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这趟访美,本想跟特朗普搞个“深度合作”,可他刚一到美国,白宫就让他吃了个闷亏,特朗普直接放话,要考虑对所有国家实行“对等关税”,这对于一直跟着美国脚步的印度来说,打击可不小。
带着满心诚意和一堆“礼物”来的莫迪,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没能见上特朗普一面,就迎了个下马威,真是进也不是,退也尴尬。

文案|编辑:清
特朗普今年一开始,就给全球来了个10%钢铝关税,不久后,又把税率抬高到了25%,直接告诉全世界,要赚钱先让我美国人赚够了再说。
在这样的压力下,印度不可能坐视不理,毕竟几年下来大量的中国钢材冲击市场,已经让印度本土制造商有点扛不住了。特朗普这记“涨税大招”,无形中给莫迪送来个提示,这可能是个机会!

于是乎,莫迪政府也没闲着,迅速拿中国钢材开了刀,计划让进口中国的钢材统统加税,15%、20%、甚至最高25%,封死中国钢铁的路。莫迪这样做,一方面是想保护自家的市场;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讨好特朗普,意思很简单,你对中国不满,我莫迪来了,咱想法子一起“整治”它。

可这样做,真能一箭双雕吗?其实印度这次操作背后多少也带点“自保”的意味,截至今年3月份,印度光从中国进口的钢材就高达270万吨,占全国钢材进口量的三成多,而且增速惊人,去年又涨了91%。
中国钢材冲得猛,本地市场自然就被挤压得够呛,现在直接加税,表面上看确实是硬刚,但实际上,大多是想减压保自己的经济。

莫迪这次来到美国,可谓是精打细算,诚意满满,他就是冲着修复和特朗普的关系来的。特朗普你不喜欢啥,我就改啥,总之让我印度开个好头,可话虽这么说,人家特朗普脾气大,你讨好了也未必管用。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哈雷戴维森了,这可是特朗普的“不爽清单”里排在前几的名字。因为这家美国摩托车巨头在印度的生意惨兮兮,一方面是人家哈雷卖贵了,另一方面就是印度的关税太高,让哈雷在这边基本没啥竞争力。
特朗普早就不止一次公开抱怨,说自己国家的知名品牌居然在印度被“欺负”。

莫迪直接拿这个问题开刀,把关税一砍再砍,还明确表示支持哈雷在印度重新站稳脚跟,能看得出来,这一波妥协真的是诚心诚意。
紧接着,莫迪还主动提出要从美国多买点东西,不管是美国的原油和天然气,还是国防设备,总之你能卖给我的,我都愿意掏钱买。

还有特朗普最关心的移民问题,印度这边也想到了,并全方面无死角的配合。印度允许非法移民的美国军机成功着陆,还承诺要投入更多精力打击非法移民,这事做得也相当明显,向特朗普靠拢的态度,妥妥地摆在明面上。
然而这么多招数用下来,莫迪的“诚意牌”非但没有让特朗普开心,反而直接甩出个对等关税的摇摆威胁,这是摆明了给莫迪来了个下马威。

印美关系,你别看表面上挺热乎,实际上可是针尖对麦芒的存在。美国发展印太战略,肯定需要印度这种地区“大盘子”来撑场子,毕竟对手可是中国,印度地理位置和经济体量的优势还是挺重要的。
但问题是美国从来不是光靠一个朋友走天下的,就算没有印度,美国也可以拉拢东南亚一些新兴经济体当备胎,如果印度不够配合,美国最多换个“合作模式”,没啥伤筋动骨的。

印度它也不傻,这些年一直想利用中美“有收益的缝隙”,自己多捞点好处,可是遇上特朗普这么难搞的家伙,想法恐怕简单了点。
特朗普奉行的可是赤裸裸的“美国优先”,根本不给别人留喘息的机会。说到底,不管你付出多少,只要对他美国没有直接好处,他就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

当然,莫迪这边的压力也不小,虽然印度国内经济这些年增长不错,但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高关税的双刃剑,既保护了产业,又被批评为“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负担”。
国内的反对派可是随时盯着莫迪,一旦他偏向美国太多,不光会被指责,甚至可能动摇国内政治基础。

就算强撑着,印度经济的韧性也确实有限,你说人口红利有,市场庞大有,但要说产业强大?仍然差了点意思。面对美国的节奏,莫迪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压低姿态,在这一盘棋里,他能走的路,看上去还有不少,但实际上却哪儿哪儿都夹着晦气。

如今的印美关系,就像一场不停转场的交易游戏,没有情谊可言,只有利益在说话。莫迪想讨好,却舍不得让利太多;特朗普要合作,但从不给别人谈条件的机会,在这么一场你来我往的拉扯中,印度要想站稳脚跟,不仅得看清对手,还得有胆量玩好自己的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