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三国烽火连天战不休。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三国较量几十年之后,谁也没有奈何谁,到最后竟然都被司马氏后来者居上。
司马氏先亡蜀汉,再篡曹魏,最后并孙吴,建立了大一统的晋朝。
可惜晋朝的几代统治者昏庸失误,导致统一局面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便相继爆发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浩劫,最终西晋灭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846578d66014e0364f1f40dc0ebf0a6a.jpg)
翻开魏晋那段历史,你会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曹魏和西晋两个朝代的灭亡,竟然和一对父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对父女,便是贾充和贾南风。
关于这二人的故事,我们还得从一个叫贾逵的人说起。
贾逵祖上虽然阔过,但到他这一代时,家族已然落寞。他少孤家贫,贫到过冬都没有棉裤御寒。
贾逵人穷志不短,为了改变家境,不仅立志学习文化以及军事,这才使得他在乱世中有了用武之地,在军政两个领域都有建树。
天下大乱后,贾逵先在河东郡担任郡吏,后迁绛邑县令。也正是在这期间,他面对郭援叛乱时积极率民抗击,以"悬门板为盾"的急智守城,被曹操赞为"真刺史材",逐渐被重用治理地方军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115e2d0c7f7f778eaeceece301ecfca5.png)
他首创"军屯民垦"模式,在汝南开凿"贾侯渠"(全长200余里),灌溉良田万余顷。首创士兵三年轮换耕作与戍守的"戍屯轮换制",缓解了曹魏兵源不足问题。
在扬州开石鳖屯(今江苏宝应),实施"兵农分籍"制度,年收粮百万斛,为曹丕三征东吴奠定物质基础。还推行"连坐互保法"、"五日听讼法",让地方上的盗贼案下降70%。
在襄樊之战时识破关羽"伪退计",坚守樊城期间发明"木罂渡军"战术,率残兵突破重围。战后主持修复樊城,首创"瓮城建双门"防御体系,成为魏晋城防典范。
曹休兵败石亭(228年)时,带病接应败军,临终前仍上书建议:"吴蜀地势险,宜固守江淮,养民蓄力"。
文武双全的贾逵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对曹魏忠心耿耿,是曹魏从创业到守成的关键转型人物,一直被重视,死后谥肃侯。
贾逵"受汉禄尽汉忠",可他的儿子贾充却"食魏粟为晋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49451a1b463af76f9f12a80161a2f383.jpg)
贾逵病死时贾充尚未成年,但因为贾逵的缘故,贾充不仅承袭父亲亭侯爵位,也当上了曹魏的官。正是在入仕期间,他结识了司马师,从而开始为司马家效力,成为其心腹。
到了曹魏后期,司马家的势力越来越大,曹魏皇帝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权,率宫人讨伐司马氏。
贾充作为司马昭心腹,竟然一不做二不休,指使成济当街弑杀曹髦,并以「司马家事」为由将弑君合理化。
此举为司马氏彻底掌控曹魏铺平道路,魏国灭亡已是板上钉钉之事了。
贾充的所作所为,很对司马氏的胃口,贾家成了晋朝的重臣,贾充主持编纂《泰始律》(西晋首部法典),推行「礼律合一」原则。
他的两个女儿也嫁给了司司马炎之弟司马攸及他的次子司马衷,成为了地位显赫的皇亲国戚。嫁给司马衷的是便是贾南风。
司马衷是历史上那位“何不食肉糜”的著名傻子皇帝晋惠帝,一个傻子能当上皇帝,贾南风以及贾家在背后出力不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fae784dd38d759be1964c47697d54712.png)
贾南风成为皇后便开始利用丈夫昏庸把持朝政,先是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灭外戚杨骏全族,终结西晋初期「杨氏辅政」格局,开启「贾后专权」时代。
后又借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再诛杀司马玮灭口,希望“以王制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是最后局势失控,引发宗室混战,最终导致全国性内战,这便是西晋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不仅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更使得使西晋“宗室日衰”,进而使得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大爆发,这才有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的历史。
在这个层面来说,西晋灭亡是贾南风的责任也不为过。
贾充和贾南风这对父女,也被后世称为三国时期最狠的一对父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8931d61fa491bd8ec8f0b29fe0e09d04.jpg)
贾充弑君不仅直接导致了曹魏灭亡,更是导致「忠君」观念瓦解,为后世权臣篡位提供模板;而贾南风乱政使西晋失去中央权威,直接引发永嘉之乱,西晋灭亡。
父亲毁了曹操的江山,女儿灭了司马懿的天下,还真是造化弄人呀。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