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谭鉴洪
翻开日历已是四月四日清明节。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有一条古村落,它的名字叫土华村。
古村民有祈求这块土地春华秋实,繁盛不衰之意。古村建筑多为青砖墙体,鑊耳屋,逼仄的麻石街巷却很干净,宁静,邻居和睦数百年。
土华村仿古牌坊,土华两字是著名国画家,书法家关山月大师书写。
土华村建村于元末明初,是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依山傍水,村前小河绕村而过。历史追溯回到清嘉兴年间,土华村乡贤梁殿光在村内办私塾教授村人子弟读书识字,俗称:卜卜斋。
相传,梁殿光闲着时曾多次亲临土华村观察地形地貌,属相,他从观感中得出东头岗形似只″凤凰"欲展翅高飞,西头岗形似只身强力壮的水牛,刚干完农活回来侧卧着慢慢反刍,梁殿光瞬间诗兴正浓,挥亳重重浓墨写下:"旁襟凤岭曲枕牛山″佳句。
黄氏宗族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笫五个节气。慎终追远,寄托人们对先人追思祭祀,是民间习俗中一个有着浓厚“寻根”情怀的节气。
乡村民间习俗也各有别,一处乡村一处例,正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这里说说土华村原住民坚持数百年的黄氏宗亲拜祭先祖的习俗。
根据黄氏族谱记载:土华村的黄氏族人在南宋咸淳九年迁徙到土华村,成为该村有记录最早一族黄姓人。他们经历数百年繁衍,与后来者谭姓,梁姓等多姓氏族人和睦相处。然而黄氏宗族"太公分猪肉"的传统习俗一直传承下来。
传统习俗是老一辈言传身教传承
九十五岁高龄的柏祥叔(黄柏祥)和九十岁高龄的照熙叔(黄照熙)两位德高望重的黄氏宗亲长者,记忆清晰,思路敏捷,言语有序,在访谈中清楚说明:他们是按照族规,在清明节当天上午先到番禺化龙镇会合其他黄氏宗亲分支,合拜祭黄氏始祖太公后回土华村再拜祭原居住地宗祠列祖列宗太公。
柏祥叔(黄柏祥九十五岁高龄讲述黄氏宗亲历史)
照熙叔(黄照熙九十岁高龄讲述黄氏宗亲历史)
他们传统的“太公分猪肉″特别之处是:先由德高望重前辈按当年人份指导着后辈人用最原始的古老的称杆一分一份过称以示公平公正。用现代人的观念理解简直不可思议。其实正好还原他们族规中公平公正体现,这一举措能坚持数百年之久,难能可贵!
柏祥叔现场指导后辈太公分猪肉
坚持数百年一杆古称太公分猪肉以示公平公正
正准备开刀分猪肉
又一对联扣人心弦
百善孝为先,在他们黄氏宗祠门口镶嵌着一副对联,格外惹人注意:
上联:孝莫辞劳转瞬便为人父母
下联:善無望报回头只看你儿孙
多么精辟话语,深入浅出,扣人心弦哲理名言好对联。柏祥叔说:这是他们黄氏先祖辈立下祖训。
黄氏宗祠门口言词精炼宣扬百善孝为先的对联
又据村中老前辈说:昔时有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新媳妇入门第二天,小两口由家长带领前来宗祠门前诵读三遍这对联。妙哉!怪不得黄氏宗族人能坚持数百年之久的"称杆称"分猪肉的传统习俗,这与他们族规的正面教育是分不开的。这才是真正的优良传统教育,祝愿他们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题外话
昔日的所谓"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的口头禅其实是指男丁有份。自开放改革后已变成按股份制分:把所谓"猪肉"变现金再按规定股份额度划入股份本。这样就更能体现不分男女只要持有股份就可以分得"猪肉″(股份金)一份。更能体现公平公正人人有份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