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我被代理人战争包围了”,乌克兰的最终下场得以见证!

小航说 2023-11-09 14:23:38

先提前写一笔,70亿美元的以色列洗白经费真的起作用了。

断水断电,轰炸医院,无差别袭击,使用白磷弹,发布虚假照片,找国际知名大v亲自站台引导舆论方向,巴勒斯坦网红连线以色列士兵,以色列士兵直接拿枪威胁,直言:我会宰了每一个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的小男孩表示,在这片土地,我无法长大(已停止呼吸),巴勒斯坦的小女孩,在失去母亲后,大声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国内最近也暴增“为以色列洗白”之“文明人”,结果一看“文明人的文笔和IP”,呵呵,你懂的,为了赚钱不丢人这句话也被打破了。

加沙的孩子,平时踢个足球,误入以色列警戒区,就会被射杀;

加沙的渔民出海捕个鱼,超过几海里就会被以色列军舰击沉;

加沙居民屋顶的储水罐,仅因为以色列士兵无聊,就被打上了弹孔;

加沙的孕妇进行剖腹产,也只能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进行。

怎么样,你听到这些,是不是觉得以色列就是牲口,但你一定没有意识到的是,你的注意力,已经被我刚才的陈述转移到加沙地带,而因此,忽略了另一个关键点——乌克兰。

这就叫舆论的力量,我都可以通过几段话把你的视野从A点拽到B点,更何况那些‘拿了钱、绞尽脑汁’为了干这事的人呢。

知名喜剧演员泽连斯基曾经说过一句话:巴以冲突,将减少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关注,如果美停止援助,时间将站在俄一边。

实际上,俄乌战争,就是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大国博弈,它们同属于核大国,而核大国之间是没办法相互摧毁的,于是,代理人战争就成为了一种在此时此刻,最能削弱对手的方式。

我之前也说过,美国就是一座“世界岛”,它被自己看做一个岛屿,在世界其他地方到处煽风点火,与一个混乱的世界中,成就一个纸醉金迷且无比奢华的自己。

所以,无论是之前的乌克兰战争,还是安插在中东的以色列,其本质上,都是美国制造局部动乱,对即将拧成一股绳的势力进行分而治之,再借助其霸权手段,收割对手,逼你让利的过程。

如果我们将欧盟也看做一个大国,那它可真是个风水宝地,要工业有工业,要人口有人口,要能源有俄罗斯。

德国之所以在近十几年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它从俄罗斯进口了廉价的能源,在依靠自己的工业能力,把优质的产品输送给中国,也就是所谓的“俄德中三角经济结构”。

德国尚且如此,若是欧盟和俄罗斯联合,将欧元与俄罗斯的军工进行整合,那就势必会形成一个能与灯塔国直接抗衡的存在。

我们能想到,美国自然也想得到。

而美国,又绝对不允许任何其他国家超过自己,所以,它需要煽风点火,挑起局部战争,由此来切断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这依旧是贯彻了自己分而治之的老手段。

我们先看结果,俄乌战争打响之后,美国通过暴力升息,仅看德国,其净外流的外国投资(FDI)就高达1250亿欧元,总共,整个欧盟,对外投资高达上万亿欧元。

也就是说,美国仅仅是通过挑起代理人战争,便又一次收割了欧盟,不废一枪一弹,满血复活。

然后,就是咱们耳熟能详的北溪一号,吸干了欧盟的对外投资,又切断了欧盟内部廉价的能源,那欧盟内部的企业,就必须扩大海外投资,也就间接的“被产业外移”,其中的获利者又是美国。

所以,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你说,那些小国都难道看不明白自己的处境?为什么会被一步一步沦为大国博弈中的棋子呢?我们拿乌克兰举例子。

