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事故致3人遇难,家属清空微博引关注,车企回应受质疑

晚梨不吃梨 2025-04-06 00:07:56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在德上高速公路发生严重碰撞事故,导致车内3名女大学生不幸遇难。事故发生后,遇难者家属在社交平台发声质疑车辆安全性,但近日相关微博内容被清空,引发公众关注。小米公司虽已发布声明并承诺配合调查,但家属与企业的信息差异、舆论争议及股价波动,使该事件持续发酵。

事故回顾:车辆碰撞后爆燃,3人遇难

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池祁高速行驶时发生事故,车辆撞击护栏后起火燃烧,车内3名年轻女性未能逃生,全部遇难。据家属透露,3人原计划前往安徽参加事业编考试。

4月1日,小米公司发布声明称,事故车辆在碰撞前1秒已由NOA(自动辅助驾驶)切换为人工驾驶,并强调公司已第一时间配合警方提交车辆数据。但遇难者母亲王女士此前在微博质疑:“为何车辆碰撞后会自燃?为何车门无法打开?”她表示,事故发生后小米方面未直接联系家属,而是通过警方沟通。

家属发声后清空微博,舆论持续关注

事故发生后,遇难者母亲王女士通过微博账号“诗雨370491153”多次发声,详细描述事故经过,并回应网友疑问。她表示,女儿2022年取得驾照,曾多次独自驾驶该车长途行驶,并非网传的“新手司机”。此外,涉事车辆为女儿男友所赠,登记在其名下,但实际由女儿使用。

然而,4月3日,王女士的微博内容已全部清空,其女儿的男友账号也删除了相关动态,仅保留封面留言“爱你”。这一举动引发猜测,有网友认为可能涉及法律程序或隐私保护,也有人担忧是否受到外界压力。

小米回应与股价波动

4月1日晚,小米CEO雷军通过微博回应称,公司已成立专项小组,并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但该表态未能完全平息舆论,小米股价在4月1日、2日连续下跌,累计市值蒸发超1200亿港元,反映出市场对事件影响的担忧。

三大焦点问题待解

事故责任如何认定?

交警部门尚未公布调查结果,需结合车辆数据(如EDR行车记录)、现场勘查等判断是否涉及驾驶操作、车辆设计或系统问题。

车辆安全性是否存在缺陷?

家属质疑的“碰撞后自燃”“车门锁死”等问题,需由专业机构检测电池安全、紧急解锁机制等是否符合行业标准。

善后与赔偿如何推进?

若调查认定车辆存在缺陷,家属可依法向车企索赔;若涉及保险,需核查相关条款。目前双方仍在协商中。

行业反思:新能源汽车安全再受考验

此次事故再次引发公众对电动车安全性的关注,尤其是电池防爆、碰撞后逃生设计等关键问题。业内专家指出,车企需在技术层面加强安全防护,同时建立更透明的事故响应机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加剧公众疑虑。

结语:

目前,事故调查仍在进行,公众期待权威结论的同时,也呼吁企业以更负责任的态度面对质疑。对于遇难者家属而言,真相与公正的善后处理至关重要。而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此次事件无疑是一次深刻的安全警示。

1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