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参考文献及来源截图已放文章末尾
“一路走好!”
人走之后几乎都有一场葬礼,相当于是人生在世的最后一场事了。
在葬礼上的讲究是颇多的,无一不在诉说着大家对于死者的哀思和祝愿,当然这期间还有很多忌讳,一旦触碰到这些忌讳,很有可能会被人多人嫌弃,或者落不到一个好名声。
“摔盆”就是其中的一环,别看简简单单的一个摔砸习俗,里面的弯弯道道非常多,它不仅是传统葬礼中的一部分,背后更是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和情感。
“摔盆”到底是什么?这项习俗又是从何而来?
“摔盆”的由来生老病死是人生在世都要经历的事情,当我们走后,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女,给自己办一场漂漂亮亮的葬礼。
毕竟是人生在世的最后一场事了,也想完美的离开,然而在举办葬礼的过程中,就有很多要注意的讲究。
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讲究自然而然就不同,死者的年龄不一样,举办葬礼的过程也是不一样的,甚至就连死者死亡方式不同,举办葬礼的方式就不同。
但不管什么样的葬礼,几乎都一个执事人在管理,这个人会安排主家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什么人该干什么事都是非常有说法的。
一般来说在农村的丧事中会有一个仪式,那就是在过世的人即将起棺的时候,会有人特意将祭奠烧白纸的盆狠狠的摔下去。
其中“摔盆”就是这些仪式中的一个环节,随着一声清脆响,手里的盆就会被摔的四分五裂,当然摔成这样是比较好的,因为摔的越碎越好,意思就是“岁岁(碎碎)平安”。
如果没有摔碎的话,将会有另外一种处理方式,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那么这个“摔盆”究竟有怎样的说法?为何要“摔盆”?
关于“摔盆”这个习俗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我感觉最有意思的几种说法想要分享给大家。
有一种说法是在人到了下面的时候,会有一位王妈妈,她会要求亡者喝一碗迷魂汤,然后亡者就会昏迷,以至于后面无法超生。
这个时候主家准备的这个“阴阳盆”就有用处了,因为盆的底部是有一个眼的,那个迷魂汤会顺着眼被漏掉,打碎的意思就是以免死者误饮。
还有一种说法是跟咱们的历史人物范蠡有关,说是范蠡在完成自己的大业后选择辞官做生意,而且将陶罐瓦盆的生意做的是风生水起。
到了临终的时候,庞大家业的去处成为了一个问题,为了给瓦罐生意寻到一个好去处,范蠡就将自己的门客和儿女们全部召集了过来。
大家得知了范蠡的意思后,开始争先恐后的为自己争取权利,只有一位门客表示这本就是属于范蠡自己的积蓄,只属于他,走了自然而然也要带走,建议将这些瓦罐摔碎。
范蠡听到这样的建议后直接决定将自己的积蓄留着这个门客,渐渐地摔瓦罐的方式成为了一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还有很多说法,但不管怎样说,“摔盆”的习俗算得上是一个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细节是需要注意的。
那么“摔盆”需要讲究些什么呢?在传统习俗中又是怎样的呢?
“摔盆”的讲究咱们之前讲究嫡庶之别,男女之分,因此家人离世之后,一般都是由长子来继承家里的家业,包括肩负起照顾家里的责任。
所以这个操作一般是由家里的长子来进行,如果没有长子的话,将由长孙代替操作。
没有长孙的话就继续往下延续,没有子女的话将由同姓亲族中,血缘关系最近的堂侄子摔,直到有合适的人将这个盆摔了为止。
不过有的地方有特殊的讲究,同姓亲族就是堂侄子之类“摔盆”的是要有前提条件的,要选择未婚的。
因为已婚的堂侄本身就是需要继承本家的,“摔盆”的人也就相当于孝子,按照之前的传统习俗来看的话,“摔盆”者不光要继承家产,还要尽到做“儿子”的义务。
不要看简单的一个“摔盆”,里面的学问一点都不少,这是对于“摔盆”者的规定,除此之外还有“摔盆”的动作。
“摔盆”的时候需要先将手中的盆举过头顶,这个动作就好比是“苍天为鉴”的意思,也是敬苍天,让苍天作个证。
然而“摔盆”的盆被称之为“吉祥盆”,“阴阳盆”之类的,平均直径是在4寸左右,中间会有一个圆形的孔洞。
“摔盆”的时候一定要摔的碎,摔的响,一方面是在期盼在世的人以后“碎碎(岁岁)平安”,一方面是在期盼去世的人可以安心上路。
如果第一次摔的时候没有摔碎,是不能再次进行摔砸的,老一辈的人意思是说盆没有碎是因为亡者还有心愿未了。
这个时候不能再次摔碎了,而是需要抬棺的人将没有摔碎的盆给踩碎,这样的话逝者的人才能安心上路。
很多地方对于“摔盆”这个习俗已经不再传承,但还是有很多农村有这样的习俗了。
“摔盆”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孝心和哀思,还能体现咱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扬,能看出我们古代社会是比较注重孝道的,因此传承和弘扬到了至今。
结语“摔盆”从一方面看是孝道的体现,另一方面就是血脉的一种传承和延续,“摔盆”那一刻不仅让亲人们的情愫得到了释放,逝者也体验到了亲人对自己的牵挂。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传统文化我们都需要传承,那些封建迷信等之类的我们还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尊重传统习俗没有错,但还是需要理性看待。
信息来源:
1、原文刊登于《摔盆》百度百科的词条报道;
2、原文刊登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6-11-08发布的关于《中国传统殡葬文化与现代殡葬发展》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