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作为我国十大开国元帅,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他的贡献可以说是巨大的,另外,彭老总还是个有情有义的人,经常照顾烈士的孩子。
在1938年,八路军武汉办事处送给彭德怀400大洋,他将这笔钱一分为二,拜托徐特立将钱转交给了黄公略夫人和陈毅安夫人。
彭德怀说道:“黄公略、陈毅安两位都是烈士,他们对革命的贡献大,我应该照顾他们的家庭。”
正因为有这种为别人着想的思想,彭德怀对烈士的子女总是像照顾自己家孩子一样关心疼爱他们,甚至会主动将烈士子女接到自己的家里居住。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黄公略烈士,他与彭德怀的友谊,是经过了曲折的道路、战争的洗礼,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在那个战争年代,黄公略与朱德、毛主席、彭德怀并称为“朱、毛、彭、黄”。
遗憾的是,在1931年的一场激战中,黄公略不幸被敌机射出的子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3岁。
1939年,彭老总再次写信并寄款到黄公略的家里,表达了自己的关怀之情,而这种关怀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亲属。
1945年在延安,毛泽东号召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的时候,彭老总牵头组织人员编写《黄公略传略》。
后来的时间里,彭德怀一直关注着黄公略的妻女,照顾着她们的生活,还认黄公略的女儿黄岁新为自己的孩子。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彭德怀都将黄岁新作为自己的孩子对待,但在1950年的时候,却和黄岁新生气了,这是怎么回事?
1952年黄岁新被分配到河北工作,但是位置离北京太远了,于是黄岁新找到了彭德怀。
她提出一个请求:想请他出面与有关部门“打招呼”,前往北京。
然而听到这话的彭德怀立马变了脸色,一脸严肃对她说:“你怎么能有这种想法呢?你这是不服从国家的规定啊。”
当时的黄岁新年纪不大,她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低着头不说话。
彭老总始终认为,革命青年应服从组织分配,何况是革命烈士后代,更应表现出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言下之意就是不肯帮这位生死之交的独生女安排工作,但黄岁新也不表态,似乎不甘心。
于是彭德怀来回走了几步,他一个电话将朱老总请了过来。
当朱德来到彭德怀的家里后,看了看一脸严肃的彭德怀,又看了一眼闷闷不乐的黄岁新,于是发问:“这不是黄公略同志的孩子吗,你在哪工作啊?”
面对朱德同志的发问,一直低着头的黄岁新突然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她并不想去河北。
就在她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旁边的彭德怀接过话说:“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分配到了河北却不想去。”
听到这话后,朱德开始惊讶了,他发文:“为什么?你为啥不想去河北啊,岁新?”
黄岁新说出了原因,朱德听后摇了摇头,于是也开始劝黄岁新:“怎么能不听国家的分配呢?如果你一个人搞特殊,那其他人会怎么想?”
后来朱德有提到了他的父亲:“孩子,当初你爸爸和我们一起工作,那里环境比现在恶劣多了,我们都没有抱怨。”
“如果你爸爸在世,一定不会同意你的请求。”
这时彭德怀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毕竟她年纪不大,有些事情还不懂,没必要和她一直生气,于是也开始心平气和地和她说。
在经过彭德怀和朱德的劝解后,黄岁新最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她心甘情愿的前往河北报到。
后来,黄岁新在河北干得不错,好多年后,根据工作需要才调回北京,当然这也入了她的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