢宇光成熟了不少,身上的孩子气也渐渐褪去。
1978年,卢宇光所在的连队有几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为此领导还专门组织了一场考试选拔人才。

当兵
卢宇光语文、数学考了二三十分,根本达不到上大学的要求。但是,他有语言天赋,能自如地发出俄语的一个“嘟”音,于是他幸运地获得了上大学的名额。
没过多久,16岁的卢宇光就进入了辽宁师范大学俄语系。从此以后,他与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

擅长俄语,爱好写作
无论是在哪里,卢宇光都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卢宇光
俄语学习并不简单,卢宇光自知起点低,所以他经常加班加点学习。起初他的成绩还很差,但一段时间过后,卢宇光的俄语突飞猛进,成为俄语系里的佼佼者。
在大学进修期间,卢宇光不仅努力学好俄语,而且还渐渐爱上了写作。他经常将身边同学、战友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然后给各大报刊投稿。
据了解,他以连长王衡阳及其妻子的爱情故事为原型,创作出了感人肺腑的小说《站长夫人》。后来,该文被《人民海军》报收录。

卢宇光
从辽宁师范大学俄语系毕业后,卢宇光被调派到部队宣传口工作,他开始在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卢宇光与新闻业的缘分就此正式拉开。
卢宇光会说俄语,这个优势让他很受领导器重。几年下来,他就成为所在部队里的知名新闻干事,发表了数篇优质文章。

卢宇光
1987年,25岁的卢宇光转业回家了,他被安排在浙江一家新闻单位。在这里工作的卢宇光兢兢业业,他的文章还曾获得了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独闯俄罗斯
1994年,32岁的卢宇光辞去了新闻单位的记者工作,他要去攻读硕士学位。
新闻记者是非常体面的职业,多少人求之不得,卢宇光却主动放弃,他做出的这个决定很多人都不理解。

采访报道
“读书再多,最后还不是要回到社会上就业吗?这么好的工作要放弃,实在可惜。”有人这样说道。
不过,卢宇光最后还是选择了尊崇内心。
从原单位离职后,卢宇光向国立莫斯科大学申请留学。很快,他就被该校的新闻系录取了。

卢宇光
从1994年开始,卢宇光一直在俄罗斯工作学习。在此期间,他进入俄罗斯当地知名新闻单位实习,还在莫斯科创办了一份报纸。
卢宇光一边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还到实地采访报道。

前线采访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地区政局动荡、战争不断。卢宇光跟随记者同行到战争前线采访报道,好几次死里逃生。
“我负伤了好几次,最严重的一次全身的血都被换了。”卢宇光说。

卢宇光
虽然生命几次受到威胁,但卢宇光从来没想过放弃自己的工作。对他而言,新闻已经成为一种理想,可以超越生死,是一种职责使命。

俄兵临终托付妻儿
90年代末,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卢宇光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赴前线。在解放格罗兹尼的过程中,俄罗斯方面派了一个伞兵特种部队保护战地记者们。

卢宇光
一个名叫马克西姆的俄罗斯士兵负责保护卢宇光,他二十来岁,刚结婚一两年,还和妻子孕育了一个可爱的儿子。马克西姆是一个十分开朗乐观的人,很快就跟卢宇光处成了要好的朋友。
一天,两军又展开了激战。卢宇光和同事连忙赶往现场采访报道,马克西姆等人也随同保护各位记者。
战场上不仅有流弹、大炮,还有看不见的地雷。卢宇光所乘坐的车不幸压中地雷,整个车瞬间四分五裂。

卢宇光
马克西姆身材高大,出于保护本能,他不顾个人安危,直接用身体帮卢宇光挡住炸弹碎片。卢宇光整个人被马克西姆的身躯覆盖,正是这层“屏障”,让他免于一死。
然而,不幸的是,马克西姆却因此失去了生命。在临终前,马克西姆恳求卢宇光帮忙照看他的妻子和儿子。那一刻,卢宇光流下了眼泪,他哭喊着马克西姆的名字,但这个年轻人已撒手人寰。

在前线报道
战争结束后,卢宇光求助多方,终于联系到了马克西姆的妻子玛丽娜。
当玛丽娜得知丈夫战死沙场的消息后,她哭得泣不成声。
心爱的马克西姆再也回不来了,玛丽娜无法接受这一消息,她看着怀里不满一岁的儿子,心中五味杂陈,甚至都对未来的生活绝望了。
卢宇光看到这场景的时候,心里十分酸楚。“如果不是为了掩护我,他可能不会死,这一家人还能团圆。”卢宇光说。

红色衣服的是玛丽娜
然而,人以逝去,生活还是要继续。从那以后,卢宇光就经常看望玛丽娜和她的孩子,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这对母子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基于恩情的婚姻
每隔一两个月,卢宇光就会去看看玛丽娜和孩子,不仅给他们买礼物,还帮忙干活,有时候还给玛丽娜一些钱。

卢宇光
玛丽亚并不是一个喜欢依赖他人帮助的人,对于卢宇光的好心好意,她起初还接受,后来开始拒绝了。
“你不要总来我家,会被别人说闲话的,而且我能赚钱,你不用一直给我钱。”玛丽娜对卢宇光说。
听到玛丽娜这么说,卢宇光心里充满自责,可他不想让玛丽娜为难。

