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带队强拆“大学生”果园,究竟是滥用职权还是谁弱谁有理?

六欲七情 2024-10-08 13:36:48

一、简单梳理一下事情的脉络

贾柯十年前大学毕业,为了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他回到老家叶县任店镇承包30多亩土地种植黄金梨树。如今,果园发展逐渐成熟,不仅获得了国家绿色认证,同时还成了大学生创业基地。2021年,河南省重点项目叶鲁高速公路的建设需要占用他大约7亩果园,因为在赔偿标准上与叶县政府存在分歧,一直没有达成一致。具体来说:(1)根据第三方评估公司的评估,按照河南省林业局《关于征收农用地区片经济林补偿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的经济林补偿标准,给出了300多万的评估价格。(2)叶县官方不认可这个评估报告,而是用已经作废的《关于印发平顶山市征地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平政【2017】33号)规定条款将果园认定为“零星果树”,对当事人进行补偿18万。

两个补偿方案悬殊太大,双方各执一词,4月2日,叶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胡炜哲带领公安、交通执法、城管执法、任店镇政府等多个部门的约400名工作人员,集结了包括警车、铲车、特警、交警等100多辆车,3台施工用的挖掘机,对梨园进行了强拆。期间切断电路、封锁周边道路,并抢夺大学生家人的取证手机,把果园一方多人按在泥地里强行抬走,并关进附近的乡镇派出一整天。

二、又是一个带节奏的报道1、我首先要批的就是这些媒体,毕业十年了还叫“大学生”?那个上高中的我能叫他小学生嘛?明显不恰当的,误导嫌疑明显,标题再配上“强拆”、“回乡创业”,妥妥的流量爆款标题,太吸睛了,黑社会啊这是给人的第一感觉,多少年没有这种新闻了,媒体的倾向太明显,首先就定性为强拆,你咋不说强制执行呢?哦,视频上看起来贾柯一家就是很明显的受害者,这多明显,赶紧出来谴责,可是叶县说是阻挠施工,双方各执一词,挺好笑的,互联网上的东西能当真吗?反转再反转的事情多了去了,不要急着下定论,让子弹多飞一会,等通报吧。

这个中年“大学生”肯定为自己代言啊,将这个事情曝光到网络上,说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话,塑造出一个受害者的身份,让广大的网友战队,形成舆论风暴,这个带队的副县长的履历不就被扒的一干二净。谁哭谁有理,谁闹谁有理,谁会拍视频谁有理,谁声音大谁有理,也不知道这是谁给惯的毛病?我是对此保留意见的,也不会随便去战队。

2、这个问题的焦点其实就是赔偿款没谈拢而已,开口300万,农村土地什么时候这么值钱了?诸君认为是不是狮子大开口?这个评估结果是怎么来的?没有评估报告,仅仅是评估公司口头告知贾柯的,玩呐?农村地区,而且根据其说法是承包地,所以赔偿的仅仅就是果树部分呗,7亩梨园(每亩平均100树,共计700棵梨树),每亩梨年产出大概就是7000元,7亩年产出约5万元。产出300万,7亩梨园需要连续不停工作六十年。一方认为是经济林,另一方认为是零星果树,租的地怎么判定?赔偿标准又是什么?我见到过这种果树补偿,基本没有说什么经济林的,一般就是按照200~300元/棵树补偿。现在市委市政府联合成立调查组,等一下结论。不管有理没理吧,引起舆情就能得到更高级别联合调查组调查的优待。

3、不管怎么说,这种粗暴执法方式不可取,看了曝光的视频,妇女和老人被按倒在泥地里、被抢走手机、被强行抬出果园、被关进派出所,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其情状,令人惊愕而悲愤。其中可能还涉及非法拘禁等问题。副县长的表态感觉也是有恃无恐,“我不管是谁,也不针对你,我只对着重点项目无法在叶县落地,拆迁的时候我到场了,专班的人大副主任也在场,我们是为了项目的进展,我愿意承担责任,你想告我那就去告。”为了公共利益征收果园并无不可,但尊重民利、依法拆迁是无可绕过的前提。(小声哔哔:万一是个钉子户,这个公路是不是就不修了呢?有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双标,当和自己利益相关工程遇到钉子户的时候,是一个态度;和自己不相关的时候,又是另一个态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