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二十四节气,想必大伙都不会觉得陌生,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的发明,无论是对农事生产、还是人们的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的运动规律总结出来的,太阳在黄道平面上的每个位置,都能对应一个节气,当太阳运动到黄经285°时,便进入了“小寒”节气。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同时,也是这一年,这一冬季的倒数第二个节气。
众所周知,除了二十四节气之外,人们根据自然界中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还区分出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对应三候,其中,关于小寒的三候则是: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鸲。
这三候是什么意思呢?
到了小寒节气,作为季节性迁徙的候鸟大雁,则开始向北迁移,而喜鹊也感到了阳气的上升,开始筑巢,为春季的繁衍做准备,此时山间的野鸡也开始鸣叫。这便是小寒对应的三种显著的物候变化。
从元代的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可以知道小寒节气名字的由来,原文中写道:“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可见,小寒与大寒,是相对于的,无论小寒还是大寒,都意味着天气寒冷,都是“数九寒冬”
小寒是冷的,正如人们通过《九九歌》为背景而总结出的一句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
不过,在北方,还有这么一句谚语,说道:“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这句谚语字面上的意思,也非常容易理解,它指的是在北方,如果出现小寒比大寒还要寒冷的情况,不必觉得奇怪,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为何这么说呢?原来,更地表的“余热”有关,南北地理位置的差异说导致的。到了小寒节气,北方地表的余热早已经散发完了,反而到了大寒时,太阳照耀下产生余热,因此,小寒比大寒冷。
而南方则是恰恰相反。因此,另一句俗话“天渐寒,尚未大冷”,用来形容南方的小寒节气,最合适不过了。
以上,便是关于“二十四节气”当中,第23个节气“小寒”节气的解释。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