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中华瑰宝,在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里,中国人从未停止对中医药学的研究。因此也出现了一大批的神医,不止有传说中的药神,医祖,还有十大神医和流传百世的医学著作。这些著作都对中国的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药神:神农氏,走遍三湘四水,尝遍百草为子民。后人根据其经历,整理成书《神农百草经》
神农氏
医学鼻祖:岐黄(黄帝和岐伯),后人根据二人对话加以编撰整理成文《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帝和岐伯
医学祖师爷:扁鹊,四问诊法创始人,著作《扁鹊内经》
神医扁鹊(公元前407-310年)
张仲景: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的确定人,著作《伤寒杂病论》
医圣张仲景(公元150-219年)
外科鼻祖:华佗,发明麻沸散,是中国第一个实施麻醉外科手术的中医,著作医书已佚,创立的五禽戏是医疗体育的鼻祖。
华佗(公元145-208年)
皇甫谧:针灸学的集大成者,中医针灸学之祖,著作《针灸甲乙经》,是针灸医师的具体指导和理论依据。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
葛洪: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用化学制药的中医。著作《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在炼丹术上的的成就流传至西欧,为后世化学发展打下基石。
葛洪(公元283-363年)
药王孙思邈,同时是中国妇儿科大夫第一人。著作《千金方》,开创一病多方,或一病多方一起为复方的流派。对后世医学发展有重大影响。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
钱乙:幼科之鼻祖,我国第一个儿科专家。著作《小儿药证直诀》,是小儿应用的“五脏辨证”法的创始人。
钱乙(公元1032-1113年)
朱震亨:人身之阴常不足而阳常有余,“滋阴派”创始人。著作《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并提出杂病以气、血、痰、郁的辨证治疗方法。
朱震亨(公元1281~1358年)
李时珍:其创作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对我国其他相关学科(生物化学矿物地质天文)等学科有重大贡献。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
叶天士:史称切脉望色,如见五藏,是擅长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全科大夫,著作《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
叶天士(公元1667-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