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驶向地平线:一场改写行业规则的“代际碰撞”

新周刊 2025-04-08 19:11:29

北京,拥有全世界最复杂的路况;北京的晚高峰,成为检验智驾系统的“终极考场”。

2024年7月某日的傍晚时分,突如其来的大雨企图阻挡上班族们回家的脚步。在密集又繁忙车流中,一辆搭载地平线HSD高阶智驾的汽车正从容穿行。面对频繁变道的车辆、突然横穿的电动车与行人,该车始终保持稳定的跟车节奏,方向盘仅在匝道汇流时小幅修正。这场50分钟的零接管通勤测试,展现出如老司机一般的丝滑敏捷。

车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贝瑞德与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并排而坐:前者代表着拥有近90年历史的德国工业巨头,后者背后是成立近10年的中国智驾领域新星。这一幕看似寻常的场景,实则透露出中德汽车工业在智能化浪潮中深度交流的信息。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贝瑞德与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

近些年,当中国汽车品牌在智能驾驶赛道上加速奔跑时,曾主导中国车市的合资巨头们却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智能化产品的迭代速度被新势力品牌甩在身后。

而恰恰是这条被时代撕开的技术裂缝,催生出一场跨越式的合作。4月7日,大众与地平线官宣深化高阶智驾领域合作,双方将基于地平线HSD(Horizon SuperDrive™)全场景智能驾驶方案展开L2++级技术研发,相关成果将率先搭载于大众旗下车型。

当德国工业的严谨底色遇上中国科技公司的创新基因,一场由地平线与大众联手演绎的“智驾本土化革命”,正从车轮下的真实路况中悄然开启。

当“德国品质”遇上“中国速度”

最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正以碾压级速度改写全球格局。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市场的销量份额达到70.4%,贡献了当年95%的市场增量,市场增速远超行业均值。新势力和自主品牌正凭借对用车场景的创新以及对本土化需求的洞悉在传统汽车工业的围墙上凿出裂缝。

然而,在这一轮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大潮中,合资车企却上演了截然不同的生存剧本:当新玩家开始重构行业规则,合资车企所坚守的“机械操控与性能崇拜”已不能满足被智能汽车刷新认知后、追求场景化共情体验的新一代用户。

智能汽车正在行驶。

洞悉市场变化的大众并未停止脚步,而是选择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2022年10月,大众宣布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并投资24亿欧元用于开发领先的、高度优化的全栈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这是大众入华40年来最大单笔技术投资。

彼时,成立不足8年的地平线已通过软硬结合的前瞻性技术理念,成为国内智驾科技领域唯一能与国际巨头掰手腕的本土选手。这家极具创业精神的公司打出了“软硬协同的本土化创新”和“敏捷高效的生态适配”的先手牌,并凭借对技术的极致追求通过了大众严苛的工业化考验。

2023年12月,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正式成立,由大众持股60%,地平线持股40%,共同向驱动出行变革的目标进发。这场持续数年的 “跨国技术大考”,最终促成了地平线与大众的深度合作,中国智驾科技公司成为德系工业 “质量殿堂” 的严选合作伙伴。

北京车展上,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与CARIAD首席执行官施沛德、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贝瑞德(由左至右)进行交流。

从“能用”到“爱用”的体验革命

驾龄三年但依然紧张的小刘,在一条人车混流的狭窄小路里犯了难;55岁刚拿到驾照的王姐发现,科目一背得滚瓜烂熟的“转弯提前打灯三秒”,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却总和观察路况的节奏打架……城区的狭窄小巷、通勤时的拥堵路段、人车混行的十字路口,这些让人类驾驶员频发“驾驶焦虑”的高频场景,正是余凯眼中实现智能驾驶技术突破的锚点。

2015年,余凯从百度离职时,中国人工智能创业热潮正盛。多数同行选择算法、语音识别等轻资产领域,而余凯却选择了“地狱级难度”的智驾赛道,创立了地平线——希望公司能够脚踏实地发展,又能看到无限多的风景。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

