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集咱们说齐桓公“抗戎援燕”的故事。
燕国北邻大漠草原,地处边疆,常年受到少数民族部落的侵扰。这些部落统称为北戎,由部落国家构成,分别有孤竹、令支、无终、楼烦等。
春秋年间,令支(河北迁安)南下侵燕,长达两个月之久。燕庄公被迫向齐国派出使者求援。
齐桓公和管仲商讨之后,决定出兵,“保家卫国,抗戎援燕”。等齐军到达燕国的时候,令支已经劫掠而去,退兵回国了。
齐国、燕国两军会师。管仲建议齐桓公,既然来都来了,干脆一劳永逸地解决掉北方边患。
为了分化瓦解敌人,齐桓公派出使者,联络无终国(天津蓟县)。使者为无终国王送去两份礼物,一份是黄金,一份是美女。
无终国王马上就服软了,“来就来呗,还带什么礼物啊,咱们谁和谁,有事你言语!”无终国王欣然接受厚礼,答应出兵相助。
有无终国兵将为向导,齐军如虎添翼。于是,齐、燕、无终三家联合,一起进军。
令支知道齐军来者不善,阻断了黄台山谷口,派出重兵镇守。黄台山谷口乃交通要道,直通令支国的腹心。
高山铁关,前进无路,齐军只得另谋办法。有无终国的大将指点,说还有一条小路,需要绕行西南的伏龙山。不过,这条小路尽是羊肠小道,崎岖难行。
只要有路就行,齐桓公率领兵将长途奔袭,克服艰险,到达伏龙山。因为伏龙山没有水源,造成重大困难,这是齐军远征以来的第一次涉险。
束手无策之时,多亏大夫隰朋。隰朋说:“可以派兵寻找蚂蚁穴,蚂蚁知水,有蚂蚁穴的地方必定有水。”
三军兵将一起动手,果然掘出山泉,解决了饮水。齐军绕行伏龙山,突然出现在令支背后,令支军大乱,被杀得人仰马翻。令支国王带领残兵,逃往东北的孤竹(河北唐山)。
孤竹是北方大国,凭借着边境线上的卑耳溪,极力与中原大军对抗。齐桓公下令,排除万难,非要征服孤竹不可。于是,三国联军不畏险阻,翻山越岭,向北进发。
当齐军到达卑耳溪时,孤竹已经把渡船、竹筏全部没收,无船可渡。
管仲命令将士探明水情,丈量深浅。果然,发现上游有一处地方,水面宽阔浅显。齐军涉水而过,一鼓作气拿下关口团子山,直抵孤竹国都城下。
当孤竹国听说齐军已经深入境内,乱作一团。经过一番密谋,孤竹国王设下毒计,打算引诱齐军进入北方的沙漠旱海。
齐军攻占孤竹国都,孤竹国大将来诈降,汇报说孤竹国王已经北逃他国,前去借兵。齐桓公不知是计,随后追赶,全军深入不毛之地,误入沙漠旱海。
旱海之中,风沙蔽日,不辨方向,日夜都是狂风,遍地都是尸骸。要水无水,要粮无粮,又冻又饿,任凭将士们如何寻觅,根本没有出路可言。
穷途末路之际,幸亏相国管仲。管仲说:“老马可以识途。无终国的战马都产自北方,熟悉当地地理。不妨挑几匹老马出来,放它们在前面带路。”
一切如管仲所料,由老马带路,大军竟然奇迹般走出大漠。
孤竹国王以为齐军有去无还,重新回到国都,不加提防。谁料到,齐军已经杀出迷途,返回了孤竹。一场大战,齐军杀死孤竹国王、令支国王,两国尽被占领,北方平定。
燕庄公想把所占领的土地,交给齐国管理。齐桓公自知路途遥远,坚辞不受,全部送给了燕国。燕庄公感激不尽。
齐桓公凯旋班师,燕庄公依依不舍,再三相送。一送再送,没想到,送入齐国境内五十里。
齐桓公说:“自古以来,诸侯送行,不能出境,寡人也不能破坏规矩。”于是,齐桓公又割齐国领土五十里,赠予燕国。燕庄公感激涕零。
燕国北增国土五百里,南增五十里,从此成为北方大国。“抗戎援燕”发生在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
——齐国之所以军力强盛,源于管仲建设的军事保甲制度,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全民皆兵。打仗打的就是钱,没有综合国力支撑,对外作战就谈上不压倒性优势,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管仲的革新图强。
就“抗戎援燕”的故事而言,管仲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民族英雄。齐桓公没有负管仲,管仲也没有负朋友、没有负国家、没有负天下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