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会拿笔,3分钟速成书法家

一笑聊知 2018-11-12 09:24:17

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

不仅具有象形、指事、会意等早期基本造字方法,还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

郭沫若在《殷契粹编》中就提出:

“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甲骨学家、古史学家董作宾将甲骨文大致分为5期,分别是:

一、雄伟期

自盘庚至武丁,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二、谨饬期

自祖庚至祖甲,这一时期的书法谨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三、颓靡期

自廪辛至康丁,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错落参差,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四、劲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五、严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从王懿荣开始,便以商周甲骨文字体结构、书法特征为宗,摹写、改写成书法作品。

为啥说是摹写、改写呢?

因为好多字甲骨文里都没有,那就按照甲骨文的构字方法自个儿拼,或者干脆自造一个呗,咱们中国书法讲究的是“以意为之”不是?

嗯,没毛病!

这样干的代表有罗振玉、王国维、潘天寿、董作宾、潘主兰等。

不过这些人本身是研究甲骨文的学者,所以他们所写的甲骨文都有据可查,即便有自造字,也是根据甲骨文的造字规律或者参考商周时期的金文等同时期文字所造,作品均衡、端庄、严谨、规范。

到了现代,以写甲骨文为主的就更多了,其中就难免鱼龙混杂,有投机取巧之徒。

一些人只是取了甲骨文的一些特征,并不严格按甲骨文的规则去写,而是自行创作,甚至还把几个字拆开自由组合,或是将简笔画作字,还美其名曰:“运用象形甲骨文的字画同源之理,在保持甲骨文字基本字形的基础上,赋予其更多画的意境。”

例如下面这些,只要你肯花3分钟翻下《甲骨文字典》,找到你要的偏旁部首,就可以自由发挥了。

写的时候如果还能带点墨色浓淡、字号大小变化,有枯笔有牵丝,再花点钱请个名人说点好话,你就是新晋甲骨文书法家了。

——你还别说,这还真是个成名的好机会啊!

再不济我也可以去开培训班啊。

连广告词我都想好了:“只要会拿笔,3分钟速成书法家”,你看怎么样?

——反正普通人也不认识、看不懂不是?

(未完待续)

0 阅读: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