彼时,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尚处于诞生之初,比亚迪旗下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刚刚超过6万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年销量仅33.11万辆,渗透率不足2%,智能化技术更是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余凯曾说,那个阶段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以为有人给你打火把,其实没有,“你自己照亮自己,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所幸,凭借对行业的洞察和对技术的执着,他的坚持换来了成果,持续更新旗下征程系列产品,不断用技术向上攀登。

2024年4月,这家已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的企业发布了新一代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系列以及HSD全场景智能驾驶方案,犹如为汽车装上了 “人类驾驶员的数字分身”。

HSD的HMI可沉浸式展现系统理解下的交通环境和交通参与者行为关系,缓解人机互信焦虑。

在各大博主的测评视频中,搭载HSD的车辆会在蠕动的车流中机智地 “找到前进空间”,也会在遇到路边违停车辆时第一时间优雅避让。HSD 还将“中国式礼让”融合进每一行代码,无论是犹豫驻足的老人还是突然蹿出的儿童,系统都能快速识别并进行礼让。

为了让智驾应用场景进一步“无死角”覆盖,HSD推出了国内首个融合倒车能力的城区NOA——在狭窄路段甚至死胡同的场景中,无需人工接管,车辆也能像人类司机般通过自主倒车寻找空间,同时进行姿态轨迹调整,轻松掉头。

HSD平稳地行驶在路上。

针对早晚高峰的拥堵问题,HSD支持通过对导航信息进行实时路况分析,帮助驾驶员规避拥堵路段,选择更加畅通的道路,更高效地通行和通勤,堪称早八人出行神器。

目前,地平线已经成为与超40个全球车企及品牌达成合作的智驾领域新星。据悉,理想L8Pro、深蓝SL03、比亚迪汉EV荣耀版、蔚来萤火虫等热门车型上,都有地平线的技术赋能。越来越多消费者意识到,这些大品牌背后,有一家专注技术的公司在默默“保驾护航”。

让“豪华专属”成为“大众标配”

2024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及以上新车渗透率达到55.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NOA)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达到11%。业内预计,2025年,中国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及以上新车渗透率将达到65%,国内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将达到76%。

在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持续攀升的当下,地平线正以技术创新打破“高阶智驾必然高价”的市场定式,让智能出行的价值感与安全感实现双重落地。这种价格优势并非牺牲性能后的妥协,而是地平线凭借领先的软硬结合的技术能力带来的成本优化。

比如,地平线提出的Vision Mamba成为超越Vision Transformer的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通用视觉主干模型。在2024年度全球最有影响力AI论文排名中,地平线提出的Vision Mamba高居第三位,是国内投稿文章引用量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在榜的还有近期大热的DeepSeek,其在该排名中位列第十。

地平线赋能的量产车阵。

当消费者以极具优势的价格驾驶着搭载高阶智驾系统的车辆时,背后是地平线千万公里数据训练的算法模型与规模化量产带来的成本红利——不再为“技术溢价”买单,却能享受与豪华车型同水准的智驾体验。

更让消费者安心的是,地平线的技术普惠没有止步于硬件成本控制,其开放的算法工具链“天工开物”使车企的模型部署周期缩短60%,避免了重复研发投入。这种“降本不降级”的技术赋能,让越来越多主流车型能够以“刚需价格”搭载“超纲配置”。

当技术褪去参数光环,回归对人的理解与尊重,才能真正触达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不管对象是合资巨头还是自主品牌,地平线与车企合作的终极意义或许在于:让智能驾驶不再是少数人的玩具,而是成为千万家庭日常通勤的可靠伙伴。地平线正如余凯创立时所设想的那样,延伸出无限的视野与可能。

作者:阿鱼

校对:遇见

排版:鹿子芮

文中图片均由地平线提供

0 阅读:104
评论列表
  • 2025-04-14 08:43

    这是一篇妥妥的广告软文,所谓智驾是泛指人工智能技术软件的提升到一定程度后辅助于我们,而不是人工智能占主导的影响于我们的实际操作。过度炫耀所谓的智能时已经背离了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的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