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整编74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王牌中的王牌,全师清一色美械装备,就是这样的王牌部队,在华野五个纵队十万余人的围歼下,最终全师被歼灭。

国民党整编74师
国民党74师下辖51旅、57旅、58旅,师长张灵甫,全师共三万余人。
74师的覆灭,和师长张灵甫有直接关系,张灵甫这个人,居功自傲,骄横跋扈,看不起兄弟部队,自认为自己的部队武器精良,全是美械装备,从不把其他部队放在眼里。74师在孟良崮艰难抵抗时,其他友军部队迟迟不来支援,在没有其他部队的支援下,74师孤军作战,最终被歼灭。
1947年2月,蒋介石重新调整战略部署,从最初全面进攻各个解放区改为对山东和陕西两地重点进攻。
在山东战场,国民党顾祝同统一指挥三个兵团,在军事上,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法,由南向北向鲁中山区推进。
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他的任务就是抢先占领 沂水、坦埠一线,而后协同第二、第三兵团向北、向东进攻。
第一兵团第74师师长张灵甫,自己为了抢头功,甩开两翼掩护部队,孤军深入,由垛庄经孟良崮西麓华野展开进攻。
华野寻找国民党部队打歼灭战,但几次寻找国民党军队都未实现。国民党军队以往屡遭到华野部队的歼灭,现在改变了战术,兵力集中,行动谨慎,所以华野想寻机消灭国民党军队计划几次都没有实现。
遵照中央指示:“敌人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总有歼敌机会。”既然国民党改变了战术,华野粟裕也调整了战术,将主力隐蔽起来,等待时机再全歼国民党军队。
粟裕命令华野部队后撤是迷惑敌人,给敌人制造假象,让敌人以为华野部队没有能力再战,结果敌人上当了。
国民党徐州总指挥顾祝同,认为华野部队后撤已经疲惫不堪,没有进攻的能力,已经无力再战。
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改变以往稳扎稳打的战术,命令74师在25师、83的配合下,火速向坦埠进攻。
粟裕计划先消灭国民党整编48师,但74师孤军向坦埠进军,粟裕改变计划,决定先消灭74师。
粟裕为什么先要拿74师开刀?首先74师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王牌中的王牌,全师美械装备,该师下辖51旅、52旅、57旅,如果将74师全部消灭掉,必会震动国民党军队。
再者,74师孤军冒进,处于较突出地位,把友邻部队甩得太远,友邻之间间隙较大,便于分割围歼。
74师号称“五大主力一”王牌中的王牌,想把74师吃掉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事,粟裕也知道74师的厉害,为了万全之策,为了坚决消灭74师,粟裕采取“猛虎掏心”战法,调集五个纵队的兵力实施围歼。

华东野战军
粟裕调集华野第一,第四、第6、第八、第九纵队担任割裂围歼国民党74师,以第第二、第三、第七、第十纵队担任阻援任务。歼灭74师作战任务下达后,各个纵队按照粟裕的指示,火速到达指定地点开始作战。
5月11日,国民党74师在整编第83师和整编25师的掩护下攻占坦埠。
华野第一纵队和第八纵队一部兵力正面实施阻击74师。第三纵队攻占曹庄以北高地,阻击国民党整编65师。第四纵队和第九纵队发起正面进攻。位于鲁南敌后的第六纵队于14日抵达垛庄、白埠地区,并协助第一纵队攻占垛庄。
国民党74师方面,为牵制华野主力部队外,国民党蒋介石和徐州总司令顾祝同,极速命令整编11师、整编65师、整编83师、整编48师、第七军,火速向整编74师靠拢。
74师师长张灵甫认为,自己的部队全部是美械装备,部队战斗力强,部队建制完整,自己又是主力部队,如果国共双方开战,左右部队会立即增援,于是张灵甫调整作战部署,固守待援。
但华野方面,粟裕得知蒋介石向74师火速支援10个师的兵力,如果再短时间内不消灭74师,将会陷入国民党10个整编师的包围中。
粟裕下达紧急命令,阻援部队坚决阻击各路援敌,五个纵队不惜一切代价猛烈进攻,一定要在援敌没有来之前,迅速歼灭整编74师。

孟良崮战役
15日13时,华野五个纵队开始发起猛烈进攻,国民党74师开始拼命顽抗,战斗惨烈到什么程度?阵地反复争夺,阵地失守在夺回来,反反复复,双方伤亡可想而知。
16日上午,华野攻击部队攻破雕窝、芦山,整编74师阵地全部失守,击毙74师师长张灵甫。
这次战斗中,华野阻援部队功不可没,如果没有第二、第三、第七、第十及其他兄弟部队的有力阻击,担任助攻的五个纵队想在短时间内消灭74师难度很大。
在蒋介石和顾祝同催促下,国民党各路援军火速支援74师,就是有这些华野阻援部队有力打击国民党支援部队,才保障我攻击部队顺利消灭74师。
74师被歼灭,这和张灵甫有最大关系,他历来和友邻部队关系不和。在这次战斗中,李天霞的83师是74师的右侧掩护,但李天霞和张灵甫的矛盾很大,蒋介石命令他派一个旅支援74师,但他缺派出一个连,这不是名摆着给张灵甫过不去。
就算整编74师是美械装备,全师官兵还经过美军的训练,再厉害,在没有援兵的支援下,一个师也抵不过五个纵队十万余人的进攻。再者说,这次战斗,国民党军队自私自利,各自为了保存自己势力,他们都不愿意派出部队去支援74师,失败是在所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