卢宇光
“好的,我答应你,不过如果以后有难处了,一定要找我,不要想太多。”卢宇光对她说。
慢慢的,卢宇光减少了看望玛丽娜和孩子的频率,但他还是在暗中关注着这对母子。
2001年6月的一天,卢宇光突然接到玛丽娜打来的一通电话。她在电话中说,儿子住进医院了,医药费不够,不知道怎么办了。

儿子
听到这一消息的卢宇光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赶到了玛丽娜身边。他带来了充足的钱,解决了燃眉之急。
玛丽娜十分感动,她不由自主地拥抱了卢宇光,在他的怀里嚎啕大哭。
玛丽娜长得非常漂亮,曾经还是一名播音员,丈夫去世后就全职在家带孩子,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难。
卢宇光看着怀里的玛丽娜,心里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和她结婚,给她一个家,保护玛丽娜和孩子。

“我们一起生活好吗?让我照顾你和孩子。”卢宇光轻声问道。说这话的时候,他也不确定对方会不会答应,但内心的声音告诉他要这样做。
满眼泪花的玛丽娜抬头看了看卢宇光,然后点头答应了他。那一刻,玛丽娜和卢宇光抱得更紧,玛丽娜也感受到了久违的安全感。
儿子出院后,卢宇光就将自己和玛丽娜的事告诉给老家的父母。起初父母并不同意,他们不愿意儿子娶一个丧偶的女人。

卢宇光
可卢宇光很坚持,他无论如何都要和玛丽娜结婚。最后,父母还是被说服了,他们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2001年末,39岁的卢宇光在莫斯科娶了恩人的妻子玛丽娜,他俩和孩子定居在了俄罗斯。

性格不合离婚
婚后,玛丽娜和卢宇光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他们俩之间也渐渐产生了一些爱情。
2003年,玛丽娜怀孕了,并于次年生下了一个健康的混血女儿,夫妻俩给女儿起名卢安娜,三口之家变成了四口之家。

夫妻俩和女儿
卢宇光很爱自己的女儿,工作再忙也要抽空回家跟她玩。他也很爱儿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卢宇光对儿子的爱从来没有少一点。
那个时候的卢宇光已经成为凤凰卫视的一名外派记者,他经常要到战场采访报道,生命安全很容易受到威胁。
玛丽娜很担心卢宇光的安危,她刚刚重新过上幸福的日子,再也不想每天都提心吊胆。于是,玛丽娜劝卢宇光换份工作,哪怕还是当记者,只要不上战场也行。

女儿
可是,卢宇光并不愿意,他本人已经和战地报道密不可分,说什么也不可能放弃。为此,玛丽娜还和卢宇光闹起了矛盾。
卢宇光曾表示,他和玛丽娜的矛盾不仅是在职业问题上,还包括文化方面、个人习惯方面。“玛丽娜喜欢喝酒,我非常不喜欢这个,也很难接受。”卢宇光说。

女儿
后来两人渐行渐远,没过几年就离婚了。

一切都幻化成亲情
离婚后,卢宇光全身心地扑在了工作上,两个孩子则由玛丽娜照看。
“我们虽然离婚了,但还是有亲情的,我每月都会寄生活费。”卢宇光说。

女儿
据了解,离婚后的卢宇光和前妻玛丽娜并没有成为仇人,他们还是非常亲的人。卢宇光曾表示,前妻生病了自己还是会惦念,两人之间已经变成了亲人关系。
有人说卢宇光不道义,娶了恩人的妻子,却做不到善始善终,没有给玛丽娜和孩子一个完美的家。
对此,卢宇光认为,前妻玛丽娜离婚后过得挺好,她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人,与其在一段不合适的婚姻中挣扎,还不如放手让对方追寻幸福。

儿子
卢宇光和玛丽娜的婚姻是基于恩情的,两人之间的爱情很淡,所以才会在婚后出现种种难以调和的矛盾。他们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选择了及时止损,也是对彼此的一种负责。
卢宇光在俄罗斯有自己的别墅小院,他在院子里种了很多果树,工作之余就会回到这里休养,日子过得十分清幽。卢宇光没有选择再婚,至于其中的原因,只有他本人知道。

卢宇光和儿子
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已经长大,两人都是俄罗斯国籍,但在中国上大学,中文听说读写都非常好。儿子在黑龙江大学,女儿在云南大学,两人都学的是新闻专业,也都立志当一名记者,传承父亲的衣钵。

卢宇光和女儿
卢宇光和养子处成了亲父子。“他一直都是叫我爸,我们感情很深。”卢宇光说。

卢宇光讲述
卢宇光已经61岁了,他还在新闻一线奔走。作为凤凰卫视驻莫斯科的首席记者,卢宇光用文字、视频与世界对话,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

卢宇光
2023年8月,卢宇光在中俄海军联演现场发回报道。不管是扛着诺大的摄像机,还是站在镜头前镇定自若地口播,卢宇光都能出色完成。几十年的新闻实践,已经将他锻炼成一个传媒“全才”。

在现场报道
目前,卢宇光的抖音粉丝量已经超过400万,累计更新视频超过2100条。传统媒体出身的他,也在尝试用新媒体与公众对话,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给传媒行业带来的新变革。

抖音账号
卢宇光与玛丽娜的婚姻,虽然短暂,但情谊深厚,两人现在都生活幸福,想必这是最好的结局。卢宇光履行了曾经的承诺,这也是对逝者最真诚的告慰。
对于这段特殊的跨国婚姻,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您喜欢这个故事,欢迎点赞、评论,关注我们。
各位看到没有,别替别人扛枪,别以为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