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大山:师从姜昆,被冯巩一句话点醒离开中国,如今怎样了

尤紫悦啊 2025-02-12 17:21:15
相声演员大山:师从姜昆,被冯巩一句话点醒离开中国,如今怎样了

大山不是一个普通的外国人,他来到中国后学说相声、演小品、娶妻生子,用一种最传统的方式融入到了中国的文化圈子里面,从一个外国人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通,虽然他的肤色和面孔都在诉说着自己的身份,可是他的心早已属于这片土地。

加拿大渥太华的一个平凡家庭,年幼的大山每天都在他爷爷奶奶的故事里想象着遥远的东方国度,那些关于河南归德教会医院的点点滴滴,让这个金发碧眼的小男孩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时候的大山经常缠着爷爷奶奶讲他们在中国的故事,每一个关于中国的细节都让他感到新奇有趣,这些童年的记忆就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慢慢生根发芽。

上大学时,大山选修了一门现代汉语课,这个选择完全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好奇,没想到这一选就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课堂上,大山总是最专注的那个学生,当其他同学还在学习拼音的时候,他已经能说出简单的中文短语,这种学习热情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惊讶。

大山很快就把汉语从选修课改成了主修课程,在东亚系里成了有名的高材生,他对中文的痴迷程度远超其他同学。

1988年,大山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还被选入中加两国互换学者交流项目,这让他有机会来到北京大学进修中国语言文学。

来到中国后,大山才发现课堂上学的中文和实际交流有很大差异,为了能更好地融入环境,他开始模仿同学们的说话方式。

经过不断练习,大山的中文说得越来越地道,很多人甚至听不出他是外国人,这种语言天赋为他后来的相声表演打下了基础。

198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穿着中山装的外国小伙子出现在舞台上,他精湛的相声表演让全国观众都感到意外和惊喜。

这个节目叫《你好中国》,大山用幽默生动的表演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相声的独特魅力,也让他一夜之间走进了千家万户。

第二年春晚,大山和李文华合作演出了《夸你夸我》,这次表演比上一年更加成熟,语言更加流畅自然。

在之后的几年里,大山又多次登上春晚舞台,创下了外国艺人的春晚出场纪录,这让他在相声界站稳了脚跟。

但是随着成名而来的还有质疑声,有人说他是为了赚钱,有人说他不懂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声音让大山感到迷茫。

为了提高自己的相声水平,大山决定拜师学艺,他一开始想拜姜昆为师,但是因为身份原因被拒绝了。

没有气馁的大山转而向相声大师丁广泉请教,在丁大师的教导下,他的相声技巧有了很大提升。

最终,大山的诚意打动了姜昆,在一次隆重的拜师仪式上,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姜昆的徒弟。

1991年,大山在《编辑部的故事》中为侯耀华配戏,扮演一个外商角色,这成为他进入影视圈的起点。

之后,他又参演了多部电视剧的配角,这些角色虽然不是主角,但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相声和影视两个领域的发展,让大山的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

当时的冯巩对大山说,如果想要再创高峰,就需要跳出舒适区,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最终,大山决定暂时离开中国,去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这个决定让很多人不理解。

2017年,大山带着《大山侃大山》登上了墨尔本国际戏剧节的舞台,开始了新的艺术探索。

在海外,他经常在孔子学院做讲座,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传播中国文化,这让他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

去年,大山还在中文版话剧《肖申克的救赎》中扮演瑞德,并且在全国巡演,这说明他从未真正离开过中国文化圈。

1990年,大山遇见了他的妻子甘霖,他们很快就坠入爱河,三年后步入婚姻殿堂。

婚后,他们生了一对儿女,组成了幸福的四口之家,这让大山更深地融入了中国的生活。

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新周刊》评价大山是对中国文艺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人物之一。

从学习中文到演说相声,从演戏到传播文化,大山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中国通。

对大山来说,中国不仅是他事业发展的舞台,更是他心灵的归属地,这里有他最深的情感牵绊。

即使现在不常在国内露面,但他依然在用各种方式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贡献。

多年过去,大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刚来中国的外国学生,他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这种深厚的情缘,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艺术成就上,更体现在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真诚热爱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