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一个人在老小区住了五年,老伴去世的时候他六十八岁,两个儿子,老大阿强是前夫的孩子,跟老赵没有血缘关系,小儿子小军则是老赵和老伴亲生的。
可奇怪的是,亲生的儿子不亲,反而是继子对他百般照顾。
说起小军,老赵心里就五味杂陈。
小军高中毕业后就没考上大学,后来也没有固定工作,总是开滴滴、送外卖,一年换好几份工作。
挣的钱全花在和狐朋狗友的胡吃海喝上,一分不剩。
连个女朋友都没有,更别说成家了。
每次回家都是向老赵要钱,拿不到就黑着脸走,好像老赵欠他的似的。
这让老赵心里很不是滋味。
十年前的一个晚上,小军又来要钱,说是借的高利贷还不上了,要十万块。
那时候老赵和老伴靠着退休金生活,哪有那么多钱?
老伴说没有,小军就跟老伴吵了起来,最后还动起手来,把老伴推倒了。
老伴本来心脏就不好,受了刺激,当晚就住了院,没想到半个月后就走了。
从那以后,小军就跟老赵断了联系,丧事都没来,而老伴的骨灰都是继子阿强帮忙安置的。
十年孝心与一朝破裂阿强在一家物流公司做经理,虽然不是什么大公司,但日子过得还不错。
他自己有家庭,儿子都已经上初中了。
老赵老伴去世后,阿强每个月都会来看望老赵两三次,买些吃的用的,还定期给老赵一千块生活费。
虽然阿强不是亲生的,但却比小军懂事得多。
他的媳妇李芳是医院护士,常劝老赵搬去和他们一起住,但老赵不想打扰他们小两口的生活,就一直住在老房子里。
三年前,老赵住的老小区被纳入拆迁范围,老赵正发愁怎么处理,阿强主动请了假,帮老赵跑前跑后办理手续。
拆迁单位给了120万的补偿款,阿强说这钱要全给老赵养老用,一分不要,还帮老赵联系了养老院,说将来行动不便时可以住进去,这钱足够下半辈子用了。
就在补偿款到账后的第二天,十年没见的小军突然找上门来。
那天老赵刚从菜市场回来,就看见小军站在楼下,第一眼差点没认出来,小军瘦了不少,眼窝深陷,看起来很是憔悴。
“妈,听说你们这拆迁了?
”他进门就问,连声好都没说一声。
老赵点点头,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嗯,刚签了协议。”
“赔了多少钱啊?
”小军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老赵。
老赵没直接回答,问他:“这么多年,你怎么想起来看我了?”
小军支支吾吾地说工作忙,又说觉得对不起他爸,不好意思回来。
最后还是说出了实话:“妈,我做生意欠了一屁股债,对方天天上门催,再不还钱就要出事了。
我听说你这拆迁了,能不能先借我点钱周转一下?”
“借?
你是来借钱的吗?
你明明是来要钱的!
这十年你连个电话都没有,你爸去世你都不来,现在知道有钱了就找上门来了?
”老赵积攒了十年的委屈一下子爆发出来。
“妈,我知道错了,可我是你亲生儿子啊!
那钱本来就有我一半,这房子也有我的份!
”小军脸一下子变了,眼里全是贪婪。
“你还知道你是我儿子?
你爸临终前你在哪?
这些年我一个人生病了谁照顾我?
倒是阿强,虽然和我没血缘关系,可他比你强太多了!”
“阿强?
他算什么东西!
不就是你的继子吗?
凭什么钱给他?
我才是你亲生的!”
听到这话,老赵更加生气了:“这钱没打算给阿强,是留着我养老用的!
再说了,阿强从来没提过要钱,倒是每个月按时给我一千块赡养费!”
小军冷笑一声:“一个月才给一千,他可真大方啊!
妈,你别被他骗了,他指定是想拿这120万!
我是你亲儿子,这钱应该是我的!”
老赵气得浑身发抖:“你现在就给我出去!
趁我还认得你是我儿子的时候滚出去!”
小军走后,老赵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哭了很久。
养儿防老,到头来却成了笑话。
亲生的儿子只惦记着钱,而不是自己;反倒是继子,这么多年尽心尽力地照顾他。
拆迁风波后的母子争锋第二天,阿强过来看老赵,知道小军来过后,他叹了口气:“妈,那钱是您的,您想怎么处理都行,只是别让小军骗了去,他那人……不靠谱。”
老赵擦了擦眼泪,心里已经有了决断。
血缘有时候真不如情分重要,他决定立个遗嘱,把钱留给真正关心自己的人。
老赵想起这么多年来的点点滴滴,亲生儿子的小军总是让他操心费神,而继子阿强则用实际行动表达孝心。
十年的赡养和照顾,比口头的承诺和血缘来的实在。
老赵明白,亲情不能用金钱衡量,但人心却能从金钱中看透。
遗嘱背后的情感选择老赵决定了,把120万的拆迁补偿款全留给自己老后的生活,并明确写在遗嘱中。
遗嘱中他郑重写道,这钱是养老用的,任何人不得侵占。
如果自己走了,剩下的钱将全数留给真正关心自己的继子阿强。
金钱虽不能衡量亲情,但却能够看清人心。
老赵在大半辈子的养育经历中,深刻认识到,亲不亲,不是简单的血缘问题,而是情分的日日积累和真实的关心。
最终,他的选择,是用120万拆迁款给自己的晚年生活一个安心,也是对真正关心自己的阿强的感谢与回报。
通过老赵的故事,我们看清了亲情的深意,虽然血缘关系重要,但真正让亲情弥足珍贵的,是那份发自内心的关心和无私的奉献。
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都会在亲情与金钱之间做出选择,但最终决定亲情厚薄的,是彼此间无数次的陪伴和真情。
不论血缘如何,真心相待才是最宝贵的。
老赵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晚年的保障,更是对真正亲情的感悟和认可。
我们每个人,也应在日常生活中,多一分关爱与陪伴,多一分理解与体谅,只有这样,亲情才能真正长久和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