2021年12月10日,也就是乌克兰战争打响的三个月前,路透社报道:美国对乌克兰保证,北约入会的权利掌握在你自己手上。

当时泽连斯基非常的高兴,他当时一定对能加入北约充满了信心。

随后,老登便开始了他的全力演出:大骂俄罗斯总统是一个“killer”,“杀手”,在美国国内塑造舆论,占据道德制高点。

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战争爆发,同一日,纽约时报消息,北约表示:不会很快让乌克兰加入北约。

注意,从刚开始的“保证你能加入北约”“加入北约的选择权在你手上”,到战争开始之后,迅速改口“不会很快让乌克兰加入北约”,这是第一次风向的改变。

随后,美国媒体便开始大肆渲染,把泽连斯基包装成“英雄”。

2022年3月4日,依旧是纽约时报,标题《泽连斯基的英雄式的反抗,是全世界的典范》。

然后,风向又一次变了,到了2022年4月19日,CNN报道《那些援助乌克兰的武器去哪了?美国真的不清楚》

言下之意就是,“美国担心援助乌克兰的武器会走私外流”,但这里有一个点值得推敲的地方:你们美国,难道是战争打响之后才知道乌克兰在走私武器吗?

你们是现在才知道,乌克兰是武器的走私大国吗?当然不是,美国早就知道了,但为什么现在把这种话说出来?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美国当时已经意识到,乌克兰战争就是个无底洞,一拳打不到俄罗斯,陷入长久消耗,势必会得不偿失。

此时,风向已经调转,乌克兰的“爸爸们”看到局面不对,已经开始重新计算成本了。

2022年5月19日,风向彻底逆转——《乌克兰战争日益复杂,美国并未准备好》。

2022年5月31日,进一步发酵《乌克兰战争恐怕很难停止,美国应该被究责》。

这里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美国发现乌克兰就是个无底洞,它觉得成本太高,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报道《耐心与自信,普京走出了战时危机的模式》。

注意,这可是纽约时报,是最亲美的媒体,它为什么无缘无故要去赞扬它的“最大敌人”?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我们(美国)前几天和你(俄罗斯)做的那个交易真不错呀。

你明白了吗,大国之间是不可能会相互摧毁的,他们时时刻刻有无数的议题在交易,那这次,美国的交易是什么?

答:它顺利的把北约的应急响应部队,从原来的4万人,扩充到30万。

提问:俄罗斯用什么交易,为什么要同意交易?

答:我不知道,但一定和乌克兰有关。

从刚开始的向乌克兰保证“加入北约的权利在你自己手上”,到战争开始之后“你没办法很快加入北约”,到“我们担心援助乌克兰的武器会外流”,再到“美国没有准备好”,到最后的“充满耐心与自信的普京”。

乌克兰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被出卖,被逐渐推上了交易的桌上,被当成了筹码。

所以,为什么小国会被出卖?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总结:

第一,陷入民粹自决,就是你全国上下,都只能听到一种声音,就比如之前的乌克兰,现在的以色列。

第二,全面依赖大国,你总觉得出了问题,你的“干爹”会过来帮你,点名乌克兰和以色列。

第三,低估大国博弈,因为大国不会相互毁灭,他们永远都会斗下去,时时刻刻都有议题在交易,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你自己就被交易出去了,依旧是乌克兰和以色列。

第四,错过国际形势,战争直接在你家里开打,现实中的乌克兰和以色列,便是如此。

所以我们能看到乌克兰丧失了20%的精华领土,GDP近乎腰斩,1500万人流离失所(现在更多),并且,重要的是,重建费用需要5000——6000亿美元。

而这,会不会就是以色列的下场?我不得而知。

然而,对于乌克兰来说,战争结束之后,才是真正煎熬的开始。

战后的重建预算,背后大国在战争期间的投入,这些都是要战败国承担,用你的国库,如果你没有钱,那就用你的资源,国土,甚至是人口地债。

而就在2023年10月31日,出现了这么一则报道。

其翻译过来被意为“我们赢不了,泽连斯基助手称总统得了‘妄想症’”。

风向,似乎已然明了。

0 阅读:4