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天津|“大咖”眼中的产业链产业链协同效应助力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

网信天津 2025-02-20 21:20:19

天津2024年GDP同比增长5.1%,显示出经济运行的积极态势和转型的初步成效。其中,产业链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升级与协同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点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效应显著

天津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以“强链补链延链扩链”为抓手,持续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2024年,这些重点产业链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82.1%,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0个百分点。一些特色产业链集聚效应凸显,航空航天、车联网、信创产业链增加值增速均超过20%,航空航天增长26.0%、车联网增长22.4%、信创产业增长21.4%,显示产业链在关键领域的突破。

高技术制造业引领工业升级

高技术制造业增速显著高于传统工业,2024年增加值增长8.9%,比规上工业整体增速(4.6%)快4.3个百分点,占比提升至14.8%。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智能制造产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多重驱动下,呈快速发展态势。截至2024年底,累计培育市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300个,其中58个为智能工程,1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天津制造”向“天津智造”转型。着眼于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2024年我市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9.2%,紧密结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规模设备更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重点工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致力于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其中现代服务业表现突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7.4%,为制造业提供数字化、金融等配套支持。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5%,在支持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发展特色金融业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金融业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通过“银行主办行、保险主办司”机制,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FT账户业务规模超万亿元,通过金融创新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产业链与资金链融合。科技、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形成聚集效应,吸引了260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推动了国产CPU研发等核心技术突破,助力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

京津冀协同强化区域产业链优势

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328万标准箱(增长5%),物流效率显著提升,推动区域产业链分工优化。积极推动“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创新格局,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024年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新增注册企业分别超800家、300家。在“六链”“五群”的产业图谱中,在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成电路、安全应急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4个区域集群建设中取得重大突破。2024年,京津冀“共造一辆车”的态势愈发明显,产业集群效应加速显现。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共35个,京津冀联合申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成电路、安全应急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4个集群均成功入选。

投资与民营经济激活产业链活力

2024年,天津的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1%,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达21.6%,推动产业链向创新驱动转型。民间投资增长7.6%,高于全国7.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跃升为天津第一大外贸主体,外贸出口额占全市比重达47.2%,显示出民营经济持续恢复。民营科技企业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220余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市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名单,占比72%,反映出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活跃表现,正在成为产业链创新的重要力量。

天津产业链的发展依托重点产业集群、区域协同和科技创新,通过“传统升级+新兴培育”双轮驱动,显现出了结构优化与韧性增强。未来,随着京津冀协同深化和科创投入加大,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的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本期特邀专家:天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王得新)

转载请注明来源“网信天津”

审核:郦陈雪

编发:马 凯

素材整理:吕昕洺、陈卓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